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中国地理
目录
CONTENTS
01
考情分析
05
高考真题分析
03
知识内容扩展
02
专题思维疏导
06
答题思维模板
04
重难知识点拨
Part01
考情分析
核心考点 真题展示 核心素养 备考建议
中国地理概况 2023.全国乙1~3 2023.全国甲1~3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1)了解我国的疆域及行政区划
(2)识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主要的河流水文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与保护
(4)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和发展条件
(5)识记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及主要工业区
中国地理分区 2023.山东3~5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1)掌握西北、南方、北方、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2)了解我国区域差异,认识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Part02
专题思维疏导
Part03
知识内容扩展
考点一 区域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
1.区域地理整体性问题的分析角度与解题方法
分析角度 解题方法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要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
分析角度 解题方法
分析区域环境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区域内某一要素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区域内其他要素,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明晰的因果链条。
2.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成因分析
【拓展】
根据突出的区域特征定位
(1)突出的生态问题:如西南地区多滑坡和泥石流、西北地区多荒漠化等。
(2)突出的气候特征:如吐鲁番盆地夏季炎热,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最低,海南岛冬季气温最高,秦岭——淮河一线1月份平均气温在0℃左右等。
(3)特有的动植物:如青稞、牦牛为青藏高原所特有。
(4)典型的土壤特征:如江南丘陵多红壤,四川盆地多紫色土,东北平原多黑土等。
(5)突出的地貌特征:如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东北平原沃野千里等。
(6)轮廓形状信息:要抓住区域轮廓的突出形状,模拟成熟悉的事物形象或几何图形帮助读图辨识。如山西省轮廓似平行四边形、山东省轮廓如同伸出拇指的拳头、陕西省轮廓像秦兵马俑中的跪俑、湖南和江西省轮廓像兄妹的头像、黑龙江省轮廓像飞翔的天鹅、台湾岛轮廓像树叶或香蕉、海南岛轮廓像菠萝等。
(7)河流形状信息:如长江干流形似字母“V+ W”,黄河干流形似“S+几”等。
考点二 中国地理概况
1.我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领土跨近50个纬度、62个经度,这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海陆位置
a.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使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而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b.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有利于同海外各国交往等。
c.西部内陆地区可以通过陆上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交往。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
①濒临的海洋
a.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内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b.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②陆界和邻国
我国的陆上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 000 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方位 邻国名称 所属区域 与我国相邻的省份
东 朝鲜 东亚 辽宁省、吉林省
北 俄罗斯 相邻部分属于北亚 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蒙古 东亚 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西北 哈萨克斯坦 中亚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西 阿富汗 西亚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巴基斯坦
西南 印度 南亚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尼泊尔 西藏自治区
不丹
南 缅甸 东南亚 西藏自治区、云南省
老挝 云南省
越南 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b.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方位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东 韩国、日本
东南 菲律宾
南 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主要的地理界线
①综合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位置 约32°N~34°N以南 约32°N~34°N以北
地形 以丘陵、低山为主 以平原、高原为主
气候 1月均温 0℃以上 0℃以下
无霜期 8~12月 3~8月
积温 4500℃以上 4500℃以下
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年降水量 800mm以上 800mm以下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河流 水量 大 小
水位变化 小 大
含沙量 小 大
结冰期 无 有,自南向北结冰期渐长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土壤 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 棕壤、黄土、黑土、钙质土、部分地区有盐碱土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耕地种类 水田 旱地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主要经济作物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花生、大豆、甜菜
水果 热带、亚热带水果 温带水果
②三大自然区分界线
A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
B
③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A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④地形区分界线
a
大兴安岭
b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晋、冀两省的分界线。
太行山
c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鄂渝两省市分界线;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
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亚热带气候区与高原气候区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横断山
e
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天山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界线;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巫山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新、藏两自治区的分界线。
古长城
祁连山
昆仑山
淮河
大巴山
秦岭
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甘、青两省的分界线。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f
g
h
i
j
k
⑤气候界线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为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⑥水文分界线
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接近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a
b
c
⑦我国人口分布的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
⑧大兴安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通过的地方。
牧区与农耕区界线通过的地方。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通过的地方。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通过的地方。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E
D
C
B
A
F
⑨长城是地理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地理分界线
区域差异表现 长城以南 长城以北
温度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自然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主要农业生产类型 种植业 畜牧业
主要粮食作物 冬小麦 春小麦
⑩四大海域的分界线
a
b
c
黄海、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韩国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一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渤海、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
山东半岛蓬莱角。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影响
(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项目 地形 地势
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影响 有利 便于发展多种经营;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大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不利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坡度大,不宜耕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设
(2)四大高原
高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 高原 世界最高,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多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 海拔一般在1000m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递变 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黄土 高原 世界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 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2000m降到1000m;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3)四大盆地
②人文:沙漠——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2)准噶尔盆地
①自然: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②人文: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1)塔里木盆地
①自然: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3)柴达木盆地
①自然:平均海拔3000m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②人文:矿产资源开发为主,青藏铁路沿线是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4)四川盆地
①自然: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m左右;只有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
②人文: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4)三大平原
平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大多在200 m以下,地势坦荡;黑土肥沃;多沼泽地;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 海拔多在50 m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西狭长,海拔低,河湖密布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我国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季节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冬季 南暖北寨、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练,东至秦岭一淮河一线 我国跨纬度多,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挡,受冷空气的影响小于北方
夏季 全国普道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和天山、小兴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地势高
吐鲁香盆地最热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沙漠吸热快;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递波 东南部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地区湿润,愈向西北内陆地区愈干燥,经度地带性明显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9月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燥空气影响,降水少 使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年纪变化 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早地区最大 夏季风的强弱与进退规律反常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的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我国工农业的分布
(1)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影响条件
主要农作物 主要分布地区 影响条件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水稻 太湖、洞庭湖、都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华北地区 原有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但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但热量条件不足,复种指数低
主要农作物 主要分布地区 影响条件
经济作物 棉花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地区,南疆地区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耀充足
油料作物 花生 山东丘陵 沙质土壤、排水好
油菜 长江流域,并有北迁南移趋向 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地形平坦
大豆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其他 西北内陆地区的胡麻,河南的芝麻 光照好,作物耐早
糖料作物 甜菜 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北疆 喜温凉,耐盐碱、干早,生长期短
甘蔗 台、闽、粤、桂、滇、川 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
水果 苹果 北方丘陵区 暖温带气候
柑橘 南方丘陵区 亚热带气候
花卉 西南 气侯适宜
(2)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与三大工业地带
考点三 中国的地区差异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复杂的地质作用的影响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平原众多 海拔较高,差异显著 海拔高,平均海拔在 4000m以上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湿润 降水少,气温变化大 高寒气候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高山草甸
水文 外流河,以雨水为主要来源 多内流河和咸水湖 多大河源头、冰川、湖泊
人类活动 影响广泛深刻,最主要为农耕区 影响不如季风区深刻 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比较完整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广,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族小,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气候 温带季风气侯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河流 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合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水量大,汛期长,合沙量小,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
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森林 有色金属、水能、森林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玉米、水稻、甜菜等,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盛产冬小麦、棉花、花生等;黄土高原为谷子主要产地;温带水果有苹果、梨、葡萄等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水稻、油菜、冬小麦、棉花;四川盆地盛产水稻、小麦和油菜籽;淡水渔业发达;亚热带、热带水果(柑橘、荔校、椰子等);甘蕉(南方南部地区和四川盆地)
工业 东北重工业基地、环渤海工业带、陇海一兰新工业带(东段)、山西一陕北能源重化工业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江南有色冶金工业
人民生活 以面食为主,房屋墙体厚;冬季溜冰 以大米为主;房顶坡度大;龙舟竞赛
生态问题 华北平原早涝、风沙和盐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土流失和湿地破坏等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红壤土质差;石漠化、红色沙漠、酸雨等
3.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金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
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家冷,全年降水少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水文 以内流区为主,水量小,多季节性 西北部为内流区,东南部为外流区(许多江河发源地)
自然资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镍矿、太阳能、风能等 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丰富,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聚宝盆)
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农业 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日照时间长
不利条件 降水不足,水源有限 热量不足
分布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托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淫水谷地(青棵、小麦、豌豆)
工业 呼包鄂工业基地和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采矿、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青海(西宁、格尔木):电力、采矿、纺织、冶金等西藏(拉萨、林芝):轻纺工业
环境问题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 湿地(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化,草场退化
考点四 区域地理综合题的解答
中国区域地理综合题几乎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解答这类问题的思维过程分层如下。
(1)在哪里 (区域定位)
判断区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
(2)有什么 (区域特征分析)
描述或推测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特征,概括其空间格局、分布规律,阐释影响因素。描述或推测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类型及分布特征,阐释影响因素。
1.中国地理综合题的分层次思维特征
(3)为什么 (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区域问题成因)
分析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4)怎么办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通过对地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运用地理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就区域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Part04
重难知识点拨
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特征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自然特征 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多位于河流下游、临海 距海近,地形以高原、平原、丘陵为主。能源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好 海拔高,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矿产、水能丰富。干旱和高寒地区广,距海远。
社会经济特征 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交通运输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科技文化水平高 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源丰富,东北林区和内蒙古牧区广大,北方重工业及南方有色金属工业发达,交通便利 我国经济欠发达。能源、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技和文化欠发达,交通不便利。
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优势条件 为我国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条件尤其是海运便利;经济的国际化程度高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农、林、牧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冶炼等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国界线常,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好,部分省区水能资源丰富
存在问题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洪涝多发 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北林区过度砍伐,长江中下游洪涝问题严重,长城沿线风啥问题严重 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
发展方向 发挥沿海的区位于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建设中国动力基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下图)。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
(1)简述杭盖草原上河谷牧草相对于缓坡更加繁茂的原因。
(2)古时游牧民族往往选择在杭盖草原附近山地的南麓越冬,分析其原因。
(3)牧民长期居住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极易出现草地退化。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草地退化带来的影响。
1.答案:(1)靠近河流,地下水水位高,土壤含水量较大;河谷地带泥沙易沉积,土壤厚度大、肥力高。
(2)南坡是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较温暖;南坡光照条件好,气温相对较高,利于越冬。
(3)气候变干,易出现沙尘天气;失去草原植被的保护,土壤保水保土能力下降,土壤贫瘠,易出现荒漠化;植被退化,下渗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化增大;坡度较大的草地,受流水冲刷,易出现沟谷;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1)杭盖草原位于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温差大、蒸发强烈,土壤普遍发育较差。大背景决定了思考方向,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的原因可以从气温、水分、蒸发、土壤等角度分析河谷地区的优势。读图可知,河谷牧草分布区靠近河流,地下水水位高,土壤含水量较大,有利于牧草吸收水分;河谷地带泥沙易沉积,土壤厚度大、肥力高,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2)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选择有山地的地区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积雪融化春季出现时间早,更有利于牧草恢复、减少牲畜损失。
(3)自然环境整体性在本题中体现在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半干旱区域”发生变化的要素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气候变干,易出现沙尘天气;失去草原植被的保护,土壤保水保土能力下降,土壤贫瘠,易出现荒漠化;植被退化,下渗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化增大;坡度较大的草地,受流水冲刷,易出现沟谷;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Part05
高考真题分析
【全国乙卷2023】
2000年以后,世界打火机生产中心转移到湖南省邵东市。邵东市由原来几家生产作坊快速形成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并相继成立打火机行业协会和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2009年,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邵东市每年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世界同类打火机总产量的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邵东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打火机产业生产链短
②打火机产业附加值低
③当地有打火机创新技术
④当地有打火机产业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的主要作用是( )
A.控制各企业发展规模 B.协调与外地生产联系
C.监督产品质量与价格 D.引领产品研发和营销
3.除技术创新外,支撑邵东打火机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①快捷的对外交通
②稳定的市场需求
③有效的企业组织
④较高的产品价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D
B
1.答案:B
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材料信息 分析 结论
邵东市由原来几家生产作坊快速形成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 说明当地有打火机产业基础,但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附加值低 ②③错误,④正确
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说明打火机生产链较短 ①正确
综上,B正确。
2.答案:D
解析:材料“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说明龙头企业主要起到引领产品研发和营销的作用,D正确。各企业发展规模由各企业自身的实力决定,A错误。监督产品质量与价格由政府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负责,C错误。与外地生产联系不是龙头企业负责协调的,B错误。
3.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长期发展”。快捷的对外交通会影响产业的市场范围,属于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不是支撑其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①错误;稳定的市场需求可以保障产业长期发展,②正确;有效的企业组织属于管理层面,对产业长期发展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③正确;较高的产品价格并不能支撑产业长期发展,④错误。综上,B正确。
【全国乙卷2023】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上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
②拥有优良港口
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
④铁路运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
A.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 B.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
C.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 D.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
6.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 )
①新鲜程度
②出口关税
③出口数量
④食用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D
D
4.答案:B
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综上,B正确。
5.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泉州从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到实现进口种子替代,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胡萝卜种植收益,D正确。由材料可知,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没有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实现进口种子替代不会明显提高胡萝卜的产量和质量,A、B错误。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并未开拓胡萝卜出口市场,因而没有增加胡萝卜出口的国家,C错误。
6.答案:D
解析:泉州海关主要负责农产品出口的检验,由材料“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可推断,泉州海关更注重农产品是否符合出口标准,关注的是农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如新鲜程度和食用安全,①④正确;出口关税和出口数量影响企业的利润,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虽然收取关税和统计出口数量在海关的职责范围内,但不是其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②③错误。故D正确。
Part06
答题思维模板
【答题模板】
人文地理特征分析类题目
思考方向 满分示例
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国民经济结构以XX为主,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发达(落后),科技水平高(低)
人口 XX人种,人口主要分布在XX,主要是XX族,居民多信奉XX教
城市 城市布局在XX,受XX影响较大,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环境较XX
交通 以XX运输为主,交通枢纽是XX,交通运输网密度大(小),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是XX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