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练习题
第一单元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了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这段叙述表明辛亥革命( )
A.得到了民众普遍支持
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C.指明了中国发展方向
D.存在着一定历史局限性
2.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成立。在这届国会短暂存在的时间里,不少议员积极问政,对宋教仁案、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等争执激烈,弹劾案、质询案也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政治秩序日益混乱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宪政观念得到加强
D.北洋军阀势力逐渐坐大
3.胡适发表评论道:“七八年的党治,不能不感觉今日的党治制度决不是孙中山先生的本意。国民党原来不认一党专政是永久的;党治的目标是训政,是训练民众作宪政的准备。”他的评论针对国民党( )
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B.遵从三民主义学说
C.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D.延长一党专政时间
4.1929年,赣西苏维埃政府提出“婚姻绝对自由”。1932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则规定:红军妻子离婚需得到丈夫的同意,但在通信便利的地方丈夫两年无信回家,红军妻子可向政府申请离婚。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事斗争是革命的中心工作
B.军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根据地的制度建设日渐成熟
D.根据地妇女得以解放
5.(2023江西宜春开学考)1943年,淮北根据地在工作总结中指出,7个县的参议会共选出县级参议员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参议会的成立( )
A.移植了西方的议会民主
B.调动了农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C.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
D.集聚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
6.195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正式颁布施行。根据该法律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右图是当时的选民证。由此可知( )
A.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法律保障
B.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
C.人民当家作主新的纪元开启
D.统一战线工作得到落实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同时又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一规定旨在( )
A.加速清朝统治垮台
B.维护总统的核心地位
C.完善宪法修订程序
D.防止袁世凯独断专权
8.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
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9.据下图可知,当时的苏区政府( )
1931年湘赣苏区县委一级干部成分柱状图
A.初具人民革命政权的性质
B.凸显了最广泛的民主特性
C.已经完成土地革命的任务
D.崇文尚武风气盛行
10.陕甘宁边区的乡、市参议会既是议决机关又是执行机关,民众可以直接参与选举。参议员们都参加政府工作,参议会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共同讨论并决定乡里的大事,然后分工执行。这主要体现了( )
A.“三三制”的选举原则
B.直接民主的显著优势
C.议行合一的制度设计
D.简约灵活的干部制度
11.(2023河南名校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体系,主要围绕党的政权建设思想和基本主张展开,迅速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并逐渐完善地方人民政府,通过军事管制委员会、大行政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设置各级人民政权机关,同时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并初步形成了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该政治体系 ( )
A.以三大改造取得基本的胜利为先导
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形成
C.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密切结合
D.实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12.(2023湖南衡阳期中)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我国 ( )
1958— 1982年 人民公社拥有集体资金的统一分配与调度权
1982— 2001年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中共十八 大以来 社会党支部成员和社区党员充当网络信息员以及参与社区治理
A.基层自治已经成熟
B.基层职能不断完善
C.人民权利得到保障
D.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文件摘录
名称 内容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56年以前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的探索”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D 解析 由材料可知,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有守旧势力出于投机革命的目的,渗透到政党政治之中,因此,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D项正确。
2.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议员的宪政意识明显增强,对国家重大政治事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热心关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故选C项;民国初年在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抗争下,国家的政治秩序相对稳定,排除A项;民主共和观念主要针对以复辟斗争为代表的破坏共和的反动行为,“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大多属于经济和外交领域的斗争,排除B项;议员们积极问政,反对投降卖国行为和破坏共和的独裁行径,有利于限制北洋军阀势力坐大,排除D项。
3.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胡适认为国民党过长的党治时期违背了孙中山先生训政的本意,其评论针对的是国民党延长一党专政时间,故选D项;材料反映胡适抨击国民党过长的一党专政,并不是国民党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排除A项;胡适认为国民党的党治违背了孙中山的本意,并未遵从三民主义,排除B项;国民党的党治是一党专政,并未扩大人民政治权利,排除C项。
4.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与1929年相比,1932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对于婚姻的规定更为人性化和考虑到实际情况,这说明根据地的制度建设在实践探索中日渐成熟,故选C项。
5.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团结了包括农民、地主、商人等在内的抗日力量,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故选C项;根据地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创举和探索,并非移植西方的议会民主,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团结了包括农民、地主、商人等在内的抗日力量,“调动了农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的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当时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
6.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这个选民证见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的起步,故选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已经意味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和人民当家作主新纪元的开启,排除B、C两项;该选民证是组织构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和统一战线工作的落实无关,排除D项。
7.D 解析 根据题干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可知述及的是责任内阁制,再结合题干中“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可知,这一规定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以防止其独断专权,故选D项。
8.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充分运用了政党斗争的手段,说明政党政治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故选A项;“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说明当时国民党依然在与袁世凯破坏共和政体的行动中进行激烈斗争,排除B项;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在中国同盟会建立之初已经出现,排除C项;国民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不属于北洋派系,排除D项。
9.A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当时苏区政府干部绝大部分来自工人和贫中农,说明苏区政权主要代表的是下层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人民革命政权的性质,故选A项;苏区政府干部绝大部分来自工人和贫中农,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不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排除B项;图片信息中富农依然存在,说明土地革命的任务依然未完成,排除C项;知识分子所占比重并不占优势,也未出现士兵代表,无法体现崇文尚武风气盛行,排除D项。
10.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边区议决和执行是一体的,即议行合一的制度,故选C项;“三三制”原则和材料中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边区实行的是间接民主而非直接民主,参议会就是间接民主的表现形式之一,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边区的议决制度和执行制度,并非干部制度,排除D项。
11.C 解析 从材料中可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理论上围绕党的政权建设思想和基本主张展开,实践上根据中国国情,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和人民政权机关,并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形成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故选C项。
12.D 解析 题干中强调了我国从人民公社到村委会再到社区管理的基层治理方式的演变,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基层治理方式日渐走向现代化,故选D项;现今我国的社区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成熟,排除A项;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管理方式的变化,不是具体职能的变迁,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具体的人民权利,排除C项。
13.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1956年以前,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论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利于调动一切抗日阶层联合抗日,对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进一步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坚持进行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与创新,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