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7 15:46:32

文档简介

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8:00——9:3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图是某同学在太原至海口的航班上透过舷窗拍摄的照片,当时飞机在云层之上平稳飞行,高度为9728米。完成下面小题。
1. 拍摄该照片时,飞机最可能飞行在( )
A. 对流层顶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臭氧层
2. 与近地面相比,当时飞机飞行高度的大气( )
A. 气压较高 B. 水汽含量较大
C. 温度较高 D. 对流运动微弱
【答案】1. A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飞机的飞行高度为9728米,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层的平均厚度是12km左右,赤道地区18~19km,极地地区8~10km,根据高度判断,拍摄该照片时,飞机最可能飞行在对流层顶,A正确;平流层的高度为对流层以上-55km,B错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C错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飞行高度为9728米,与近地面相比,气压较低,A错误;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较小,B错误;海拔高,气温较低,C错误;在对流层顶,随着海拔的增高空气稀薄,气压降低,垂直方向上,对流运动微弱,D正确。故选D。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2023年12月5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图),火山灰弥漫天空。完成下面小题。
3.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来源于( )
A. 地壳 B. 地核 C. 上地幔 D. 下地幔
4. 火山灰弥漫天空,可( )
A. 减弱大气保温作用 B. 增强大气削弱作用
C. 加快大气对流运动 D. 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5. 实时监测此次火山灰影响范围,使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PS B. BDS C. GIS D. RS
【答案】3. C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火山灰指岩浆碎裂而形成的火山碎屑物中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屑,而岩浆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由此可知火山灰源自上地幔,而不是地壳、地核和下地幔,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火山灰弥漫天空,增加了大气层的厚度,从而在白天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增强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A错误、B正确;火山灰弥漫在天空中,并没有增加大气温度,因此并不能加快大气对流运动,C错误;弥漫在天空中的火山灰,并不能导致地表温度升高,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5题详解】
遥感系统是利用飞机或卫星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来对地面状况进行感知,能够对火山灰的影响范围进行监测,D正确;GPS和BDS都是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定位和测速,不能监测火山灰的影响范围,AB错误;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不能监测火山灰的影响范围,C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GPS和BDS都属于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对火山灰覆盖范围进行监测,AB错误;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不能监测火山灰的覆盖范围,C错误;RS遥感系统能够地表状况进行感知和监测,可以用于监测火山灰覆盖范围,D正确。故选D。
穴珠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是含有饱和碳酸钙的浅水受到滴水等细微而持续的扰动时,水中的过饱和碳酸钙析出,附着沉积在砂粒、盐粒等介质周围,并层层增长形成的球状体。图是贵州某溶洞中的穴珠。完成下面小题。
6. 形成穴珠需要( )
A. 相对平坦的浅层水 B. 水中杂质含量较少
C. 流动较快的浅层水 D. 水从洞底缓慢渗出
7. 形成穴珠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 B. 流水溶蚀 C. 化学沉积 D. 球状风化
8. 与穴珠成因相似的景观是( )
A. 石林 B. 石芽 C. 溶洞 D. 石笋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材料“含有饱和碳酸钙的浅水”可知,形成穴珠需要相对平坦的浅层水,A正确;“附着沉积在砂粒、盐粒等介质周围”可知水质需要一定含量的杂质,B错误;“受到滴水等细微而持续的扰动”说明水体流动较慢,且水位滴水,不是从洞底缓慢渗出的,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结合材料“是含有饱和碳酸钙的浅水受到滴水等细微而持续的扰动时,水中的过饱和碳酸钙析出,附着沉积在砂粒、盐粒等介质周围,并层层增长形成的球状体。”可知穴珠是在地下河溶洞滴水坑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碳酸钙沉积物,形成穴珠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化学淀积,C正确,A错误;流水溶蚀是侵蚀作用,B错误;风化是对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形成穴珠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化学淀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林、石芽、溶洞均属于喀斯特溶蚀地貌,而石笋属于化学淀积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穴珠可以形成于洞底比较平坦的开阔浅水中,很浅的积水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图左为太原市2023年11月25日~29日天气情况,其中27日凌晨出现霜冻。图右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9. 与11月25日相比,11月26日( )
A. 光照较弱 B. 温差较大 C. 风力较强 D. 均温偏低
10. 27日凌晨出现霜冻的原因主要是( )
A. ①较强 B. ②较弱 C. ③较强 D. ④较弱
11. 11月29日最高气温有所下降,是因为( )
A. ①减弱、③增强 B. ①增强、④减弱
C. ②增强、③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答案】9. B 10. D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11月25日天气状况为多云,11月26日天气状况为晴朗;与11月25日相比,11月26日光照较强,A错误;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气温高,夜晚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B正确;风力强弱没办法判断,C错误;26日最高温为9℃,最低温为-5℃,均温偏高,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27日天气晴朗,出现霜冻,主要原因是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④较弱,气温较低,D正确;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表示地面辐射,都不是造成凌晨气温较低的主要因素,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11月29日为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地面辐射③减弱,C正确,D错误;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没有变化,④为大气逆辐射,不是造成最高气温有所下降的原因,A、B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
鱼鳞坑是在较陡山坡上有序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保土能力。图为我国某地鱼鳞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2. 鱼鳞坑多位于我国的( )
A. 云贵高原 B. 河套地区 C. 黄土高原 D. 南方丘陵
13. 鱼鳞坑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地表径流 B. 地下径流 C. 水汽输送 D. 蒸发
14. 鱼鳞坑品字形交错排列是为了( )
A. 增强稳固性 B. 减少投入成本 C. 增加观赏性 D. 有效拦截径流
【答案】12. C 13. A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保土能力,主要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因此鱼鳞坑多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3题详解】
鱼鳞坑是在较陡山坡上有序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拦截径流,从而减少水土流失,而鱼鳞坑对地下径流、水汽输送和蒸发的影响较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鱼鳞坑品字形交错排列是为了更靠的起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拦截径流,D正确;交错排列并不能增加鱼鳞坑的稳固性,也不会减少投入成本,AB错误;鱼鳞坑品字形交错排列可以增加观赏性,但鱼鳞坑是用于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观赏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D。
【点睛】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
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M群岛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由( )
A. 近海向外海递增 B. 西南向东北递增
C. 东南向西北递减 D. 赤道向南北递减
16. M群岛气候凉爽干燥,是因为( )
A. 海拔较高 B. 寒流经过 C. 纬度低 D. 远离大陆
17. 图中,符合该海域海水盐度垂向变化特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5. A 16. B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变化从近海到外海分别为15℃、20℃、25℃,说明表层海水温度由近海向外海递增,A正确;没有体现出西南向东北递增,B错误;东南向西北递增,C错误;没有体现出赤道向南北递减,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图中M位于赤道附近,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气候凉爽干燥,B正确;海拔高、纬度低和远离大陆都不是主要的原因,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海水盐度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着分层,即随着深度增加海水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于平均海水盐度35‰,曲线②的表层海水盐度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符合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盐度垂直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垂直分布特征是指海水在垂直方向上的盐度变化规律。一般来说,海水盐度在水深较浅的表层较低,而在深海区域则较高。
广东省梅州市有“中国金柚之乡”的称号。当地夏日长,冬日短,气候温暖湿润,多微酸性富硒土壤,柚子树生长条件优越。图是梅州柚子树。完成下面小题。
18. 柚子树属于( )
A. 热带雨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9. 柚子树所属的植被类型( )
A. 终年常绿 B. 多针状树叶 C. 叶面积较小 D. 根系发达
20. 当地土壤中多含微酸性硒元素,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气候 B. 生物 C. 成土母质 D. 地形
【答案】18. B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广东省梅州市夏日长,冬日短,气候温暖湿润,多微酸性富硒土壤,十分适合柚子树生长。梅州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柚子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柚子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叶片为阔叶,面积较大,A正确,BC错误;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根系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硒元素属于矿物元素,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正确;气候、生物和地形对土壤的矿物养分影响相对较小,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土壤的因素有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 图是小明去我国西北某地旅行时拍摄的两幅景观。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写出图中甲、乙地貌的名称。
(2)从景观特征和成因两方面,为甲地貌写一段简短的介绍词。
(3)滑沙是乘坐滑沙板从沙山顶部自然下滑的一项娱乐活动。图中乙地貌A坡规划了滑沙活动区域。请说明A坡适合滑沙的原因。
(4)从气候角度,说明甲、乙两地貌多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原因。
【答案】(1)风蚀蘑菇、新月形沙丘。
(2)上部宽大,下部狭小或头大身小;近地表岩石基部受风蚀作用强,顶部受风蚀作用弱,产生差异侵蚀。
(3)A坡为背风坡,坡度较陡,滑沙板易自然下滑。
(4)两地貌均风成地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多大风天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地表多沙质风化物;大风吹扬起地表沙砾,形成风沙流,塑造风成地貌。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风成地貌景观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貌景观判读、地貌景观特征和成因分析、设置情境下的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风成地貌形成的气候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甲地貌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风成地貌,由于该地貌呈现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因此,甲是风蚀蘑菇;乙地貌形如一轮新月,两翼分明,A面较陡,位于背风坡,因此,乙是新月形沙丘。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可知,甲地貌是风蚀蘑菇,从景观特征看,甲形如蘑菇,上部宽大,下部狭小;从成因看,西北地区风力强,大风吹起的沙粒主要集中在距地表几十厘米处,因此近地表岩石底部受到沙粒及风力侵蚀作用强,顶部受风蚀作用弱,产生差异侵蚀。
【小问3详解】
由题可知,滑沙是乘坐滑沙板从沙山顶部自然下滑的一项刺激性娱乐活动,受重力作用影响较大,需要较大的坡度,A位于新月形沙丘背风坡,坡面较陡,滑沙板易自然下滑。
【小问4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甲和乙地貌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甲是由于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乙是由于风积作用形成的风积地貌,均属于风成地貌;从气候角度看,干旱少雨的气候是风成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导致物理风化强,地表沙源广布,为风积沙丘地貌形成提供物质条件;多大风天气、风力强,形成的风沙流较强,能够使地表被塑造处各种风成地貌。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切洋葱总会辣眼睛、流眼泪,是因为洋葱里“辣物质”蒜氨酸酶的挥发具有刺激性。为缓解这一现象,有同学提出了“点蜡烛切洋葱”的生活小窍门。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
(1)在图中短线上加绘箭头,表示“点蜡烛切洋葱”时的空气运动方向。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原因。
(3)生活中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做到切洋葱不流泪。请至少列举两个方法。
【答案】22. 顺时针方向
23. 蜡烛燃烧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较低;洋葱处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气压较高;低处空气由洋葱处流向蜡烛处,减少洋葱“辣物质”蒜氨酸酶的上升扩散,缓解眼部不适。
24. 切以前放入冰箱冷藏;保持通风;刀上沾水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点蜡烛切洋葱”的生活小窍门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应用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蜡烛燃烧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较低;洋葱处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气压较高;低处空气由洋葱处流向蜡烛处,形成顺时针方向运动的热力环流,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蜡烛燃烧处有火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低处空气气压较低,形成低压;洋葱处气温较燃烧的蜡烛低,低处空气空气收缩下沉,气压较高,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低处空气由洋葱处流向蜡烛处,减少洋葱“辣物质”蒜氨酸酶的上升扩散,不会使较多的蒜氨酸酶影响到人的眼部,可以减少对眼部的刺激。
【小问3详解】
切以前放入冰箱冷藏,洋葱温度低,气流下沉,会减少洋葱“辣物质”蒜氨酸酶的上升扩散,刺激眼部;保持通风可以加快洋葱“辣物质”蒜氨酸酶的水平方向的扩散;刀上沾水切洋葱可以使洋葱释放的“辣物质”蒜氨酸酶混合在水里,减少洋葱“辣物质”蒜氨酸酶的上升扩散,刺激眼部。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每到冬季,小黄鱼会从甲海域大渔场前往乙海域越冬。图示意我国东部部分海域。
(1)比较甲、丙两海域盐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分析乙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
(3)从河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甲海域大渔场的形成原因。
【答案】(1)甲海域盐度高于丙海域。丙海域位于长江入海口,河流径流量大,稀释作用强,盐度较低;甲海域距河流入海口较远,盐度较高。
(2)乙海域受陆地影响小,暖流经过,水温较高,适合越冬。
(3)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寒暖流在此交汇,海水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部分海域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海水盐度、海水温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丙位于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且距离入海口很近,受入海径流的稀释作用影响明显,盐度较低;而甲海域位于钱塘江入海口处,钱塘江水量较长江小,对海水盐度的稀释作用较弱,同时甲距离钱塘江入海口还较远,受河流盐度影响较小,盐度较高。因此甲海域盐度高于丙海域。
【小问2详解】
冬季陆地降温快,乙海域距离陆地较远,受陆地温度影响较小,水温较高;读图可知,沿岸有南下的寒流流经,且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沿岸寒流势力较强。而乙海域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适合越冬。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甲海域靠近长江和钱塘江的入海口,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俄料;寒暖流在此交汇,海水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因此形成大渔场。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太行山开展了以“植被与土壤”为主要内容的研学活动。同学们采集不同海拔的植被样本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并进行土壤有机质检测,最后绘制了太行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和不同深度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示意图。
(1)指出导致太行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
(2)说明太行山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的主要差异。
(3)概括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特点。
(4)请列出观察土壤剖面时,需要记录的内容要点。
【答案】(1)水分、热量。
(2)落叶阔叶林夏季盛叶,冬季落叶;针叶林树叶为针状,群落结构简单。
(3)土壤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地表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深层变化较小。
(4)时间和地点;土壤的厚度、颜色、透水性、有机质含量、黏性等;土壤剖面示意图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行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和不同深度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山地垂直低于分异规律、植被和土壤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不断增加,水分和热量的组合不断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因此导致太行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和热量。
【小问2详解】
落叶阔叶林温带植被,冬冷夏热,夏季盛叶,冬季落叶;针叶林为亚寒带植被,由于热量条件较差,树叶为针状,群落结构简单。
小问3详解】
读右图可知,土壤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土壤,垂直方向上表层土壤随深度增加而有机质含量迅速减少,而在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且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变化较小。
【小问4详解】
不同时间和不同位置土壤是由差异,因此需要记录观察的时间和地点;观察土壤要观察土壤的沿着、质地、剖面等信息,因此还要记录土壤的厚度、颜色、透水性、有机质含量、黏性、土壤剖面示意图等。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8:00——9:3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图是某同学在太原至海口的航班上透过舷窗拍摄的照片,当时飞机在云层之上平稳飞行,高度为9728米。完成下面小题。
1. 拍摄该照片时,飞机最可能飞行在( )
A. 对流层顶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臭氧层
2. 与近地面相比,当时飞机飞行高度大气( )
A. 气压较高 B. 水汽含量较大
C. 温度较高 D. 对流运动微弱
2023年12月5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图),火山灰弥漫天空。完成下面小题。
3.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来源于( )
A. 地壳 B. 地核 C. 上地幔 D. 下地幔
4 火山灰弥漫天空,可( )
A. 减弱大气保温作用 B. 增强大气削弱作用
C. 加快大气对流运动 D. 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5. 实时监测此次火山灰影响范围,使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PS B. BDS C. GIS D. RS
穴珠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是含有饱和碳酸钙的浅水受到滴水等细微而持续的扰动时,水中的过饱和碳酸钙析出,附着沉积在砂粒、盐粒等介质周围,并层层增长形成的球状体。图是贵州某溶洞中的穴珠。完成下面小题。
6. 形成穴珠需要( )
A. 相对平坦的浅层水 B. 水中杂质含量较少
C. 流动较快的浅层水 D. 水从洞底缓慢渗出
7. 形成穴珠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 B. 流水溶蚀 C. 化学沉积 D. 球状风化
8. 与穴珠成因相似的景观是( )
A. 石林 B. 石芽 C. 溶洞 D. 石笋
图左为太原市2023年11月25日~29日天气情况,其中27日凌晨出现霜冻。图右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9. 与11月25日相比,11月26日( )
A. 光照较弱 B. 温差较大 C. 风力较强 D. 均温偏低
10. 27日凌晨出现霜冻的原因主要是( )
A. ①较强 B. ②较弱 C. ③较强 D. ④较弱
11. 11月29日最高气温有所下降,是因为( )
A. ①减弱、③增强 B. ①增强、④减弱
C ②增强、③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鱼鳞坑是在较陡山坡上有序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保土能力。图为我国某地鱼鳞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2. 鱼鳞坑多位于我国的( )
A. 云贵高原 B. 河套地区 C. 黄土高原 D. 南方丘陵
13. 鱼鳞坑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地表径流 B. 地下径流 C. 水汽输送 D. 蒸发
14. 鱼鳞坑品字形交错排列是为了( )
A. 增强稳固性 B. 减少投入成本 C. 增加观赏性 D. 有效拦截径流
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M群岛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由( )
A. 近海向外海递增 B. 西南向东北递增
C. 东南向西北递减 D. 赤道向南北递减
16. M群岛气候凉爽干燥,是因为( )
A. 海拔较高 B. 寒流经过 C. 纬度低 D. 远离大陆
17. 图中,符合该海域海水盐度垂向变化特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广东省梅州市有“中国金柚之乡”的称号。当地夏日长,冬日短,气候温暖湿润,多微酸性富硒土壤,柚子树生长条件优越。图是梅州柚子树。完成下面小题。
18. 柚子树属于( )
A. 热带雨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9. 柚子树所属的植被类型( )
A. 终年常绿 B. 多针状树叶 C. 叶面积较小 D. 根系发达
20. 当地土壤中多含微酸性硒元素,起决定作用是( )
A. 气候 B. 生物 C. 成土母质 D. 地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 图是小明去我国西北某地旅行时拍摄的两幅景观。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写出图中甲、乙地貌的名称。
(2)从景观特征和成因两方面,为甲地貌写一段简短的介绍词。
(3)滑沙是乘坐滑沙板从沙山顶部自然下滑的一项娱乐活动。图中乙地貌A坡规划了滑沙活动区域。请说明A坡适合滑沙的原因。
(4)从气候角度,说明甲、乙两地貌多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原因。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切洋葱总会辣眼睛、流眼泪,是因为洋葱里“辣物质”蒜氨酸酶的挥发具有刺激性。为缓解这一现象,有同学提出了“点蜡烛切洋葱”的生活小窍门。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
(1)在图中短线上加绘箭头,表示“点蜡烛切洋葱”时的空气运动方向。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点蜡烛切洋葱”不流泪的原因。
(3)生活中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做到切洋葱不流泪。请至少列举两个方法。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每到冬季,小黄鱼会从甲海域大渔场前往乙海域越冬。图示意我国东部部分海域。
(1)比较甲、丙两海域盐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分析乙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
(3)从河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甲海域大渔场的形成原因。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前往太行山开展了以“植被与土壤”为主要内容的研学活动。同学们采集不同海拔的植被样本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并进行土壤有机质检测,最后绘制了太行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和不同深度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示意图。
(1)指出导致太行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
(2)说明太行山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的主要差异。
(3)概括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特点。
(4)请列出观察土壤剖面时,需要记录的内容要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