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7 18:01:59

文档简介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中国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最终将由梦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中国空间站属于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其中包括(  )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维持中国空间站正常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核能 B.太阳能 C.红外能 D.引力能
3.中国空间站所处高度位于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答案】1.A
2.B
3.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天体系统的最低一级系统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但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B.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空间站处于外太空中,正常运行主要靠的是太阳的辐射能,B正确。
ACD.核能、红外能和引力能距离太遥远,需要从地球表面运送,耗费的物力和财力巨大,不适合运送,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A.对流层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约为10—12km,A错误。
B.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约50km的高度,B错误。
C.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C错误。
D.高层大气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0km以上,中国空间站距离地面约350千米,应属于高层大气,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极光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而产生的发光现象。2023年12月1日19点,我国漠河北极村再现极光,专家据此推断太阳活动进入高峰年。读图,完成下题。
4.与极光产生有关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辐射 D.日冕物质抛射
5.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  )
A.2026年 B.2030年 C.2034年 D.2039年
【答案】4.D
5.C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4.D.根据所学知识,所谓极光现象是由于日冕层的物质抛射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偏向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产生,D正确。
AB.极光与太阳黑子和耀斑关联性较小,AB错误。
C.太阳辐射不属于太阳活动,C错误。
故答案为:D。
5.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2023年太阳活动进入高峰年,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11年后,即2034年,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我囯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四川广安市的民众手机收到了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Ⅰ圈层 B.Ⅱ圈层 C.Ⅲ圈层 D.Ⅳ圈层
7.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振动幅度的差异 B.横波和纵波传播方向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8.预警信息显示广安市武胜县的预估烈度为2.1,相对于武胜县,积石山县的烈度(  )
A.一样 B.更大 C.更小 D.无法比较
【答案】6.B
7.D
8.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
【解析】【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6.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平均为5-10千米。根据震源深度10千米,说明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Ⅰ圈层是大气圈,Ⅱ圈层是地壳,Ⅲ圈层是水圈,Ⅳ圈层是外核,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地震波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有差异,纵波快,横波慢。发生地震时,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其间大约间隔12秒。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横波和纵波传播间隔的12秒被称为“黄金12秒”,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相对于武胜县,积石山县位于震中,烈度比武胜县更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近日考古学家在珠峰地区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它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是一种已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早在恐龙称霸陆地之前,鱼龙就成为海上霸主。据此完成下题。
9.下列生物化石最有可能与鱼龙化石在同一时期的地层中发现的是(  )
A.被子植物 B.哺乳动物 C.裸子植物 D.三叶虫化石
10.下列关于该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B.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
C.蕨类植物繁生,为重要的造煤时期
D.现代地貌格局与海陆分布基本成型
【答案】9.C
10.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环境演化:前寒武纪:冥古宙无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原核生物;元古宙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海陆格局变迁,联合古陆形成;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时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9.A.巨大鱼龙化石生活在中生代,最有可能与鱼龙化石在同一时期的地层中发现的也应是生活在中生代的生物。被子植物主要生活在新生代,A错误。
B.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新生代,B错误。
C.裸子植物主要繁盛在中生代,C正确。
D.三叶虫化石属于古生代,D错误。
故答案为:C。
10.A.该时期是中生代。古生代中后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初现,A错误。
B.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B正确。
C.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C错误。
D.新生代形成海陆基本格局,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溶洞是地层中的岩石被流水所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左图某同学拍摄的张家界黄龙洞景观图,右图示意我国亚热带地区某溶洞断面。该溶洞在不同高度分布着3层水平溶洞,形成时间各不相同。据此完成下题。
11.该同学拍摄到左图中美丽景观的位置是(  )
A.第一层溶洞 B.第二层溶洞 C.第三层溶洞 D.洞顶
12.在第一层溶洞洞顶该同学能看到(  )
A.石笋 B.石钟乳 C.石芽 D.钙华
13.图中3层溶洞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  )
A.一、三、二 B.二、一、三 C.三、二、一 D.一、二、三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11.C.该同学拍摄到左图中美丽景观有地下河和溶洞,在右图中,只有第三层溶洞符合题意,C正确。
ABD.第一层溶洞、第二层溶洞和洞顶,都没有地下河分布,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B在第一层溶洞洞顶该同学能看到石钟乳,B正确。
AC.石笋、石芽分布在地下,AC错误。
D.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13.图中3层溶洞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一、二、三,原因是溶洞是地层中的岩石被流水所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地表水顺裂隙下渗,在下渗过程中溶蚀石灰岩形成溶洞,第一层溶洞形成后,流水继续顺裂隙溶蚀逐渐形成第二层、第三层溶洞,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2023年2月17日,受北方沙尘传输影响,我国南方多地出现浮尘和灰霾天气。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晴天比阴天弱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不能给地面补充热量
15.针对灰霾污染地,下列情况会加剧污染的是(  )
A.大雨 B.逆温 C.暴雪 D.狂风
【答案】14.C
15.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4.A.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错误。
B.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弱,B错误。
C.③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
D.④为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作用加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15.B.当出现逆温时,即局部大气上热下冷时,大气对流运动减弱,甚至不对流,这样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污染物不断堆积,浓度增加,会加剧污染,B正确。
AC.大雨、暴雪天气可将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雨水带至地面,降低大气污染,AC错误。
D.狂风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不会使污染加剧,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右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据此完成下题。
16.若该地位于我国南海地区,则其受热状况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受热 辐合上升 B.受冷 辐合上升
C.受冷 下沉辅散 D.受热 下沉辐散
17.易形成这种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 白天的内陆湖区 B.冬季 晴朗夜晚的山顶
C.夏季 晴朗白天的城区 D.冬季 寒流流经的海面
【答案】16.A
17.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6.读图可知,该地等温面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A.夏天白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误。
B.冬季晴朗夜晚山顶降温快,寒冷气流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底气温低,不符合图中等温线特征,B错误。
C.夏季晴朗白天的城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为低压,上升气流,C正确。
D.冬季寒流流经地区,气流下沉,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2023年1月18日,新疆阿勒泰出现“石头开花”(下图)的奇景,是因为气温突降时石头比水降温快,水气会凝结在石头上,从而在露出水面的石头上开满了像白莲花一样的“冰霜花”,每朵花由细碎的冰晶构成,其形成环境比较严苛。据此完成下题。
18.形成“石头开花”的环境比较严苛,除气温骤降外,对水文的要求有(  )
①冰封的水面
②极低的水温
③相对较高的水温
④流动的溪水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9.容易出现“石头开花”现象是(  )
A.多云的白天 B.晴朗的清晨 C.大风的黄昏 D.阴冷的午后
【答案】18.C
19.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8.依据“石头开花”图形,我们可以推断“石头开花”形成的原理:流动的溪水温度高于实时气温,不断挥发的水汽落到石头表面后,与冷空气相遇后凝固成冰。借助石头表面这个“平台”,很快就能形成六边形晶体。同时有这三个条件,才能形成“石头开花”的美丽景观,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9.白天晴朗,太阳辐射强,蒸发强,空气中水汽较充足;夜晚降温快,水汽才能凝结成冰晶。晴朗的清晨,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冰晶,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右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小题。
20.关于洋流①的成因和名称正确的是(  )
A.盛行西风 暖流 B.密度差异 寒流
C.盐度差异 暖流 D.海平面高低 寒流
21.与①洋流相比较,③洋流的特点是(  )
A.水温高、盐度低 B.水温高、盐度高
C.水温低、盐度低 D.水温低、盐度高
22.图中N海域(  )
A.盐度高,且容易结冰 B.海雾多,利于航行
C.盐度高,渔业资源贫乏 D.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
【答案】20.A
21.C
22.D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0.洋流①是北大西洋暖流,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1.①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③洋流是东格陵兰寒流,与①洋流相比较,③洋流水温低、盐度低,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2.D.图中N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D正确。
A.N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流经地区盐度高,寒流流经地区容易结冰,A错误。
B.寒暖流交汇处,海雾多,不利于航行,B错误。
C.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张家界市永定区罗水乡龙凤村龙凤梯田相传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因稻田肥沃,米质优良,多为兵家囤粮之地。龙凤梯田以龙山与凤山两山为主体,站在山顶看具有“龙飞凤舞之势”上下落差1158米,已成功上榜“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梯田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23.梯田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  )
A.与河流平行 B.与等高线平行
C.与山脊线平行 D.与道路平行
24.图中梯田中的土壤是(  )
A.疏松透气的紫色土 B.肥力较高的黑土
C.保水保肥的水稻土 D.呈弱碱性的黄土
25.下列有关梯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梯田减少水流冲刷,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B.梯田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C.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D.梯田通风透光条件较差,不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23.B
24.C
25.D
【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23.B.梯田的修筑使土地变得平整,所以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基本平行,这样才能达到土地平整的效果,B正确。
ACD.梯田的水平延伸方向没有和河流、山脊线、道路平行,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4.C.龙凤梯田稻田肥沃,其土壤应该是保水保肥的水稻土,所以会高产、品质有,C正确。
ABD.疏松透气的紫色土位于四川盆地,肥力较高的黑土位于东北地区,呈弱碱性的黄土位于华北地区,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5.A.梯田可以减少水流冲刷,有效防止水土流失,A不符合题意。
B.梯田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B不符合题意。
C.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提高农田的利用率,C不符合题意。
D.梯田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26.(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抛弃月球;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利用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流浪2500年后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比邻星是除太阳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质量为太阳1/8, 亮度也比太阳暗。
材料二:下图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
(1)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实施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条件 D.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流浪地球计划借助木星给地球加速,其在材料二的位置是   。(填字母)
(3)材料二中,在太阳系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和   。(填名称)
(4)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与其它七颗行星在绕日公转时具有同向性、   性、共面性。
(5)若“流浪地球”计划成功,比邻星对地球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提供光热资源 B.直接提供矿物燃料
C.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 D.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
【答案】(1)C
(2)E
(3)土星
(4)近圆
(5)A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分析】(1)C.第一步是中止地球自转,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实施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是昼夜变化周期消失,适宜的温度条件消失,C正确。
ABD.安全的宇宙环境不会随自转停止而消失,自转停止不会影响适中的日地距离,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受地球质量、体积影响,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ABCDEFGH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流浪地球计划借助木星给地球加速,木星在材料二的位置是E。
(3)材料二中,在太阳系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和土星。
(4)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与其它七颗行星在绕日公转时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5)A.比邻星是恒星,为地球生命存在提供热量。若“流浪地球”计划成功,比邻星对地球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提供光热资源,A正确。
BCD.比邻星是恒星,不会直接提供矿物燃料,不会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不会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的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
27.(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纪录片《航拍中国》以空中俯瞰中国,介绍了中国东南西北中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生态,立体化展示了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风貌及社会形态,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了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下图为国内四种不同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四处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B.乙—随着流速减慢,在河湾的凹岸形成浅滩
C.丙—远观该景观,金字塔形尖峰为孤峰
D.丁—随时间的推移,该景观最终会消失
(2)形成甲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其所在地岩石按成因主要为   岩。
(3)类似于乙图的河湾在平原地区也很常见,其中有一些河湾会进一步演化发生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从而形成湖泊称为   。
(4)天山一号冰川有“冰川活化石”之誉,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天山一号冰川属于   冰川(填“大陆”或“山岳”)。
【答案】(1)D
(2)风力侵蚀;沉积
(3)牛轭湖
(4)山岳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
【解析】【分析】(1)A.读图可知,甲是雅丹地貌,是由于风力侵蚀而形成的,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A错误。
B.乙是河湾,凹岸侵蚀,凸岸沉积,随着流速减慢,在河湾的凸岸形成浅滩,B错误。
C.丙是冰川地貌,远观该景观,金字塔形尖峰为角峰,C错误。
D.丁地貌是蕈状石,出露海面后受到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该景观最终会消失,D正确。
故答案为:D。
(2)甲地貌是位于甘肃敦煌的雅丹地貌,气候干旱,风力大,形成甲地貌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其所在地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按成因主要是沉积岩。
(3)平原地区流速缓慢,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形成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河湾,其中有一些河湾会进一步演化发生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从而形成湖泊称为牛轭湖,因形状有些像农具“牛轭”而得名。
(4)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纬和低纬高山地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它面积广,厚度大。如冰川中心凸起形似盾形的,叫冰盾。还有一种规模更大的、表面有起伏的大陆冰体,叫冰盖。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天山一号冰川是发育在中纬度高山上的冰川,属于山岳冰川。
【点评】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28.(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和海陆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M、N两地中温度较高的点是   (填字母),点③和点④中气压较低的是     。
(2)热力环流圈abcd的环流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若该地区此时地面风向如右图所示,则M、N两地中   为海洋,且风力最强是在一天中的    。(选择题)
A.8时--13时 B.13时--16时 C.16时--20时 D.20时--次日8时
【答案】(1)N;④
(2)逆时针
(3)M;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上图中,M、N两地,M等压线向上凸出,应该是高压,气温较低;N地等压线向下弯曲,是低压,气温较高。点③和点④位于同意高度,③等压线上弯,是高压,④等压线下弯,是低压。点③和点④中气压较低的是④。
(2)M、N两地,M等压线向上凸出,应该是高压,气温较低,气流下沉,N地等压线向下弯曲,是低压,气温较高,气流上升。③等压线上弯,是高压,④等压线下弯,是低压。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热力环流圈abcd的环流方向是逆时针。
(3)右图表示白天的海陆风,近地面吹海风,陆地气温高,是低压,海洋气温低,是高压。M、N两地中,M气压高,为海洋。陆地气温高的时刻一般是14时左右,此时海陆温差最大,因此海风风力最强是在一天中的13时--16时,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29.(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如左图所示,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相关环节的名称:⑥   ,⑨   。
(2)古人曾发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感叹。此诗句所体现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体现“黄河水西归”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
(3)鱼鳞坑在黄土高原较常见,主要是因为建成后能减弱右图中的   (填序号)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4)在鱼鳞坑山坡上种树的位置是在   (填“坑内”或“坑沿”)
【答案】(1)下渗;植物蒸腾或蒸腾
(2)海陆间水循环或海陆间大循环;③
(3)⑤
(4)坑内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①为蒸发、②④为降水、③为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为下渗、⑦为地下径流、⑧蒸发、⑨为植物蒸腾。
(2)按照发生地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海上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和内陆水循环。“百川东到海”涉及海洋和陆地,因此海陆间水循环;“黄河水西归”必须通过③水汽输送才能实现。
(3)由材料可知,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因此鱼鳞坑可以减小地表的坡度,从而使地表径流速度减慢,下渗水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大,因此主要减弱的水循环环节是⑤地表径流。
(4)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水保土作用,并且能够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水土条件适合植物生长,所以适合在坑内植树。
【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30.(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市内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八大公山(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西北部)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考察中发现该地土壤呈红棕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左图为土壤中物质循环图,右图为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小组在考察过程中,在海拔较低处看到的原生植被类型是    。
(2)左图代码①表示绿色植物的   ,右图中①表示土壤组成物质是   。
(3)该地土壤中腐殖质少,也就意味着右图中   (填序号)占比较低。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光合作用;矿物质
(3)②;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气候湿热,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所含的有机质低,比较贫瘠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八大公山位于张家界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小组在考察过程中,在海拔较低处看到的原生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上左图代码①表示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理想土壤矿物质占45%左右,有机质5%左右,空气和水分各占20%--30%。矿物质约占土壤45%,上右图中①表示土壤组成物质是矿物质。
(3)理想土壤矿物质占45%左右,有机质5%左右,空气和水分各占20%--30%。该地土壤中腐殖质少,也就意味着上右图中②(有机质5%)较低,原因是八大公山位于张家界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所含的有机质低,比较贫瘠。
【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 / 1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中国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最终将由梦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中国空间站属于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其中包括(  )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维持中国空间站正常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核能 B.太阳能 C.红外能 D.引力能
3.中国空间站所处高度位于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极光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而产生的发光现象。2023年12月1日19点,我国漠河北极村再现极光,专家据此推断太阳活动进入高峰年。读图,完成下题。
4.与极光产生有关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辐射 D.日冕物质抛射
5.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  )
A.2026年 B.2030年 C.2034年 D.2039年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我囯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四川广安市的民众手机收到了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Ⅰ圈层 B.Ⅱ圈层 C.Ⅲ圈层 D.Ⅳ圈层
7.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振动幅度的差异 B.横波和纵波传播方向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8.预警信息显示广安市武胜县的预估烈度为2.1,相对于武胜县,积石山县的烈度(  )
A.一样 B.更大 C.更小 D.无法比较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近日考古学家在珠峰地区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它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是一种已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早在恐龙称霸陆地之前,鱼龙就成为海上霸主。据此完成下题。
9.下列生物化石最有可能与鱼龙化石在同一时期的地层中发现的是(  )
A.被子植物 B.哺乳动物 C.裸子植物 D.三叶虫化石
10.下列关于该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B.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
C.蕨类植物繁生,为重要的造煤时期
D.现代地貌格局与海陆分布基本成型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溶洞是地层中的岩石被流水所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左图某同学拍摄的张家界黄龙洞景观图,右图示意我国亚热带地区某溶洞断面。该溶洞在不同高度分布着3层水平溶洞,形成时间各不相同。据此完成下题。
11.该同学拍摄到左图中美丽景观的位置是(  )
A.第一层溶洞 B.第二层溶洞 C.第三层溶洞 D.洞顶
12.在第一层溶洞洞顶该同学能看到(  )
A.石笋 B.石钟乳 C.石芽 D.钙华
13.图中3层溶洞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  )
A.一、三、二 B.二、一、三 C.三、二、一 D.一、二、三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2023年2月17日,受北方沙尘传输影响,我国南方多地出现浮尘和灰霾天气。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晴天比阴天弱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不能给地面补充热量
15.针对灰霾污染地,下列情况会加剧污染的是(  )
A.大雨 B.逆温 C.暴雪 D.狂风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右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据此完成下题。
16.若该地位于我国南海地区,则其受热状况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受热 辐合上升 B.受冷 辐合上升
C.受冷 下沉辅散 D.受热 下沉辐散
17.易形成这种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 白天的内陆湖区 B.冬季 晴朗夜晚的山顶
C.夏季 晴朗白天的城区 D.冬季 寒流流经的海面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2023年1月18日,新疆阿勒泰出现“石头开花”(下图)的奇景,是因为气温突降时石头比水降温快,水气会凝结在石头上,从而在露出水面的石头上开满了像白莲花一样的“冰霜花”,每朵花由细碎的冰晶构成,其形成环境比较严苛。据此完成下题。
18.形成“石头开花”的环境比较严苛,除气温骤降外,对水文的要求有(  )
①冰封的水面
②极低的水温
③相对较高的水温
④流动的溪水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9.容易出现“石头开花”现象是(  )
A.多云的白天 B.晴朗的清晨 C.大风的黄昏 D.阴冷的午后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右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小题。
20.关于洋流①的成因和名称正确的是(  )
A.盛行西风 暖流 B.密度差异 寒流
C.盐度差异 暖流 D.海平面高低 寒流
21.与①洋流相比较,③洋流的特点是(  )
A.水温高、盐度低 B.水温高、盐度高
C.水温低、盐度低 D.水温低、盐度高
22.图中N海域(  )
A.盐度高,且容易结冰 B.海雾多,利于航行
C.盐度高,渔业资源贫乏 D.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
(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张家界市永定区罗水乡龙凤村龙凤梯田相传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因稻田肥沃,米质优良,多为兵家囤粮之地。龙凤梯田以龙山与凤山两山为主体,站在山顶看具有“龙飞凤舞之势”上下落差1158米,已成功上榜“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梯田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23.梯田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  )
A.与河流平行 B.与等高线平行
C.与山脊线平行 D.与道路平行
24.图中梯田中的土壤是(  )
A.疏松透气的紫色土 B.肥力较高的黑土
C.保水保肥的水稻土 D.呈弱碱性的黄土
25.下列有关梯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梯田减少水流冲刷,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B.梯田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C.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D.梯田通风透光条件较差,不利于作物生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26.(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抛弃月球;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利用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流浪2500年后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比邻星是除太阳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质量为太阳1/8, 亮度也比太阳暗。
材料二:下图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
(1)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实施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条件 D.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流浪地球计划借助木星给地球加速,其在材料二的位置是   。(填字母)
(3)材料二中,在太阳系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和   。(填名称)
(4)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与其它七颗行星在绕日公转时具有同向性、   性、共面性。
(5)若“流浪地球”计划成功,比邻星对地球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提供光热资源 B.直接提供矿物燃料
C.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 D.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
27.(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纪录片《航拍中国》以空中俯瞰中国,介绍了中国东南西北中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生态,立体化展示了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风貌及社会形态,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了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下图为国内四种不同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四处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B.乙—随着流速减慢,在河湾的凹岸形成浅滩
C.丙—远观该景观,金字塔形尖峰为孤峰
D.丁—随时间的推移,该景观最终会消失
(2)形成甲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其所在地岩石按成因主要为   岩。
(3)类似于乙图的河湾在平原地区也很常见,其中有一些河湾会进一步演化发生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从而形成湖泊称为   。
(4)天山一号冰川有“冰川活化石”之誉,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天山一号冰川属于   冰川(填“大陆”或“山岳”)。
28.(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和海陆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M、N两地中温度较高的点是   (填字母),点③和点④中气压较低的是     。
(2)热力环流圈abcd的环流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若该地区此时地面风向如右图所示,则M、N两地中   为海洋,且风力最强是在一天中的    。(选择题)
A.8时--13时 B.13时--16时 C.16时--20时 D.20时--次日8时
29.(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如左图所示,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相关环节的名称:⑥   ,⑨   。
(2)古人曾发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感叹。此诗句所体现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体现“黄河水西归”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
(3)鱼鳞坑在黄土高原较常见,主要是因为建成后能减弱右图中的   (填序号)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4)在鱼鳞坑山坡上种树的位置是在   (填“坑内”或“坑沿”)
30.(2023高一上·张家界期末)市内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八大公山(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西北部)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考察中发现该地土壤呈红棕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左图为土壤中物质循环图,右图为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小组在考察过程中,在海拔较低处看到的原生植被类型是    。
(2)左图代码①表示绿色植物的   ,右图中①表示土壤组成物质是   。
(3)该地土壤中腐殖质少,也就意味着右图中   (填序号)占比较低。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空间站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天体系统的最低一级系统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但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B.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空间站处于外太空中,正常运行主要靠的是太阳的辐射能,B正确。
ACD.核能、红外能和引力能距离太遥远,需要从地球表面运送,耗费的物力和财力巨大,不适合运送,ACD错误。
故答案为:B。
3.A.对流层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约为10—12km,A错误。
B.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约50km的高度,B错误。
C.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C错误。
D.高层大气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0km以上,中国空间站距离地面约350千米,应属于高层大气,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4.D
5.C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4.D.根据所学知识,所谓极光现象是由于日冕层的物质抛射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偏向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产生,D正确。
AB.极光与太阳黑子和耀斑关联性较小,AB错误。
C.太阳辐射不属于太阳活动,C错误。
故答案为:D。
5.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2023年太阳活动进入高峰年,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11年后,即2034年,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6.B
7.D
8.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
【解析】【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6.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平均为5-10千米。根据震源深度10千米,说明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Ⅰ圈层是大气圈,Ⅱ圈层是地壳,Ⅲ圈层是水圈,Ⅳ圈层是外核,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地震波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有差异,纵波快,横波慢。发生地震时,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其间大约间隔12秒。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横波和纵波传播间隔的12秒被称为“黄金12秒”,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8.相对于武胜县,积石山县位于震中,烈度比武胜县更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环境演化:前寒武纪:冥古宙无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原核生物;元古宙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海陆格局变迁,联合古陆形成;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时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9.A.巨大鱼龙化石生活在中生代,最有可能与鱼龙化石在同一时期的地层中发现的也应是生活在中生代的生物。被子植物主要生活在新生代,A错误。
B.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新生代,B错误。
C.裸子植物主要繁盛在中生代,C正确。
D.三叶虫化石属于古生代,D错误。
故答案为:C。
10.A.该时期是中生代。古生代中后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初现,A错误。
B.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B正确。
C.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C错误。
D.新生代形成海陆基本格局,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11.C.该同学拍摄到左图中美丽景观有地下河和溶洞,在右图中,只有第三层溶洞符合题意,C正确。
ABD.第一层溶洞、第二层溶洞和洞顶,都没有地下河分布,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B在第一层溶洞洞顶该同学能看到石钟乳,B正确。
AC.石笋、石芽分布在地下,AC错误。
D.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13.图中3层溶洞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一、二、三,原因是溶洞是地层中的岩石被流水所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地表水顺裂隙下渗,在下渗过程中溶蚀石灰岩形成溶洞,第一层溶洞形成后,流水继续顺裂隙溶蚀逐渐形成第二层、第三层溶洞,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4.C
15.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4.A.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错误。
B.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弱,B错误。
C.③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
D.④为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作用加强,D错误。
故答案为:C。
15.B.当出现逆温时,即局部大气上热下冷时,大气对流运动减弱,甚至不对流,这样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污染物不断堆积,浓度增加,会加剧污染,B正确。
AC.大雨、暴雪天气可将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雨水带至地面,降低大气污染,AC错误。
D.狂风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不会使污染加剧,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6.A
17.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16.读图可知,该地等温面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A.夏天白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误。
B.冬季晴朗夜晚山顶降温快,寒冷气流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底气温低,不符合图中等温线特征,B错误。
C.夏季晴朗白天的城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为低压,上升气流,C正确。
D.冬季寒流流经地区,气流下沉,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8.C
19.B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8.依据“石头开花”图形,我们可以推断“石头开花”形成的原理:流动的溪水温度高于实时气温,不断挥发的水汽落到石头表面后,与冷空气相遇后凝固成冰。借助石头表面这个“平台”,很快就能形成六边形晶体。同时有这三个条件,才能形成“石头开花”的美丽景观,③④正确,①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9.白天晴朗,太阳辐射强,蒸发强,空气中水汽较充足;夜晚降温快,水汽才能凝结成冰晶。晴朗的清晨,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冰晶,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20.A
21.C
22.D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20.洋流①是北大西洋暖流,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1.①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③洋流是东格陵兰寒流,与①洋流相比较,③洋流水温低、盐度低,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2.D.图中N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D正确。
A.N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流经地区盐度高,寒流流经地区容易结冰,A错误。
B.寒暖流交汇处,海雾多,不利于航行,B错误。
C.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23.B
24.C
25.D
【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23.B.梯田的修筑使土地变得平整,所以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基本平行,这样才能达到土地平整的效果,B正确。
ACD.梯田的水平延伸方向没有和河流、山脊线、道路平行,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4.C.龙凤梯田稻田肥沃,其土壤应该是保水保肥的水稻土,所以会高产、品质有,C正确。
ABD.疏松透气的紫色土位于四川盆地,肥力较高的黑土位于东北地区,呈弱碱性的黄土位于华北地区,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5.A.梯田可以减少水流冲刷,有效防止水土流失,A不符合题意。
B.梯田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B不符合题意。
C.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提高农田的利用率,C不符合题意。
D.梯田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6.【答案】(1)C
(2)E
(3)土星
(4)近圆
(5)A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分析】(1)C.第一步是中止地球自转,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实施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是昼夜变化周期消失,适宜的温度条件消失,C正确。
ABD.安全的宇宙环境不会随自转停止而消失,自转停止不会影响适中的日地距离,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受地球质量、体积影响,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ABCDEFGH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流浪地球计划借助木星给地球加速,木星在材料二的位置是E。
(3)材料二中,在太阳系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和土星。
(4)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与其它七颗行星在绕日公转时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5)A.比邻星是恒星,为地球生命存在提供热量。若“流浪地球”计划成功,比邻星对地球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提供光热资源,A正确。
BCD.比邻星是恒星,不会直接提供矿物燃料,不会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不会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的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
27.【答案】(1)D
(2)风力侵蚀;沉积
(3)牛轭湖
(4)山岳
【知识点】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
【解析】【分析】(1)A.读图可知,甲是雅丹地貌,是由于风力侵蚀而形成的,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A错误。
B.乙是河湾,凹岸侵蚀,凸岸沉积,随着流速减慢,在河湾的凸岸形成浅滩,B错误。
C.丙是冰川地貌,远观该景观,金字塔形尖峰为角峰,C错误。
D.丁地貌是蕈状石,出露海面后受到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该景观最终会消失,D正确。
故答案为:D。
(2)甲地貌是位于甘肃敦煌的雅丹地貌,气候干旱,风力大,形成甲地貌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其所在地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按成因主要是沉积岩。
(3)平原地区流速缓慢,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形成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河湾,其中有一些河湾会进一步演化发生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从而形成湖泊称为牛轭湖,因形状有些像农具“牛轭”而得名。
(4)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纬和低纬高山地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它面积广,厚度大。如冰川中心凸起形似盾形的,叫冰盾。还有一种规模更大的、表面有起伏的大陆冰体,叫冰盖。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天山一号冰川是发育在中纬度高山上的冰川,属于山岳冰川。
【点评】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28.【答案】(1)N;④
(2)逆时针
(3)M;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上图中,M、N两地,M等压线向上凸出,应该是高压,气温较低;N地等压线向下弯曲,是低压,气温较高。点③和点④位于同意高度,③等压线上弯,是高压,④等压线下弯,是低压。点③和点④中气压较低的是④。
(2)M、N两地,M等压线向上凸出,应该是高压,气温较低,气流下沉,N地等压线向下弯曲,是低压,气温较高,气流上升。③等压线上弯,是高压,④等压线下弯,是低压。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热力环流圈abcd的环流方向是逆时针。
(3)右图表示白天的海陆风,近地面吹海风,陆地气温高,是低压,海洋气温低,是高压。M、N两地中,M气压高,为海洋。陆地气温高的时刻一般是14时左右,此时海陆温差最大,因此海风风力最强是在一天中的13时--16时,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29.【答案】(1)下渗;植物蒸腾或蒸腾
(2)海陆间水循环或海陆间大循环;③
(3)⑤
(4)坑内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①为蒸发、②④为降水、③为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为下渗、⑦为地下径流、⑧蒸发、⑨为植物蒸腾。
(2)按照发生地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海上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和内陆水循环。“百川东到海”涉及海洋和陆地,因此海陆间水循环;“黄河水西归”必须通过③水汽输送才能实现。
(3)由材料可知,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因此鱼鳞坑可以减小地表的坡度,从而使地表径流速度减慢,下渗水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大,因此主要减弱的水循环环节是⑤地表径流。
(4)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水保土作用,并且能够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水土条件适合植物生长,所以适合在坑内植树。
【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30.【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光合作用;矿物质
(3)②;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气候湿热,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所含的有机质低,比较贫瘠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八大公山位于张家界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小组在考察过程中,在海拔较低处看到的原生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上左图代码①表示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理想土壤矿物质占45%左右,有机质5%左右,空气和水分各占20%--30%。矿物质约占土壤45%,上右图中①表示土壤组成物质是矿物质。
(3)理想土壤矿物质占45%左右,有机质5%左右,空气和水分各占20%--30%。该地土壤中腐殖质少,也就意味着上右图中②(有机质5%)较低,原因是八大公山位于张家界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所含的有机质低,比较贫瘠。
【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