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17: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文言文断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有位书生到亲戚家串门,顷刻间外面就下起雨来,这时天已将晚,他只得打算住下来。但这位亲戚却不乐意,于是就在纸上写了一句话: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看了,即刻明白亲戚的意思,于是灵机一动,给这句话圈点一番: _________亲戚一看,这句话的意思完全反了。也就无话可说,只好给书生安排了住宿。
断句趣谈
亲戚: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给老头儿的遗嘱断句
七 十 老 翁 产 一 子 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 婿 外 人 不 得 干 预
断句方式一: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给女婿
断句方式二: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给幼子
断句不同 遗嘱迥异
考点解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传统方式,考查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文本的能力。近年新高考卷对这一考点比较看重,列为文言文阅读的第一个题目,分值3分。
命题特点:题型由原来的选择题变为主观题。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知识梳理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
1)基本概念
什么叫断句?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语感断句法)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和方法,巧妙断句。
2)断句步骤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断句常用的一些方法
断句的方法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探究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一般完整的句子,都含有主语、谓语、宾语。主语和宾语,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有利于准确断句。此方法也可称巧用语法断句法。文言文中,这些名词包括朝代名、国名、人名、物名、地名、官职等。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或者省略。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当堂练习1:给下列语段断句
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定句读
新教材链接:
今 入 关 财 物 无 所 取 妇 女 无 所 幸 此 其 志 不 在 小 吾 令 人 望 其 气 皆 为 龙 虎 成 五 采 此 天 子 气 也 (节选自《鸿门宴》)
11
【答案】: 今 入 关 /财 物 无 所 取 /妇 女 无 所 幸/ 此 其 志 不 在 小/ 吾 令 人 望 其 气/ 皆 为 龙 虎 /成 五 采 /此 天 子 气 也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探究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方法2:看虚词,定句读
1、句首: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断
2、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向使、苟、故、况、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等前断
3、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斯须(一会儿)、已而、既而、俄而、俄、有间 等前断,后可断可不断
4、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
5、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
6、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其前一般断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当堂练习2:给下列语段断句
方法2:看虚词,定句读
探究三: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方法3:依据对话、引文,定句读
对话、引文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文常用“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当堂练习3:给下列语段断句: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方法3:依据对话、引文,定句读
方法4:明确修辞,定句读
(1)、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2)、句式整齐,前后照应,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探究四:(1)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顶真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3、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2020年全国卷2卷)
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3、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2020年全国卷2卷)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探究四:(2)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
对偶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看对偶,定句读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反复
探究四:(3)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
⑶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 //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 //现在却为了妻妾的奉养而接受了; //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 //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 //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吗? //这种做法叫做丧失了本性。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庄子·秋水》
小 试 身 手(排比)
译文:海神回答://“用自然的常理来看, //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 //从万物自身来看, //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 //拿世俗的观点来看, //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 //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 //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 //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 //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 //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方法5:依据总分,定句读
探究五: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 //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 //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 //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 //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 //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 //这五个方面,//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小 试 身 手
老而无妻曰鳏 guā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 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
老而无妻曰鳏guān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叫“鳏”(鳏夫), // 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叫“寡”(寡妇), // 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 // 幼年死去父亲的叫“孤”(孤儿孤女)。// 这四种人是世界上穷苦而无依靠的人。 // (其中告为通假字,通“靠”)
固定结构,如“……者……也”、
“不亦……乎”、“何……之有”,
“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
“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和一些文言固定句式来断句,这里就不再详述。
方法6: 借助文言句式及固定结构断句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探究六: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 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进言的人都说, //天下已经安定、已经治理得很好了。 //我单单认为不是这样的。 //说天下安定并且已经大治的人, //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 //都是不了解国家太平与混乱大体的人。 //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柴草之下, 而自己躺在柴草上, //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 //他便认为是安定的。 //当今的国家情势//和这有什么不同?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对话、引文定句读。
4、据修辞,定句读。
5、依总分,定句读。
总结:文言断句的主要方法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
6、借助文言句式及固定结构断句
文言文翻译
试一试
你能找出下列翻译的误区吗?
1.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叛乱攻打吴起,吴起走到楚王尸体旁边,埋伏在那里。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朴素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3.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归纳常见八大失误
缺乏赋分点意识,关键点没翻译,非关键点倒翻译。
直译意识不强,遗漏了对某些词的翻译。
不灵活意译,生硬直译造成译句生涩。
多义词弄错意思,翻译不能切合语境。
搞不清楚特殊句式,翻译不合乎现代语法规则。
不明了句子的陈述对象,翻译时常遗漏主语。
不注重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造成翻译不流畅。
忽略补充原句中的省略成分,导致译句不连贯。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种意识
两个原则
三条标准
四个步骤
五个注意
六种方法
留、删、换
调、补、贯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信 达 雅
二审一切一合
五种句式
踩点得分
一、培养踩点得分意识
明晰高考评分标准能使我们解题方向更明,翻译关键点更清。为此,我们谨以2023年高考典题为例,精析深悟翻译题的评分标准,抓关键,明得失,准确把握翻译采分点。
(2023年新课标1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真题示范
思考:假如你是出题人,你会把上面两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设为得分点?
骄侮:骄傲轻慢
是以: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翻译成“因此”,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先:方位词,表示“前面”,在文句中带有宾语“之”,明显是作动词用,联系到文段前面说“高赫为赏首”,指奖赏群臣时把高赫放在第一个,直译就是“把他放在前面”。
请:文言文中通常表示要求对方允许实施某一动作行为,相当于“请允许”的意义。
一隅:指一个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个方面,引申有“片面”的意思。
审:详细考察 信:真实
(1)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
(2)请允许我大体说说我的片面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
真题示范
(2023年新课标2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⑵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思考:假如你是出题人,你会把上面两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设为得分点?
却:后退
得:用在动词前表示“得以”“能够”。
周旋:承上文“后退”的意思而来,意为让出空间后,将士们可以展开战斗。
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
不意:意想不到,“意”为“意料”的意思。
斯:为指示代词“这”。
相变之法:灵活用兵的法则。
⑴你们要能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周旋交战,我与诸君骑马慢行而观战,不也是件乐事吗
⑵古人在阵前出奇招,攻打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这也是灵活用兵的法则吗?
审出得分点
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高频虚词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固定句式
大意:联语境、找主干、补省略
课堂小练
请你运用刚才所学,再读高一文章《赤壁赋》,从出题人的角度给你的同桌挑出一句话让他翻译,并明确得分点。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得分点:
少焉:一会儿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得分点:
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侣、友:意动用法,把...当作伴侣/朋友
匏樽:酒器
渔樵于江诸之上:状语后置句
二、把握两个原则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发语词、语气词等无法直接翻译出来的词可不译。
原文: 师者,所以 传 道 受 业 解惑也。
译:老师,是用来 传授 道理 教授 学业 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难以直译后,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意译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
原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利足:善于行走,为意译。
三、遵从三条标准
1.“信”:真实,准确。做到字字落实,不随意增减内容。
例: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
译文:薛仁贵仗着自己勇猛,想建立大功,于是改变自己衣服的颜色,穿着白色的衣服。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习惯,没有语病,文从句顺。
例:贼闻仁贵复起为将,素惮其名,皆奔散,不敢当之。
译文:敌人听说薛仁贵被再次起用担任将军,(因为)一向惧怕他的威名,(所以)全部逃亡溃散,不敢抵挡他。
三、遵从三条标准
3.“雅”:生动、优美、有文采,能译出原文的风格。
例:曹公,豺虎也。
译文: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四、践行四个步骤
翻译四步骤




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
句子特征
文本语境
符合现代汉语书面语表达规范。
五、牢记五个注意
五个注意即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牢记五种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固定句式
这五种句式在之前已经详细讲过,此处不再赘述。
六、熟知六种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探究翻译技巧。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复造候风地动仪。
忧劳可以兴国。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规律一: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仪器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通用的词、成语,皆保留不动。

(2022·全国乙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译文】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说:“该拿那些商朝的将士和民众怎么办?”
课堂小练
保留词语
关键词语
武王、太公
克、奈……何、士众
六、熟知六种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探究翻译技巧。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去来江口守空船
顷之,烟炎张天
“夫”发语词
“也”表句中停顿,无实义。
“出入”偏义复词,“出”是衬词,无实义。
“也”语气词
“来”语气助词
“之”调节音节,无具体意义。
规律二:删除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和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课堂小练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删除词语
关键词语
夫、也
学者、志不立、骥、徒、伦
【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六、熟知六种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探究翻译技巧。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草行露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疏远;信任
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在草地里;在露天下
通“悦”,高兴
规律三: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2021·新高考卷Ⅰ)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课堂小练
“患”“吏”“受”“密”“赂”是单音节词,应换成双音节词“担心”“官吏”“接受”“秘密”“贿赂”
关键词语
【译文】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着贿赂他们。
六、熟知六种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探究翻译技巧。
夫晋,何厌之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甚矣,汝之不惠。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规律四: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课堂小练
(2021·全国卷Ⅰ)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特殊句式
关键词语
“断之以法”,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法断之”。
忿、信
【译文】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竖子,不足与 谋。
今以钟磬置 水中。
规律五:“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或隐含的成分,使句意完整。

六、熟知六种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探究翻译技巧。

主语


谓语

宾语

介词
(2018·全国卷Ⅲ)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范纯礼)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课堂小练
补充词语
关键词语
“辜”是“辜负”的意思,后面省略了“陛下”(徽宗)。
村野 蔽罪 好生之德
【译文】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六、熟知六种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探究翻译技巧。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国名)。
瑾、瑜:比喻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
杯杓代酒,可译为“酒力”
有事指发动战争

规律六: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用典、委婉、互文、并提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变通地译出。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才用“意译”,“变”即“意译”。
课堂小练
(2019·浙江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闽藩。
变通词语
关键词语
毛发之用:微小的用处
尚、薄
【译文】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课后练习
【2023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译:他泪流满面地回答说:“过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
译:杨纮到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到的情况上报来推荐他。
【2023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
课后练习
译: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
译: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
【2022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课后练习
译:我们(燕国)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丰收了,现在又要远行几千里来救助魏国,那将会怎么样现?
译:(如果)燕国不解救魏国,魏国就会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家的半数土地割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课后练习
【2022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译: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那人勇猛而有智谋,众将少有能赶得上的。
译: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
课后练习
【2020高考语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译: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译: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大概也属少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