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9 10: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下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
A.铸铜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改变 D.国家完成了统一
2.唐高祖李渊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铸“开元通宝”钱,钱文为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从此,标示重量的五铢钱淡出历史舞台。“开元通宝”(  )
A.是古代年号钱发行的开端
B.开启了铸币权的国有化
C.首次完成了货币的标准化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晚清时期,我国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政府发行银元、铜元,传统典当行发行银钱票,外商银行、中国人创办的银行以及各省官银局发行各种纸币,各类币种之间没有合理协调机制。这种现象(  )
A.动摇了中央集权的政体
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抵制了西方势力的入侵
4.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5.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之时,美国官员怀特曾说,基金需要苏联的参与,如果他们没有加入,就如战舰上一门没有被绑住的大炮一样危险。美国邀请苏联参加这次会议意在(  )
A.维持金本位制 B.在体系内约束苏联
C.借鉴计划经济 D.维系长期合作关系
6.1974年,美国倡议成立了代表西方石油消费国利益的国际机构——国际能源署。之后,美国陆续与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签订协议,使用美元作为石油的结算货币,并承诺给沙特王室绝对和明确的政治支持。美国采取这些措施是基于(  )
A.西方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中东和平取得重要进展
D.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7.战国前期,布币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统称为圜钱。这反映了(  )
A.当时货币发展的多元化
B.统一的货币已经出现
C.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
D.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8.下面为中国古代铜钱铸造量变化图,图中某一时期铜钱铸造量大减主要是由于(  )
A.实物交换逐渐兴起
B.新型货币流通市场
C.外国白银大量流入
D.国家赋役统一征银
9.(2023河南联考)由于明代铸钱规模较小,宝钞与当时东亚其他地区的通货格格不入,因此铜钱和纸币均难以作为国际结算的媒介,历史就给予了白银摆脱补充货币地位的重大机遇。这说明当时(  )
A.货币结构的转变顺应了时代发展
B.白银开始发挥了价值尺度的作用
C.中国商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体系
D.政府滥发宝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10.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这一措施在当时(  )
A.增强了政府经济调控力
B.加剧了通货膨胀
C.结束了金属货币的流通
D.杜绝了白银外流
11.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实行了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满足战争需要,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金本位制随之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可见(  )
A.纸币的发行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崩溃
B.货币体系的变化促进社会的转型
C.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反映大国兴衰
D.世界大战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12.下面为描绘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的漫画,它反映的现实是(  )
A.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欧洲经济发展遭遇了挫折
D.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
13.货币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积极意义,历代政府非常重视货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四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摘编自刘运华《汉武帝时期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 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并正式颁布了陈云起草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统一财经工作的三项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至1950年10月,全国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结束了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在全国统一财经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亦牢固地占领市场。
——摘编自迟爱萍《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在国家治理层面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经济形势得以根本扭转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货币政策的认识。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多样,随着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统一了货币,有利于加强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巩固政权,故选D项。
2.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改革币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项。
3.A 解析 晚清时期,中国币制极为混乱,铜元、银元、银钱票、纸币等货币并存,彼此之间没有合理协调机制,表明各方势力的利益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央集权政体的动摇,故选A项;各种货币出现,币制混乱,增加了交易成本,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各类币种之间没有合理协调机制,经济运行无法统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晚清时期各种货币出现,币制混乱,导致西方势力的趁机入侵,排除D项。
4.A 解析 材料中“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说明传统的英镑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故A项正确;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属于世界强国,英法逐渐滞后,故D项错误。
5.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怀特希望将“大炮”——苏联绑在“战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上,故选B项。
6.B 解析 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陷入“滞胀”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瓦解,各石油输出国停止了对美国石油的输出,使得美国经济陷入低迷,美国以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为条件,对产油国进行保护和经济援助,从而确立了石油美元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西方国家利益的一致性”,A项错误;材料与“中东和平取得重要进展”无关,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故D项错误。
7.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前期,各地区流通不同的货币,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这说明战国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交往频繁,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故选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货币由多元向一元方向发展,排除A项;秦始皇统一货币,排除B项;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
8.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铜钱铸造量大减,是因为北宋出现纸币,故选B项;实物交换兴起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起源于原始社会,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外国白银大量流入是在明清时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国家赋役统一征银的标志是明朝时期张居正实施的一条鞭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9.A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国际贸易对明代货币形态的影响,说明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故选A项。
10.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举措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上防止白银外流,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故选A项;国民政府在解放战争时期大量发行法币的政策加剧了通货膨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并不代表结束了金属货币的流通,排除C项;这项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白银外流,“杜绝了”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11.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充分说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能够体现出大国的兴衰,故选C项。
12.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元不断贬值,难以与黄金进行等价兑换,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也使得人们对美元的市场信心明显动摇,故选B项;目前依然是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排除A项;图片中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尤其是美元的霸主地位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排除C项;美元依托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在今天依然是主要的世界货币之一,排除D项。
13.参考答案 (1)作用:增强中央权威,加强中央集权;稳定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有利于澄清吏治;为国家大一统局面提供经济上的保证。
(2)原因: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统一财经政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具有稳定币值的人民币发行并大规模使用;经济形势的迅速好转。
认识:货币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应当合理运用货币政策,促进各方面事业的发展;货币应当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发展是货币币值稳定的根本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