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读图理解专题复习:生物与生物圈综合训练
1. 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
(2)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猫头鹰和蛇的关系为 。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 (填“甲”、“乙”或“丙”)。
(3)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 。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 的形式存在,图二中的乙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 。
2.农业部门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将整株玉米制成饲料,解决粮食玉米供过于求和优质饲料不足的问题,并有效控制焚烧玉米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观察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如图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玉米作为生产者吸收大气中的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玉米秸秆堆放久了,会通过⑤被分解者逐渐分解;与过程⑤比较,经过④和③的途径,玉米秸秆可以更快被分解,这个过程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
3.右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据图回答:
(1)图中有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链: ;该食物链的生产者是 ,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 ,若把鹰全部消灭光后,蛇在短时间内会 (填增加 /减少).
(2)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已知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的成分是 和 。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最终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 。
(4)在草原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人类过度放牧、毁草种地,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
4.蚯蚓在土壤中穴居,能疏松土壤,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为蚯蚓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通过观察,可发现蚯蚓由许多 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2)结构③是蚯蚓的 ,由此可推断①是蚯蚓身体的 端。
(3)在观察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花轻拭蚯蚓体表,因为蚯蚓通过 进行呼吸。
(4)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叫 ,它可以辅助蚯蚓的运动。
(5)蚯蚓是生态系统的 者,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所包含的组成成分中,除了上图食物网包含的生物之外还包括非生物部分和 。
(2)图中的生产者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4)此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上述生态系统,则有毒物质会在 这种生物的体内积累得最多。
6.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二中蜜蜂正在采蜜。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填字母),它们能把二氧化碳和水通过【a】 作用转化为有机物。
(2)图二中的蜜蜂能帮助植物 。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工蜂,说明蜂群具有 行为。
(3)干草堆放久了,会被 逐渐分解(填系统系统成分),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被更快分解,说明动物能 。
7.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如图是湿地生态系统,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水、阳光、空气、土壤属于 部分,芦苇和蒲草属于 部分,也是生态系统中 者。生物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芦苇和蒲草之间的关系是 (选填“竞争”或“捕食”)关系。
(2)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填“生产者”或“最高级消费者”),如果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在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态系统人人有责。
8. 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生命世界具有多个结构层次,它们关联紧密,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2)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如图所示成分再加上 和 ,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4)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去除杂草、害虫,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使更多的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水稻和杂草属于 ,它们之间是 关系。
(5)在农业生产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提高产量。但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问题,这表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9.如图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河蚌等动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是 。
(2)水草、浮萍、水绵等植物和鱼、虾、河蚌等动物分别是生态系统中 和 角色。
(3)在池塘中,所有影响小鱼生存的因素统称为 。
(4)如果有人向池塘中投放了一些大黑鱼(肉食性的鱼类),则短时间内池塘中的小鱼的数量会 ,但最终它们的数量和比例会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这就是 。
10.下面是某生物调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活动中所拍摄的部分照片,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填序号),应该在调查表中除去。
(2)对图中的生物分类,可以分为 和植物,图中属于植物的有 (填序号);
(3)雄蛙鸣叫是求偶行为,当有人走近时,蛙会停止鸣叫,这说明蛙具有 特征。
(4)青蛙呼吸时需要吸入 ,呼出二氧化碳。
(5)同学们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
A.看不清池塘中有什么生物,就不用观察了
B.特别注意树皮、草丛等隐蔽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
C.仔细记录不认识的生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D.遇到不喜欢的生物可以不记录
11.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某兴趣小组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体内有无 ,将动物分成⑤和⑥。
(2)①所对应的生物是 ,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
(3)图②代表的植物中,没有根、茎、叶等分化的是 植物。
(4)图中③与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填序号)。
(5)图中6类生物每一类又含有很多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
1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分析并回答问题:
(1)要做好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 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2)校园占地100亩,在调查时,该同学选取操场西边的绿地为调查对象 。
(3)如图是同学们调查到的几种生物的代表,如果将1,4归为一类,5归为一类,将2归为另一类 。
(4)下列在调查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 ____。
A.发现几株未见过的小花,将它们拔起来,准备带回班级问老师
B.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麻雀,其它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
C.草丛中的一只蝴蝶,飞到校园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
D.在草坪下发现一只蜈蚣,觉得很害怕,就没有记录
13.小丽同学在学习了“生命的世界”的知识后,绘制了如下的概念图。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再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①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是 , ②是非生物, ③是生态因素。
(2)图中A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对应实例: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3) “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环境;茂密森林中的空气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环境。
(4)“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 关系。
(5)“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是在强调 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的非生物因素。
14.下图是王明同学调查某生态系统后绘制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王明同学将图中的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归类:动物: 微生物: 。
(2)影响该生态环境的非生物因素有 。
(3)图中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4)为了获得高产,人们使用更多的化肥,使水域中的有机物增多,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5)鹰视觉敏锐,爪和喙呈钩状,适于捕捉小动物,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15.“立体养殖、无废弃物农业”生态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种植能固氮的豆科植物,收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以及农产品加工中的废弃物等,经过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态系统缺少的生物部分是 ,将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肥料又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 (填“有机物”或“无机盐”)。
(2)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 。
(3)使用传统杀虫剂消灭豆科植物的蚜虫,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逐级积累,就如图而言,对 的危害最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太阳能(或“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2)4;捕食和竞争;甲
(3)猫头鹰;有机物;生产者
2.【答案】(1)消费者;分解者
(2)二氧化碳
(3)促进物质循环
3.【答案】(1)5;草→鼠→蛇→鹰;草;捕食、竞争;增加
(2)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3)太阳能
(4)有限的
4.【答案】(1)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
(2)环带;前
(3)湿润的体壁
(4))刚毛
(5)分解
5.【答案】(1)分解者
(2)玉米
(3)太阳能
(4)3;玉米→蝗虫→喜鹊→雀鹰
(5)能量;雀鹰
6.【答案】(1)A;光合
(2)传粉;社会
(3)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
7.【答案】(1)非生物;生物;生产;竞争
(2)生产者;丹顶鹤
(3)太阳能
(4)生物圈
8.【答案】(1)生物圈
(2)水稻→植食性鸟→鹰
(3)分解者;生物部分
(4)能量;生产者;竞争
(5)自动调节
9.【答案】(1)太阳能
(2)生产者;消费者
(3)生态因素
(4)减少;生态平衡
10.【答案】(1)⑤
(2)动物;③④
(3)对刺激做出反应
(4)氧气
(5)B;C
11.【答案】(1)脊柱
(2)原核生物;细胞核
(3)藻类
(4)④
(5)基因(遗传)
12.【答案】(1)目的
(2)样本
(3)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
(4)C
13.【答案】(1)生命
(2)细胞
(3)适应;影响
(4)捕食
(5)水
14.【答案】(1)昆虫、食虫鸟、兔、鱼、鹰;细菌、真菌
(2)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3)禾谷类、鹰
(4)环境影响生物
(5)生物适应环境
15.【答案】(1)分解者;无机盐
(2)共生
(3)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