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历史试题共4页,包括两道大题,共24道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请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此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可以用于研究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大汶口人
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历史人物,以治水造福于民,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而名留青史。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4.目前所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下图是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李冰修筑都江堰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商鞅变法
6.“命蜀守李冰奎(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材料中“奎江水”修建的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7.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让秦人“勇于公战”的原因是( )
A.确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9.下图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此钱币是( )
A.齐国燕国的刀币 B.楚国蚁鼻钱
C.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 D.赵国魏国的布币
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 B.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公元前207年灭亡秦朝 D.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1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观察下面的年代尺图,其中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是( )
公元纪年年代尺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12.“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D.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14.今天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城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城 D.“和亲”政策的实行
15.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治未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司马迁
16.东汉时期,某政治家、军事家在赤壁之战后,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这位政治家、军事家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的“南朝”包括四个王朝,正确的是( )
A.宋、齐、楚、梁 B.宋、齐、梁、陈
C.宋、晋、梁、陈 D.宋、晋、楚、陈
18.中国古代史有多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19.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 )
A.王羲之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顾恺之
20.南北朝时,开凿了许多石窟。著名的龙门石窟位于( )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陕西西安 D.四川成都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秦朝完成统一后,当时其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才能有效管辖这辽阔的国家……
——《秦汉时期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探索》
材料三: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
——《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周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面对材料二中所述问题,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哪一制度来解决的 (2分)
(3)材料三中从武帝时期开始“无不渐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是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分)
22.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条……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材料三: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依据材料指出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汉武帝对待匈奴的侵扰采取了什么措施 结果如何 (4分)
(3)材料三中汉族人民对待游牧民族的文化采取了什么态度 (2分)
(4)两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纷纷南下。当时各民族之间关系出现了一种什么趋势 (2分)
2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延绵不断。观察下面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A →商朝→B →春秋→战国→C →西汉→D →三国→两晋→南北朝
(1)按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朝代。(8分)
A B C D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 (2分)
(3)西汉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被称作什么 南北朝时哪次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4分)
(4)纵观上述历史时期的发展,你有什么感悟 (2分)
24.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是什么 (两例)(4分)
(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其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4分)
(3)发展农业离不开水利,战国时期有闻名世界的都江堰,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2分)
(4)西汉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实施了哪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 (2分)
(5)东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开发江南地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两点)(4分)
(6)我们的先民善于整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贾思勰撰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什么 (2分)
(7)提到农业,我们就会想到农民、想到土地、想到粮食、想到辛勤劳作。今天,我们已实现了小康目标,但我们仍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做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你应该怎么做 (2分)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A B A D A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B B A B D C B
二、非选择题(每点2分,21题12分,22题12分,23题16分,24题20分,共60分)
21.(1)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4分)
(2)郡县制(2分)
(3)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4分)
(4)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等(其他符合题意即可)(2分)
22.(1)嬴政或秦始皇、防止匈奴卷土重来;或防御匈奴的侵扰(4分)
(2)军事打击;或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北击匈奴;汉武帝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或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符合题意即可)(4分)
(3)接纳吸收、接受包容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4)民族交融;民族融合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23.(1)A.夏朝(夏)、B.西周、C.秦朝(秦)、D.东汉(8分)
(2)百家争鸣(2分)
(3)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4分)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不断;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华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政治清明有利于社会发展等。(任意一点即可)(2分)
24.(1)稻、粟、黍(两例)(4分)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分) (3)灵渠(2分)
(4)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还乡务农;轻徭薄赋;减免徭役及兵役;减轻农民赋税;释放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为平民等(任意一点即可)(2分)
(5)自然条件优越;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没有战乱,社会比较安定等(任意两点即可)(4分)
(6)《齐民要术》(2分)
(7)爱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不浪费粮食;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不与他人攀比;保护环境;保护耕地;步行上下学,减少碳排放等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说明:答案中的人名、地名、概念等专有名词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战国七雄”
①
各国谋求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各国变法改革
多方面大变革加速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