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二中高2023级高一下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7月23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天问一号”一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中国成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任务的国家。下表为地球、火星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质量 体积 大气密度 与日平均距离 大气成分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表面均温
地球 1 1 1.00 149.6 N 、O 1年 23时56分 15℃
火星 0.11 0.15 0.01 227.9 CO 1.9年 24时37分 -23℃
注:质量、体积和大气密度都以地球为1。与日平均距离单位:百万千米。
1.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天体的为( )
A.发射场上的天问一号 B.升空后的天问一号
C.进入预定轨道的天问一号 D.着陆于火星的天问一号巡视器
2.火星与地球的物理特征、运动特征有异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有稳定的液态水 B.火星昼夜温差大
C.火星季节更替频繁 D.火星大气层厚度大
3.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行进在火星表面,但火星上路况很差,表面布满撞击坑。撞击坑产生的原因有( )
①距太阳远②物理风化强③大气稀薄④离小行星带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2年11月17日,世界杯开赛前夕,首对中国赴卡塔尔大熊猫“京京”与“四海”正式与当地民众见面。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大熊猫在地球上出现的地质年代可能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元古宙
5.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 )
A.形成现代地貌格局 B.爬行动物大量发展
C.是重要的成铁时期 D.蕨类植物极度兴盛
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完成下面6-8小题。
6.台湾海峡两岸存在风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海陆位置 C.山地阻挡 D.纬度位置
7.形成“内地之风,早西晚东”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气温的水平差异 B.地表气温的垂直差异
C.地表湿度的水平差异 D.地表湿度的垂直差异
8.泉州位于福建沿海,“内地之风,早西晚东”对泉州热岛效应的影响是( )
A.白天为陆风,具有增强作用 B.夜晚为海风,具有减弱作用
C.白天为海风,具有减弱作用 D.夜晚为陆风,具有减弱作用
2022年,长江流域进入汛期以来,降雨量严重偏少,江湖水位持续走低,发生了自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下图示意长江入海口海域春、夏、秋、冬四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完成下面9-11小题。
9.图中表示夏季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长江入海口海域表层海水盐度( )
A.春季大于冬季 B.夏季大于秋季 C.向大洋方向递增 D.向河口方向递增
11.2022年长江流域汛期气候异常干旱会导致入海口海域海水( )
A.温度升高 B.盐度降低 C.密度升高 D.深度增加
国庆期间,王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到山东省某地进行实地考察研学。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通过考察可知( )
A.该地地形以高原为主 B.山峰目测高度915米
C.甲地不能观测到乙地植被 D.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13.图中( )
A.乙坡为可种植的缓坡 B.甲地径流速度小于丙处
C.丁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D.桥梁海拔可能是320米
14.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最接近( )
A.555米 B.585米 C.615米 D.655米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着大片以落叶松为主的亚寒带针叶林,其水平生长的侧根发达,主根难以深入地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针叶林生态系统受到巨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导致大兴安岭森林树种叶子呈针状的原因是( )
A.干旱少雨 B.暖湿多雨 C.昼夜温差大 D.气候寒冷
1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针叶林的分布( )
A.南界将会南移 B.位置变化不定 C.北界将会南移 D.南界将会北移
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
17.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分)
(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4分)
(3)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主要原因。(4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2010年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在大连开工建造,这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9110米。
材料二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3分)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写出④界面的名称。(2分)
(3)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及其状态。(4分)
(4)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4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纽芬兰渔场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纽芬兰岛附近,下图为纽芬兰岛位置图,早在16世纪,这里的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从海水运动角度说明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原因。(4分)
(2)比较甲、乙、丙三处表层海水温度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4分)
(3)分析纽芬兰渔场鱼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溶洞是指喀斯特地貌区的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下图示意我国亚热带地区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3层水平溶洞,从第一层溶洞至第三层溶洞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
(1)从气候、地形和地质角度简述溶洞的形成条件。(6分)
(2)推测第二层溶洞随时间推移可能发育的地貌景观。(5分)
(3)简述图中第一层溶洞和第三层溶洞发育情况的差异。(6分)兴文二中高2023级高一下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A 6.B 7.A 8.C 9.A 10.C 11.C
12.C 13.A 14.C 15.D 16.D
17.(1)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水汽、云量、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3)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②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18.(1)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④界面为莫霍面
(3)“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③号、地幔层,固态
(4)厚度不均匀,陆地的地壳比大洋的地壳厚。
19.(1)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2)丙〉乙〉甲
原因:丙海区纬度比甲乙海区低,太阳辐射相对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水温较甲乙海区高;甲乙海区纬度相近,但乙海区有暖流流经(甲海区有寒流流经),乙海区水温高于甲海区。
(3)长期过度捕捞导致鱼群数量急剧减少;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的使用,提高了捕鱼效率,进一步促进了鱼群数量的减少。
20.(1)气候:当地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为流水溶蚀作用提供充足的水源。地形:当地地形起伏大,有利于增强流水侵蚀作用。地质:以石灰岩为主的地质条件有利于流水溶蚀,形成地下溶洞。
(2)受流水不断侵蚀,内部发生坍塌,空间进一步扩大,溶洞内部发育石笋、石钟乳等地貌景观;如果溶洞顶部受流水或外力作用发生坍塌,还可能形成天坑地貌景观。
(3)第一层溶洞形成时间早,发育时间长,溶洞受流水溶蚀作用时间长,溶洞发育的空间大,洞内发育典型的沉积地貌;第三层溶洞形成时间晚,发育时间短,溶洞受流水溶蚀作用时间短,溶洞发育的空间小,洞内沉积地貌景观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