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7 19:5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中国国航直飞德国的国际航班于北京时间6月26日11:00从浦东国际机场起飞,航班到达德国法兰克福 (50°02′N,8°34′E)机场时,当地区时为6月26日 17:00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若不考虑当地的天气状况,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可能( )
A. 旭日东升 B. 艳阳高照 C. 夕阳西下 D. 正值深夜
2.该航班全程飞行时间为( )
A.9小时 B. 10小时 C. 13小时 D. 14 小时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 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北移,夏季北移 B. 气温低,气流下沉
C. 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小 D. 控制地区降水稀少
4. 有关 a 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乙风带与甲气压带交替控制 B. 全年受乙风带影响,降水稀少
C. 终年温和多雨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土族传统村落大多分布于青海河湟地区的川水、浅山、脑山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此地群山起伏,河流广布,地形复杂多样。下图示意土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推测土族传统村落具有的建筑特点是( )
A. 高墙合院 B. 尖顶木屋 C. 白墙黑瓦 D. 宽门大窗
6.影响河湟地区河谷两岸土族传统村落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B. 土地面积 C. 土壤肥力 D. 生态环境
7.图中四处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2021年1月5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气压分布图(单位: hPa)(下图), 1 天后,A天气系统移动到北京,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甲、乙、丙、丁四条线附近,最可能形成暖锋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列诗句描述的天气,与北京1月6日的天气最不相符的是( )
A. 大风起兮云飞扬 B. 北风吹雁雪纷纷
C. 暖风吹得游人醉 D. 朔风卷地吹急雪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 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地下水 B. 大气降水 C. 冰川融水 D. 积雪融水
11. 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 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 生活用水量大
C. 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 生产用水量大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13.图中砂砾岩层下界为相对平坦的面,该面形成时期( )
A. 地壳抬升,遭受侵蚀 B.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
C. 地壳稳定,接受沉积 D. 地壳稳定,遭受侵蚀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在图示物质循环过程中,属于发源于软流层中的物质是( )
c B. d C. e D. f
15.在图示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黄土高原的物质属于( )
A. a B. b C. c D. d
16.图示①②③三个环节分别是( )
A.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B.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C.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D.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外力作用
二、主观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上的雪峰”,其山麓水草丰美,山腰草木葱翠,山顶白雪皑皑。下图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
指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谱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垂直自然带变化的原因。(4分)
简析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4分)
指出乞力马扎罗山南坡和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索科特拉岛是印度洋西部一群岛的主岛,面积3 635平方千米。该岛与大陆已经隔绝1 800万年,独有植物达 37%,岛上植物适应能力强,随处可见生长在悬崖上的“沙漠玫瑰”,完全不需要土壤的无花果等。由于其稀有生物品种多,被称为“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人间天堂)”。2008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枣椰、烟草、畜牧业和渔业是岛上经济支柱。下图分别示意索科特拉岛位置和气候。
(1) 该岛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该海域洋流有关,请在图中两条线上用箭头画出该季节洋流流向,并说明该洋流的形成过程及性质。(8分)
(2)分析该岛降水稀少的原因。(6分)
(3)依据图文材料,指出该岛上植物的生长习性。(6)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毛腿沙鸡羽毛为沙褐色、布满黑色斑点,双脚长有浓密的羽毛。通常贴地面低空飞行,一般飞行数百米即降落,不迁徙,但游荡。柴达木盆地是其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以盆地盐沼附近生长的小灌木为食,数量稀少,吸引了一批观鸟爱好者。下图为柴达木盆地位置示意图。
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柴达木盆地对毛腿沙鸡形态特征的影响。(6分)
分析柴达木盆地毛腿沙鸡不迁徙的原因。(8分)
(3) 柴达木盆地曾是古海洋的一部分,试从地形、地质和气候3个要素说明该地盐沼的形成过程。(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 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6月26日 11:00 ,法兰克福位于东一区,与北京时间相差7小时,故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为6月26日 4:00 ,此时刚过夏至,法兰克福昼长夜短,昼长时间接近16小时, 4:00 时即将日出,故选A。
2.[解析] 结合上题可知,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6月26日 11:00,对应法兰克福(东一区)时间6月26日 4:00,降落时为法兰克福时间6月26日 17:00,该航班全程飞行时间为 17:00 4:00=13 小时,故选C。
3.[解析] 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温高,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
4.[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a 地地处欧洲西部 40 N—60 N 之间,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5.A
6.B
7.C
8.D
[解析] 丁线附近为低压槽,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时向右偏,南方的暖空气主动向北方的冷空气移动,形成暖锋,D正确。甲、丙线位于高压脊,无冷、暖空气交汇,不会形成锋面,A、C错误。乙线附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北风,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易形成冷锋,B错误。
9.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A天气系统(冷锋)1月6日到达北京,冷锋过境时,会有阴天、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最不相符的是C。
10.D
[解析] 锡林河流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冬季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11.D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该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少,植被不会特别繁茂,所以河流附近的植被蒸腾作用有限,不会导致“伏汛不明显”。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 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会导致河流水位下降,使河流伏汛不明显。
12.C
[解析] 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②岩层为石灰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根据②岩层出现位移可知,石灰岩形成后,该地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出现断裂并产生位移,从而形成断层,①在②形成后出现;④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根据其侵入②和使断层①分节可知,④在②①之后形成;而由于地壳抬升,发生侵蚀作用,部分花岗岩出露地表;③是砂砾岩,也是沉积岩的一种,根据其分布特征可知在发生侵蚀作用后,该地发生了沉积作用,③应该在④之后形成,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②①④③,故选C。
13.D
[解析] 据图可知,砂砾岩层下界的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经历侵蚀作用,且砂砾岩层下界为相对平坦的面,说明地壳较为稳定,D选项正确。
14.[解析] 读图分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和箭头提示判断, a为沉积岩, b为沉积物, c 为喷出型岩浆岩, d 为侵入型岩浆岩,e 为岩浆,f 为变质岩;发源于软流层中的物质是 e岩浆。
15.[解析] 黄土高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因此形成黄土高原的物质属于 b 沉积物,B正确。
16.[解析] 结合字母表示的岩石类型分析,①指向沉积物,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②指向岩浆,表示重熔再生;③指向变质岩,表示变质作用,C正确。
17.(1)[答案]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脉垂直方向上的水热条件发生变化。
(2)[答案] 山麓所处纬度低,山体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3)[答案] 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原因: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
18.
(1)过程:夏季受西南季风(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涌补偿,形成上升补偿流。洋流性质:寒流。
(2)[答案] 该岛离大陆较近,冬季的东北信风和夏季的西南季风都从陆地吹来,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夏半年时寒流经过,降水稀少。
(3)[答案] 耐热;耐旱;耐贫瘠。
19.(1) [答案]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四面环山,海洋暖湿气流难以抵达,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毛腿沙鸡双脚的浓密羽毛可以隔热保暖;植被稀少,荒漠遍布,毛腿沙鸡进化出的沙褐色、布满黑色斑点的羽毛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保护自身安全。
[解析] 从整体性方面分析柴达木盆地地理环境对毛腿沙鸡形态特征的影响,注意挖掘出根本因素为地形,然后依托地形分析其对气候、植被的影响,以及气候、植被对毛腿沙鸡形态特征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周围为高大山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昼夜温差较大,毛腿沙鸡双脚长满羽毛可以提高隔热保暖作用;该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荒漠广布,毛腿沙鸡以沙褐色、布满黑色斑点的羽毛为主,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防御天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2)[答案] 北侧山脉阻挡寒冷气流,冬季气温相对温和;适宜生长小灌木的盐沼面积大,食物较丰富;长期生存在沙漠、戈壁地区,适应性强;长距离飞行能力较弱。
[解析] 柴达木盆地毛腿沙鸡不迁徙的原因,主要结合材料信息,从当地的环境、毛腿沙鸡的适应能力和飞行能力等方面作答。柴达木盆地北侧有高大山系阻挡,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难以到达,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柴达木盆地盐沼面积较大,能够为毛腿沙鸡提供充足的食物;毛腿沙鸡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适应沙漠、戈壁的能力较强;毛腿沙鸡的飞行能力较差,难以远距离飞行迁徙。
(3)[答案] 板块碰撞挤压抬升,青藏高原隆起;岩层断裂陷落形成柴达木盆地,留存海水形成高原大湖;地形封闭导致气候变干,蒸发旺盛,盐湖逐步退化成盐沼。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柴达木盆地盐沼位于青藏高原内,青藏高原是由于地壳抬升,出露海洋而形成,岩层受到碰撞挤压后,断裂陷落形成柴达木盆地,内部留存海水形成盐湖,由于地形封闭导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气候变干,蒸发旺盛,湖水盐分不断析出,盐湖退化成为盐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