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西汉利用均输、平准机构,建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商业网,消除各地价格差异,由此出现了“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结果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体现了西汉政府( )
A.实行重农抑商以维护统治
B.为商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C.试图淡化区域经济的差异
D.旨在强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2.据《隋书》记载,隋炀帝采纳裴蕴建议,在全国彻底清查户口,命令州县官员“大索貌阅”,“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隋炀帝这样做意在( )
A.加强对地方州县的控制
B.促进国家人口快速增长
C.增加国家财政赋税收入
D.满足个人穷奢极欲的生活
3.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缴纳役钱,使很多农民免除劳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这一现象出现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从商鞅变法时期到隋唐,各朝政府都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
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5.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税则改革,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调节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等。这些措施旨在( )
A.实现关税主权的独立
B.加速官僚资本的膨胀
C.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刺激中外贸易的发展
6.1985年3月10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所规定的进口税率,其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降低了进口税率。此次关税改革( )
A.标志着我国关税制度现代化的起步
B.是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
C.使我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关税制度
D.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7.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赋役制度关系示意图
A.历代户籍制度只有创新没有继承
B.元朝时期的地税完全取代了丁税
C.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D.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8.唐玄宗对僧尼进行检括,仅开元二年被勒令还俗的便有一万两千余人,还下令不得再新建佛寺,重修佛寺也须获地方官允许。这些做法( )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维护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C.推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D.促使商品经济走向繁荣
9.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
B.中央集权呈弱化趋势
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收入
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
10.西周时,百姓被固定在井田上从事指定的粮食生产;唐代初年,百姓能够自由安排农耕,但不能随意种植农作物;清代中叶,百姓可以种植经济作物换取货币缴税。这反映了( )
A.国家对百姓的控制松弛
B.农作物种类的增多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
D.封建剥削不断减轻
11.(2023重庆江北期末)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清政府引进英国海关管理模式。从船舶货物的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直至验放等各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严密管理,防止舞弊。同时,重视海关人员的素质操行考核,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这主要反映了( )
A.清政府掌握了海关自主
B.近代海关制度有所发展
C.经济侵略损害国家利益
D.晚清官吏管理得到加强
12.(2021山东卷)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13.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日、英等国通过谈判废除了这些国家在关税方面的一些特权,并以国定关税代替协定关税。国定关税对一些大宗出口物品予以减免税,并对发展国内工业所必需的原料、设备减轻其进口税。这( )
A.说明中国已经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B.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C.表明中国享有了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D.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14.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最新一轮修正案发布。下面所示为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纳税变化图。由此可知,此次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 )
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
D.杜绝了偷税漏税行为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在先秦已经有了赋役制度的雏形。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赋役制度亦相应发展、变化。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及其实施状况,对历代国计民生、社会稳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增长都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陈明光、郑学檬《中国古代赋役
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打击了商人,有利于农民,是重农抑商的表现,故选A项。
2.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租调役与人丁紧密相关,隋炀帝清查户口,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故选C项;材料提及的是全国清查户口,非削弱地方官员权力,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是“彻底清查户口”,而非鼓励人口生育,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清查户口的税收归皇室支配,排除D项。
3.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宋徭役扰民严重,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保证了农民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原本拥有免役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阶级也不得不交钱,增加了政府收入,故选B项。
4.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以前国家以人丁作为征税标准,国家注重对人口的控制,明清主要将土地作为征税标准,所以政府注重清丈土地,故选A项;土地兼并不涉及户籍变更,排除B项;明清时期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国家清丈土地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不涉及商业发展相关问题,排除D项。
5.C 解析 材料中对关税的调控可弱化进口商品价格优势,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现了关税主权的独立,排除A项;官僚资本发展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内市场而非中外贸易,排除D项。
6.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我国降低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等进口税率,是为了发展国内经济,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故选B项;我国关税制度现代化始于近代,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就已经关税自主,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时并未提出,排除D项。
7.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由以丁税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地税为主,赋役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发重视财产税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故选D项;户籍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其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排除A项;元朝时期以地税为主,“完全”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由以丁税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地税为主,说明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松弛而非紧密,排除C项。
8.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通过对寺院僧尼进行检括使得户口迅速增加,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A项。
9.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私雇代役逐渐合法化,故选A项;宋代中央集权强化,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政府对民户赋役方式的态度变化,无法体现政府对商业税的态度,排除C项;“普遍”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10.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西周到清代中叶,农民由被固定在土地上到自由安排农耕,由被指定种植农作物到自由种植,由用实物缴税到货币缴税,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家对百姓的控制逐渐松弛,农民的自主性逐渐增强,故选A项。
11.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政府引进英国海关管理模式,有利于中国海关的近代化,故选B项;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已丧失海关主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侵略,排除C项;材料涉及对中国海关管理,不是官吏管理,排除D项。
12.A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1914—1918年的海关税收额总体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故选A项;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继续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B项图中1918年之后的图示与实际不符,排除;1914—1918年间由于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收额最低的时候,但C、D两项图中最低点都在1913年,故排除。
13.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谈判废除部分国家在关税方面的特权,实行国定关税,这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14.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月收入越高的人,个人所得税缴纳的税率和税额越大,且每月少交税额相对有所下降,这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故选B项。
15.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革。
阐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秦汉时期的赋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前期实行地丁银制和摊丁入亩。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赋役制度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