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萤火虫 C.月亮 D.太阳
2.(2023五上·武胜期末) 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的是( )。
A.光会反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沿曲线传播 D.光会折射
3.(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做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的是( )。
A.外墙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B.外墙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把路面涂成白色 D.建高楼时多用玻璃来作外墙
4.(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作锅铲的手柄的是( )。
A.铜 B.不锈钢 C.木头 D.铁
5.(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不属于应用热对流的是( )。
A.暖气安在地上,制冷空调挂在墙上
B.烧水时,壶里的水逐渐全部变热
C.“走马灯”转动
D.用电烤箱烤熟食物
6.(2023五上·武胜期末)热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夏季烈日当空非常晒人,产生了热辐射
B.热辐射在真空中不能进行
C.冬季围在篝火旁烤火,应用了热辐射
D.太阳能热水器应用了热辐射
7.(2023五上·武胜期末)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8.(2023五上·武胜期末) 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 )。
A.模拟太阳光的长期照射 B.模拟地球内部的能量
C.蒸发土豆泥表面的水分 D.给空气加热
9.(2023五上·武胜期末)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会形成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暴风 D.降雪
10.(2023五上·武胜期末)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些主要是( )形成的。
A.岩石的风化 B.流水的侵蚀
C.风力的作用 D.温度对岩石的作用
11.(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B.地面上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燕气上升到空中
C.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
D.水资源非常宝贵,我们应该保护各种形态的水
12.(2023五上·武胜期末)雾和云的不同之处是( )。
A.形成的温度 B.形成的条件
C.所处的位置 D.都是水的不同形态
13.(2023五上·武胜期末)人们经常用”眼疾手快”形容人的反应快,这主要是因为这个人( )。
A.反应时间短 B.眼睛有疾病 C.手臂长 D.手掌大
14.(2023五上·武胜期末)小科对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自学了很多科学知识,经常动手做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小发明,这说明大脑具有( )。
A.记忆功能 B.识别功能 C.情绪功能 D.创造功能
15.(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关于官兵们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活动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接到山体塌方报警电话属于刺激
B.官兵们立即空投救灾物资属于反应
C.救灾活动中需要脑的参与
D.从刺激到反应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二、判断题
16.(2023五上·武胜期末)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动能的新技术。
17.(2023五上·武胜期末)当纸团向我们的眼睛飞来,我们会快速眨眼并躲避,这是人的本能反应。
18.(2023五上·武胜期末)我们教室的黑板是不能反射光的。
19.(2023五上·武胜期末)岩石女王头像主要是地表受到温度的影响造成的。
20.(2023五上·武胜期末)雪花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规则的外形,并且都是固体。
21.冬天戴手套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手套给我们提供了热量。
22.(2023五上·武胜期末)将红光、绿光的光斑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红色。
23.(2023五上·武胜期末)岩浆岩和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可能发生变化而形成变质岩。
24.(2023五上·武胜期末)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实验时,泡沫块模拟地球板块。
25.(2023五上·武胜期末)在造霜的实验中,在冰水中加入盐,可以使冰水的温度变得更高。
三、填空题
26.(2023五上·武胜期末)热传递有 、 、辐射这三种方式。
27.(2023五上·武胜期末)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例像。这种现象被称为“ ”,它的原理就是光沿 传播。
28.(2023五上·武胜期末)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规象叫作光的 。
29.(2023五上·武胜期末)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由内到外分别是 、 、 。
30.(2023五上·武胜期末)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 ,接近地表就是 。
31.(2023五上·武胜期末)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以下,接近地表的 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32.(2023五上·武胜期末)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 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 。
33.(2023五上·武胜期末)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 。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 。
34.(2023五上·武胜期末)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 、 、脑干三部分组成。
35.(2023五上·武胜期末)观察核桃仁表面的凹凸情况,大脑表面也像植桃仁一样,有许多凹陷的 和隆起的 ,大大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
四、实验探究题
36.(2023五上·武胜期末)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在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在它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两面与对角成45°,沿直线切开口子,并插入小镜片。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如图所示,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1)在本作品制作中加进去的镜面的位置是 (填”相对“或”背对")的。
(2) 潜望镜内部的两个镜片是相互 (填“平行"或”垂直")的,潜望镜的镜子可以让光转 次弯。
(3)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____。
A.哈哈镜 B.放大 C.平面镜
(4)在这个实验中,人能看到外面的景物,没有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____。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5)下面____和潜望的原理相同。
A.小孔成相
B.“阳光接力打靶”游戏
C.有时瀑布附近会出观彩虹
(6)自制潜望镜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
37.(2023五上·武胜期末)《热传递》是本学期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热的传递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根据课堂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实验题目: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提出假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
实验准备:金属片,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凡士林、小勺实验过程:
①将凡土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
②步骤一中用试管夹夹住其中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 观察到凡士林
③步骤二中用试管夹夹住另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 、观察到凡士林实验结论
应用:如图所示,在一块金属片上做热传递实验。将蜡均匀地徐在金属片上,然后在图中O点处加热,A、B、C三点处蜡熔化的先后顺序分别 、 、 。
38.(2023五上·武胜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雨的形成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完成相关题目。
(1) 根据实验内容,将表格内的猜想假设补充完整。
(2) 在实验中,加热水至沸腾的目的是 。
(3)实验中,在培养皿中加冰块的作用是____。
A.便实验更有趣 B.确保实验的安全 C.让水蒸气快速凝结
(4)在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培养皿底部出现 。过一会儿就会越聚越多,越聚越大,直至最后滴落下来,形成” "
(5)根据这次实验观察到的观象,选择合适的词,把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流程图补充完整 。
④由流程图可以推断:在这个实验中,水发生了 次状态的变化。
A.1 B.2 C.4
五、解决问题
39.(2023五上·武胜期末)夏天雷雨过后,我们经常在天空中见到美丽的彩虹(如图)。不仅如此,在阳光下,喷泉或瀑布的周围也会出现彩虹;在夏天街上行驶的洒水车后面有时也会出现一道彩虹。如果让你制造出美丽的彩虹,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呢 (至少写出2种)
40.(2023五上·武胜期末)研究发现,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的2.5%,却消耗看身体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大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一个区域长时间兴奋活跃,就会产生疲劳感,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几种保护大脑的方法。(至少写出2种)
41.(2023五上·武胜期末) 小明家住在十二楼,一天傍晚小明和爸爸妈妈正在餐厅吃饭,大地突然震动起来,家里悬挂的灯具也搞晃起来,这可能发生了什么 小明一家应该怎么办(至少写出2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根据光源的定义答题,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A.点燃的蜡烛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B.萤火虫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C.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是反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形成月光,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符合题意;
D.太阳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读图可知,用手电筒的光照射距离手电筒最近那张卡纸上的小孔,光会沿着直线穿过小孔,最终会落到纸屏上,形成光斑。由此判断,该装置是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特点。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表面使用粗糙的材料可以减少光的同向反射,发生漫反射,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故A正确;
B.表面使用光滑的材料会增强镜面反射,不能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故B错误;
C.白色反光能力强,把路面涂成白色,会增强光反射,故C错误;
D.高楼表面使用玻璃形成镜面反射,不能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故D错误。
4.【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盒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像锅柄需用不良导体才能防止烫伤。
5.【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独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暖气放在地上,制冷空调挂在墙上,烧水时,壶里的水逐渐全部变热,孔明灯上升,都属于热对流应用;用电烤箱烤熟食物,属于热辐射,D符合题意。
6.【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夏季烈日当空非常晒人,冬季围在篝火旁烤火,太阳能热水器都运用了热辐射,地球上的热是由太阳光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地球的。选项B错误。
7.【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盆地,是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典型的盆地地形区,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8.【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用番茄做岩,土豆泥代表地壳,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清灯加热模拟的是地缺内部的作用,让地壳深处保特高温,B是正确的选项。
9.【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地震。
10.【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主要是雨水的侵蚀而形成的。
11.【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
12.【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中,被称为云,漂浮在低空中的小水滴,距离地面较近的被称为露。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因此,云和雾的主要区别是处在空中的位置不同而已。故C选项正确。
13.【答案】A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反应时的长短与刺激的强度、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人对刺激的熟悉程度以及动作反应的次数等因素有关。眼疾手快是反应时间短的表现。
14.【答案】D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类的大脑有五大方面的功能一般有感知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情绪功能、自主功能。小科对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自学了很多科学知识,经常动手做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小发明,这说明大脑具有创造功能。
15.【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官兵们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活动的过程中,接到山体塌方报警电话属于刺激官兵们立即空投救灾物资属于反应,救灾活动中需要脑的参与,这个过程中,传入神经将刺激传递到大脑,大脑作出指示,传出神经将指示传递出。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本能反应会帮助人体躲避危险。当纸团向我们的眼睛飞来,我们会快速眨眼并躲避,这是人的本能反应。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我们黑板也是能反射光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破碎的岩石是由温度的变化、水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作用、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造成的。岩石女王像是由风造成的。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晶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雪花是水的固态形式,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边形。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手套不可以为我们提供热量,而是可以保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导热,但是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红、绿两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黄色,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白色。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简单地说就是地下岩石经历高温或高压之后,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的新岩石就叫变质岩。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转变而来的一种典型的变质岩。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 在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的实验中,泡沫块最适合用来充当地球板块。泡沫块先从加热点上方向四周移动,继续加热,泡沫块在烧杯的边缘相互碰撞、挤压密度不同的泡沫块之间甚至还会产生交错现象。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在冰水中加盐可以加快冰的融化速度,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有利于造霜,题目说法错误。
26.【答案】传导;对流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27.【答案】小孔成像;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8.【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因此,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9.【答案】地核;地幔;地壳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所以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由里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30.【答案】云;雾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自然界的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等三态变化。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31.【答案】0;水蒸气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蒸气遇到0℃以下低温环境,会发生凝华,形成固态冰晶。霜就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32.【答案】水蒸气;露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33.【答案】刺激;应激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人体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
34.【答案】大脑;小脑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大部分组成。
35.【答案】沟壑;回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大脑的形状像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大脑表面像核桃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颜色呈淡粉红色。
36.【答案】(1)相对
(2)平行;两
(3)C
(4)C
(5)B
(6)可能镜子的安装角度不对,弯管与直管连接方向不对等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潜望镜是由两面相对的镜面组成的,且两块镜面与筒壁成45°角。
(2)潜望镜的两片镜片都是平面镜,两个镜片主要是通过互相的反射作用,将上方的镜像折射到下面。两个镜片是镜面相对、相互平行的,能让光线转两次弯。
(3)潜望镜的两片镜片都是平面镜,两个镜片主要是通过互相的反射作用。
(4)在这个实验中,人能看到外面的景物,没有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光的色散现象,潜望镜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反射光沿直线传播。
(5)小孔成相运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阳光接力打靶”游戏运用光的反射原理;有时瀑布附近会出现彩虹,运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6)根据对光的反射的应用,制作潜望镜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可能镜子的安装角度不对,弯管与直管连接方向不对等。
37.【答案】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另一端;中间;金属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热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C;A;B
【知识点】热传递;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 在“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中,提出实验假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实验过程是:①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②用试管夹夹住其中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到凡士林变化;③用试管夹夹住另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中间,观察到凡士林变化。
④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在固体中传递叫作热传导,还有两种传热方式分别为:热对流;
热辐射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金属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热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应用:如图所示,在一块金属片上做热传递实验。将蜡均匀地徐在金属片上,然后在图中0点处加热,靠近0点的最先融化,原理0点的最后融化。
38.【答案】(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雨
(2)制造水蒸气
(3)C
(4)小水滴;雨
(5)①水蒸气②大水珠③雨;B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1)猜想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雨。
(2)在实验中,加热水至沸腾的目的是人工制造水蒸气。
(3)加冰块的目的是降低铁盘的温度,容易形成凝结现象。
(4)在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培养皿底部出现小水滴,过一会儿就会越聚越多,越聚越大,直至最后滴落下来,形成“雨”。
(5)在这个实验中,水发生了2次形态变化,水加热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铁盘发生凝结,由气态变为液态。
39.【答案】第一,三棱镜演示法:让光线通过小孔,从三棱镜里射出,我们会在对面的白坪上发现红橙黄绿蓝紫七种色彩的光线。第二,我们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着太阳,朝空中喷水,我们在水雾中就可以看到自己制造出来的彩虹。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楼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他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根据彩虹形成的条件,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40.【答案】运动时注意保护头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营养均衡、心情愉悦;不吸烟、不喝酒。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保护大脑的方法有适时开窗透气,运动时保护头部,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熬夜玩手机等。
41.【答案】可能发生了地震;保持冷静,不要乱跑或者试图跳楼,及时切断电源,煤火等,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大地剧烈的震动起来,家里悬挂的家具也摇晃起来了,可能发生了地震。小明一家住在十二楼,不要乱跑或试图跳楼,应该想办法避险。保持冷静,不要乱跑或者试图跳楼,及时切断电源,煤火等,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如果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手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室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1 / 1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萤火虫 C.月亮 D.太阳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根据光源的定义答题,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A.点燃的蜡烛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B.萤火虫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C.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是反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形成月光,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符合题意;
D.太阳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2.(2023五上·武胜期末) 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的是( )。
A.光会反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沿曲线传播 D.光会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读图可知,用手电筒的光照射距离手电筒最近那张卡纸上的小孔,光会沿着直线穿过小孔,最终会落到纸屏上,形成光斑。由此判断,该装置是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特点。
3.(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做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的是( )。
A.外墙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B.外墙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把路面涂成白色 D.建高楼时多用玻璃来作外墙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表面使用粗糙的材料可以减少光的同向反射,发生漫反射,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故A正确;
B.表面使用光滑的材料会增强镜面反射,不能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故B错误;
C.白色反光能力强,把路面涂成白色,会增强光反射,故C错误;
D.高楼表面使用玻璃形成镜面反射,不能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故D错误。
4.(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作锅铲的手柄的是( )。
A.铜 B.不锈钢 C.木头 D.铁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盒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像锅柄需用不良导体才能防止烫伤。
5.(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不属于应用热对流的是( )。
A.暖气安在地上,制冷空调挂在墙上
B.烧水时,壶里的水逐渐全部变热
C.“走马灯”转动
D.用电烤箱烤熟食物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独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暖气放在地上,制冷空调挂在墙上,烧水时,壶里的水逐渐全部变热,孔明灯上升,都属于热对流应用;用电烤箱烤熟食物,属于热辐射,D符合题意。
6.(2023五上·武胜期末)热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夏季烈日当空非常晒人,产生了热辐射
B.热辐射在真空中不能进行
C.冬季围在篝火旁烤火,应用了热辐射
D.太阳能热水器应用了热辐射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夏季烈日当空非常晒人,冬季围在篝火旁烤火,太阳能热水器都运用了热辐射,地球上的热是由太阳光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地球的。选项B错误。
7.(2023五上·武胜期末)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盆地,是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典型的盆地地形区,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8.(2023五上·武胜期末) 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 )。
A.模拟太阳光的长期照射 B.模拟地球内部的能量
C.蒸发土豆泥表面的水分 D.给空气加热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用番茄做岩,土豆泥代表地壳,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清灯加热模拟的是地缺内部的作用,让地壳深处保特高温,B是正确的选项。
9.(2023五上·武胜期末)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会形成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暴风 D.降雪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地震。
10.(2023五上·武胜期末)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些主要是( )形成的。
A.岩石的风化 B.流水的侵蚀
C.风力的作用 D.温度对岩石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主要是雨水的侵蚀而形成的。
11.(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B.地面上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燕气上升到空中
C.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
D.水资源非常宝贵,我们应该保护各种形态的水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正是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地球表面才会发生沧桑巨变,万物才会生机盎然。
12.(2023五上·武胜期末)雾和云的不同之处是( )。
A.形成的温度 B.形成的条件
C.所处的位置 D.都是水的不同形态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中,被称为云,漂浮在低空中的小水滴,距离地面较近的被称为露。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因此,云和雾的主要区别是处在空中的位置不同而已。故C选项正确。
13.(2023五上·武胜期末)人们经常用”眼疾手快”形容人的反应快,这主要是因为这个人( )。
A.反应时间短 B.眼睛有疾病 C.手臂长 D.手掌大
【答案】A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反应时的长短与刺激的强度、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人对刺激的熟悉程度以及动作反应的次数等因素有关。眼疾手快是反应时间短的表现。
14.(2023五上·武胜期末)小科对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自学了很多科学知识,经常动手做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小发明,这说明大脑具有( )。
A.记忆功能 B.识别功能 C.情绪功能 D.创造功能
【答案】D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类的大脑有五大方面的功能一般有感知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情绪功能、自主功能。小科对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自学了很多科学知识,经常动手做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小发明,这说明大脑具有创造功能。
15.(2023五上·武胜期末)下列关于官兵们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活动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接到山体塌方报警电话属于刺激
B.官兵们立即空投救灾物资属于反应
C.救灾活动中需要脑的参与
D.从刺激到反应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官兵们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活动的过程中,接到山体塌方报警电话属于刺激官兵们立即空投救灾物资属于反应,救灾活动中需要脑的参与,这个过程中,传入神经将刺激传递到大脑,大脑作出指示,传出神经将指示传递出。
二、判断题
16.(2023五上·武胜期末)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动能的新技术。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7.(2023五上·武胜期末)当纸团向我们的眼睛飞来,我们会快速眨眼并躲避,这是人的本能反应。
【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本能反应会帮助人体躲避危险。当纸团向我们的眼睛飞来,我们会快速眨眼并躲避,这是人的本能反应。
18.(2023五上·武胜期末)我们教室的黑板是不能反射光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我们黑板也是能反射光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9.(2023五上·武胜期末)岩石女王头像主要是地表受到温度的影响造成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破碎的岩石是由温度的变化、水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作用、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造成的。岩石女王像是由风造成的。
20.(2023五上·武胜期末)雪花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规则的外形,并且都是固体。
【答案】正确
【知识点】晶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雪花是水的固态形式,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是六边形。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冬天戴手套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手套给我们提供了热量。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手套不可以为我们提供热量,而是可以保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导热,但是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22.(2023五上·武胜期末)将红光、绿光的光斑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红色。
【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 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红、绿两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黄色,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白色。
23.(2023五上·武胜期末)岩浆岩和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可能发生变化而形成变质岩。
【答案】正确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简单地说就是地下岩石经历高温或高压之后,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的新岩石就叫变质岩。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转变而来的一种典型的变质岩。
24.(2023五上·武胜期末)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实验时,泡沫块模拟地球板块。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 在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的实验中,泡沫块最适合用来充当地球板块。泡沫块先从加热点上方向四周移动,继续加热,泡沫块在烧杯的边缘相互碰撞、挤压密度不同的泡沫块之间甚至还会产生交错现象。
25.(2023五上·武胜期末)在造霜的实验中,在冰水中加入盐,可以使冰水的温度变得更高。
【答案】错误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在冰水中加盐可以加快冰的融化速度,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有利于造霜,题目说法错误。
三、填空题
26.(2023五上·武胜期末)热传递有 、 、辐射这三种方式。
【答案】传导;对流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27.(2023五上·武胜期末)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例像。这种现象被称为“ ”,它的原理就是光沿 传播。
【答案】小孔成像;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8.(2023五上·武胜期末)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规象叫作光的 。
【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因此,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9.(2023五上·武胜期末)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由内到外分别是 、 、 。
【答案】地核;地幔;地壳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所以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由里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30.(2023五上·武胜期末)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 ,接近地表就是 。
【答案】云;雾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自然界的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等三态变化。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31.(2023五上·武胜期末)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以下,接近地表的 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答案】0;水蒸气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蒸气遇到0℃以下低温环境,会发生凝华,形成固态冰晶。霜就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32.(2023五上·武胜期末)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 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 。
【答案】水蒸气;露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33.(2023五上·武胜期末)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 。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 。
【答案】刺激;应激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人体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
34.(2023五上·武胜期末)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 、 、脑干三部分组成。
【答案】大脑;小脑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大部分组成。
35.(2023五上·武胜期末)观察核桃仁表面的凹凸情况,大脑表面也像植桃仁一样,有许多凹陷的 和隆起的 ,大大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
【答案】沟壑;回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大脑的形状像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大脑表面像核桃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颜色呈淡粉红色。
四、实验探究题
36.(2023五上·武胜期末)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在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在它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两面与对角成45°,沿直线切开口子,并插入小镜片。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如图所示,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1)在本作品制作中加进去的镜面的位置是 (填”相对“或”背对")的。
(2) 潜望镜内部的两个镜片是相互 (填“平行"或”垂直")的,潜望镜的镜子可以让光转 次弯。
(3)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____。
A.哈哈镜 B.放大 C.平面镜
(4)在这个实验中,人能看到外面的景物,没有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____。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5)下面____和潜望的原理相同。
A.小孔成相
B.“阳光接力打靶”游戏
C.有时瀑布附近会出观彩虹
(6)自制潜望镜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
【答案】(1)相对
(2)平行;两
(3)C
(4)C
(5)B
(6)可能镜子的安装角度不对,弯管与直管连接方向不对等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潜望镜是由两面相对的镜面组成的,且两块镜面与筒壁成45°角。
(2)潜望镜的两片镜片都是平面镜,两个镜片主要是通过互相的反射作用,将上方的镜像折射到下面。两个镜片是镜面相对、相互平行的,能让光线转两次弯。
(3)潜望镜的两片镜片都是平面镜,两个镜片主要是通过互相的反射作用。
(4)在这个实验中,人能看到外面的景物,没有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光的色散现象,潜望镜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反射光沿直线传播。
(5)小孔成相运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阳光接力打靶”游戏运用光的反射原理;有时瀑布附近会出现彩虹,运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6)根据对光的反射的应用,制作潜望镜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可能镜子的安装角度不对,弯管与直管连接方向不对等。
37.(2023五上·武胜期末)《热传递》是本学期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热的传递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根据课堂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实验题目: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提出假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
实验准备:金属片,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凡士林、小勺实验过程:
①将凡土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
②步骤一中用试管夹夹住其中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 观察到凡士林
③步骤二中用试管夹夹住另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 、观察到凡士林实验结论
应用:如图所示,在一块金属片上做热传递实验。将蜡均匀地徐在金属片上,然后在图中O点处加热,A、B、C三点处蜡熔化的先后顺序分别 、 、 。
【答案】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另一端;中间;金属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热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C;A;B
【知识点】热传递;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 在“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中,提出实验假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实验过程是:①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②用试管夹夹住其中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到凡士林变化;③用试管夹夹住另一块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中间,观察到凡士林变化。
④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在固体中传递叫作热传导,还有两种传热方式分别为:热对流;
热辐射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金属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热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应用:如图所示,在一块金属片上做热传递实验。将蜡均匀地徐在金属片上,然后在图中0点处加热,靠近0点的最先融化,原理0点的最后融化。
38.(2023五上·武胜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雨的形成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完成相关题目。
(1) 根据实验内容,将表格内的猜想假设补充完整。
(2) 在实验中,加热水至沸腾的目的是 。
(3)实验中,在培养皿中加冰块的作用是____。
A.便实验更有趣 B.确保实验的安全 C.让水蒸气快速凝结
(4)在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培养皿底部出现 。过一会儿就会越聚越多,越聚越大,直至最后滴落下来,形成” "
(5)根据这次实验观察到的观象,选择合适的词,把大自然中雨的形成流程图补充完整 。
④由流程图可以推断:在这个实验中,水发生了 次状态的变化。
A.1 B.2 C.4
【答案】(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雨
(2)制造水蒸气
(3)C
(4)小水滴;雨
(5)①水蒸气②大水珠③雨;B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1)猜想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雨。
(2)在实验中,加热水至沸腾的目的是人工制造水蒸气。
(3)加冰块的目的是降低铁盘的温度,容易形成凝结现象。
(4)在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培养皿底部出现小水滴,过一会儿就会越聚越多,越聚越大,直至最后滴落下来,形成“雨”。
(5)在这个实验中,水发生了2次形态变化,水加热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铁盘发生凝结,由气态变为液态。
五、解决问题
39.(2023五上·武胜期末)夏天雷雨过后,我们经常在天空中见到美丽的彩虹(如图)。不仅如此,在阳光下,喷泉或瀑布的周围也会出现彩虹;在夏天街上行驶的洒水车后面有时也会出现一道彩虹。如果让你制造出美丽的彩虹,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呢 (至少写出2种)
【答案】第一,三棱镜演示法:让光线通过小孔,从三棱镜里射出,我们会在对面的白坪上发现红橙黄绿蓝紫七种色彩的光线。第二,我们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着太阳,朝空中喷水,我们在水雾中就可以看到自己制造出来的彩虹。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楼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他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根据彩虹形成的条件,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40.(2023五上·武胜期末)研究发现,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的2.5%,却消耗看身体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大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一个区域长时间兴奋活跃,就会产生疲劳感,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几种保护大脑的方法。(至少写出2种)
【答案】运动时注意保护头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营养均衡、心情愉悦;不吸烟、不喝酒。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保护大脑的方法有适时开窗透气,运动时保护头部,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熬夜玩手机等。
41.(2023五上·武胜期末) 小明家住在十二楼,一天傍晚小明和爸爸妈妈正在餐厅吃饭,大地突然震动起来,家里悬挂的灯具也搞晃起来,这可能发生了什么 小明一家应该怎么办(至少写出2条
【答案】可能发生了地震;保持冷静,不要乱跑或者试图跳楼,及时切断电源,煤火等,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大地剧烈的震动起来,家里悬挂的家具也摇晃起来了,可能发生了地震。小明一家住在十二楼,不要乱跑或试图跳楼,应该想办法避险。保持冷静,不要乱跑或者试图跳楼,及时切断电源,煤火等,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如果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手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室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