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与经济全球化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其中一部作品表现了对英雄的理解,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该作品是( )
A. 《人间喜剧》 B. 《向日葵》 C. 《英雄交响曲》 D. 《复活》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 研制内燃机 B. 提出相对论
C. 力学三定律 D. 提出“进化论”思想
3.下图是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其中对A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发明了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B. 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电灯照明
C. 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D. 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
4.1819年某天的英国伦敦,所有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都停止了,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一位把人类历史带入“蒸汽时代”的伟人去世。这位伟人是
A. 牛顿 B. 富尔顿 C. 瓦特 D. 史蒂芬孙
5.1863年的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接触不清空气引起的疾病而失去了两个孩子”。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取了1800人的生命。这段史料可直接用于探究( )
A. 工业革命的拓展 B. 工业化带来环境变化
C. 城市规模的扩大 D.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6.19世纪初,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运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带来的重大意义是( )
A. 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B. 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C. 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和交往范围 D. 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建立
7.如表中信息能够直接佐证的是( )
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部分)
城市 1800年左右 1850年左右
伦敦 近100万人 236万人
巴黎 近55万人 100万人以上
维也纳 约25万人 44万多人
柏林 约17万人 42万人
A. 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B. 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C. 城市环境越来越好 D. 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8.2022年3月21日,我国东航MU5735航班失事,令人悲痛万分,也再次引发人们对交通工具革新的关注及对飞机发明者的热议。材料中的“飞机发明者”是指( )
A. 瓦特 B. 斯蒂芬森 C. 本茨 D. 莱特兄弟
9.2022年,我国“飞天”梦想成绩斐然,先后完成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梦天实验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等多项发射任务,实现了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在轨轮换等多项突破。为了实现人们的“飞天”梦想,最早发明飞机的人物是( )
A. 爱迪生 B. 卡尔 本茨 C. 诺贝尔 D. 莱特兄弟
10.在1900年,人们远行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有( )
①蒸汽机车 ②汽车 ③轮船 ④飞机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使人们出行更为便捷。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运行于陆上、海上、空中的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陆—海—空 B. 海—陆—空 C. 陆—空—海 D. 空—陆—海
12.石油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资源.下列哪项重大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石油得以广泛的开采( )
A. 内燃机 B. 改良蒸汽机 C. 发电机 D. 火车机车
13.有人认为19世纪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代的科学成果是( )
A.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 发表《物种起源》 C. 发明内燃机 D. 发明电灯
14.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零距离触摸月球的脚步缓慢而艰难。如今,上天揽月己不再是仰望星空时的梦想。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 东方红二号 B. 神舟号 C. 神舟二号 D. 神舟五号
15.“网络引起教育领域的革命的突出标志是:网络教育是自我教育,交互式教育,”这说明( )
A. 网络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B. 网络教育减少犯罪
C. 世界重视互联网发展 D. 网络的教育价值
16.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 )
A. 燕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时代 D. 轻轨时代
17.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B.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
C.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 二战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告终
18.扫码阅读、扫码支付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这种便捷的现代科技源自于以下哪项技术的发展( )
A.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 B.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
C. 航空航天技术 D. 纳米显微技术
19.“人法地,地法灭,天法道,道法自然。”用顶针的文法揭示了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法则,都应遵循自然的规律。由此可判断此句出自( )
A. 《孟子》 B. 《论语》 C. 《老子》 D. 《墨子》
20.瑞士雀巢公司是世界食品跨国程度最大的一家公司.它所属的分公司遍及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8500种以上产品在100多个国家出售.这说明世界( )
A. 南北间经济差距缩小 B. 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C. 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D. 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材料论述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更严重 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 全又方便的电灯。1879 年 10 月 21 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 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 家万户。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回答:
(1)电灯是在哪一次技术革命中发明的?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2.【科技与交通】
材料: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占据了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陆地上的汽车、火车,海洋里的轮船,天空中的飞机,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发明,使人类探索另一个星球的理想成为了现实……
(1) 工业革命中,哪一发明改变了交通工具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时代?
(2) 材料中所列举的交通工具分别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请完成下列表格。
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交通工具 ______ ______ ______
23.改革开放,筑梦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追根溯源】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1) 材料一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严重的挫折”指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会议上做出的什么历史性决策?
【对内改革】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引领了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对外开放】
材料四: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使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3) 材料四中,第一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的突破口是什么?该措施有何作用?
【筑梦中国】
材料五: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圆了中国“奥运梦”;2009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圆了中国“探月梦”;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圆了中国“世博梦”; 2012年莫言喜获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百年“诺奖梦”变成现实……一个个梦想的实现,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4)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党和国家做了哪些部署?(至少答出两点)
【大国担当】
材料六:
材料七: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7年后,这场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疫情让我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世界各国是如此休戚与共、命运相连,认识到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如此重要和紧迫。
--2020年4月外交部长王毅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
(5) 材料六中的这些措施,构建的经济体制有何新特点?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最终的美好愿景是什么?
(6) 请结合材料七谈一谈:当前世界各国应当怎样做才能尽快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24.读图写史
图四 图五
1 写出名称:图一 图二
2 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的有(只填序号) 。
3 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的有(只填序号) 。
4 为图四提供动力的是 机;为图五提供动力的是 机。
5 图一的改良者是 图二的发明者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故题干中的作品是《英雄交响曲》,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英雄交响曲》的相关史实。“贝多芬”“英雄的理解”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雄交响曲》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力学三定律。
故选:C。
本题考查英国科学家牛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机,它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从图中曲线信息中可以直接解读出A处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A项中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D项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答案为C。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瓦特改进蒸汽机。从题文中“1819年”“机器轰鸣”“把人类历史带入‘蒸汽时代’”可知,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使机器大生产完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C。
5.【答案】B
【解析】根据及材料信息“因接触不清空气引起的疾病而失去了两个孩子”“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取了1800人的生命”可知,材料反映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城市环境恶化,生态污染严重,疾病流行,故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因接触不清空气引起的疾病而失去了两个孩子”“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取了1800人的生命”。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掌握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回答。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运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此后,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扩大了人类的活动和交往范围,故选择C。
7.【答案】B
【解析】据表中信息“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可知,这能够直接佐证的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业革命,促使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解析】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实现了人类翱翔蓝天的梦想。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答案】D
【解析】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故D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电灯,排除A;卡尔 本茨发明汽车,排除B;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0.【答案】C
【解析】①蒸汽机车发明于1825年;②汽车发明于1885年;③轮船发明于1807年;④飞机发明于1903年,因此在1900年,人们远行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是①②③。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及影响。
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革新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体现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革新是:1807年,富尔顿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利用蒸汽为动力的船”克莱蒙号“和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革新是:汽车和飞机的问世。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12月,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主要以石油产品为动力来源,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广泛开采。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的燃料问题.
注意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3.【答案】A
【解析】A.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1687年属于17世纪.
B.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1859年是19世纪.
C.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D.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879年是19世纪.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的科技成就.题文中的“19世纪”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19世纪的世界近代科学成就.
14.【答案】D
【解析】2003年10月15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完美升空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考查对航天领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知识的掌握。需要掌握航天领域的相关的基础知识。
15.【答案】D
【解析】“网络引起教育领域的革命的突出标志是:网络教育是自我教育,交互式教育,”题干给出了这句话从正面评述的网络教育的作用,这说明网络的教育价值。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网络的教育,注意全面分析题干给出的观点。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6.【答案】C
【解析】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故选:C。
本题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17.【答案】C
【解析】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观点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ABD三项都属于史实,而选项C则很显然带有作者的感彩,属于观点。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史实,什么是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史实和观点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观点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扫码阅读、扫码支付这种便捷的现代科技源自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特点以及影响的相关知识。
1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人法地,地法灭,天法道,道法自然。”可得出,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道家顺应自然的主张,出自道家经典《道德经》。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又称为《老子》,这部书是道家的经典。故C项正确;AB项是儒家经典著作,D项是墨家的经典著作,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的观点以及道家经典《道德经》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的观点以及道家经典《道德经》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以看出雀巢公司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而其生产公司也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由此看出雀巢公司的经营范围已经跨过了国与国的界限,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故选:B。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21.【答案】(1)美国人爱迪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电灯,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2)观点:科技发明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或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科技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论述: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为世界带来光明;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
故答案为: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观点:科技发明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或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科技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论述: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为世界带来光明;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小题1】略
【小题2】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火箭、宇宙飞船
【解析】(1)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交通工具以“人力、畜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时代。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火车、轮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飞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火箭和宇宙飞船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故答案为:
(1)蒸汽机。
(2)
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 汽车、飞机 火箭、宇宙飞船
本题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史实。
23.【答案】【小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小题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题3】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小题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
【小题5】开放型;携手共建和谐世界。
【小题6】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国梦与“一带一路”、经济特区的设立与作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国梦与“一带一路”、经济特区的设立与作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知识。
24.【答案】1、图一:蒸汽机;图二:汽车。
2、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的有(只填序号)图一、图四。
3、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的有(只填序号)图二、图三、图五。
4、为图四提供动力的是蒸汽机;为图五提供动力的是内燃机。
5、图一的改良者是瓦特;图二的发明者是亨利·福特。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1、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图二是汽车,汽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联系。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到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因而图一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图四1829年史蒂·芬孙试制成功的“火箭号”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创造。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电灯泡,交通领域中重大发明是汽车和飞机,因而图二汽车、图三电灯、图五飞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4、图四是火车,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运用于交通领域,研制发明了火车,因而为图四提供动力的是蒸汽机;图五是飞机,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交通领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汽车、飞机研制成功,因而为图五提供动力的是内燃机。
5、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蒸汽机,改良者是瓦特;图二是汽车,发明者是亨利·福特,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大王,图片汽车就是他的发明成果。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