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八还i心的坐,?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
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铜陵师姑墩夏商一春秋时期铸铜遗址考古发掘,填补了皖江中下游无夏商时期文化遗存的空
白。初步分析,接近于夏时期的遗存与江淮地区的大城墩类型面貌相似,并与二里头文化有一
定的联系;商时期遗存表现出较浓的中原风格,并与长江中游地区同类遗存也有一定联系。上
述分析可说明当时
()
A.江淮文化逐渐趋同
B.文化联系由来已久
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D.中原文化遥遥领先
2.图1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这一时期
前凉
图1
A.范缜提出形神不可分离
B.贾思勰编著《齐民要术》
C.顾恺之作《女史箴图》
D.司马容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历史第1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3.史书记载,北宋仁宗皇佑初(1049年)商税收入为2200万贯,约占货币总收人的56.4%。同
时,欧阳修说仁宗时“军兴而用益广,前为三司使皆厚赋暴敛,甚者借内藏,率富人出钱,下至果
菜皆加税。”以下对此现象认识合理的是
()
A.财政形势影响商税征收
B.商业面临严重的倒退
C.重农抑商政策趋于严厉
D.直接推动王安石变法
4.乾隆五年(1740年)攥成《大清律例》,此后虽屡经纂修,但律文依旧,同时根据形势的需要而修纂例
文。因而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有例不用律”、以“例”判案的司法审判制度。这样的举措()
A.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B.确保了审判结果公正
C.有效制止了司法腐败
D.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
5.费正清认为,“湖南维新运动激进化的推动力是从省到中央的改革方式,其榜样来自日本明治
维新的经验,当时像长州和萨摩等封建领主在整个政治发展中起了带头作用,领导了日本的民
族复兴。然而湖南省当局没有像日本的长州和萨摩封建领主那样的独立量,他们不能独立
于中央政府之外实现广泛的地方改革。”作者意在强调
()
A.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B.地方自治权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C.政治改革方式必须根植于国情
D.中央集权体制阻碍了政治改革
6.表1为宣统元年,全国官立高等学校开办统计情况,反映出当时高等学校的兴办
校别
大学
省立高等学堂
高等农科学校
高等工科学校
高等商科学校
校数
3
23
5
7
1
学生数
749
3963
530
1146
24
表1
A.强化了西学主导地位
B.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C.推动了科举制的废除
D.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7.陕甘宁边区于1938年开始抓工业生产,出现兴办公营企业的热潮,到1943年已经发展到82
家。边区还扶持合作社工业,到1945年7月,各种合作社发展到253个,社员2920人。到
1944年,工农业生产所需工具大部分已能自造。边区工业发展
()
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坚持长期抗战
C.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D.扩大了中共阶级基础
8.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指出为贯彻“不
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要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调
整税收,改善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由此可知,此方针有利于
()
A.“八字”方针全面落实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D.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
历史第2页
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猫AP8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期诊断联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B C A D C D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B A B C C A D C
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和长江中游文化存在联系,所以正确答案
为 B 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C 项错误;D 项无法得出,错误。
2.答案:C
解析:东晋顾恺之作《女史箴图》,所以正确答案为 C 项。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形
神不可分离”,A项错误;北朝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B 项错误;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D
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仁宗年间的高额商税征收,与当时严峻军事形势造成财政
负担加重有关,所以正确答案为 A 项。B、C 两项无法从材料得出,也不符合史实,错误;
王安石变法开始于 1069 年,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根据“例”判案,顺应了形势变化的需要,所以正确答案为 D
项。无法得出“阶级矛盾激化”的结论,A 项错误;用“例”判案,无法确保审判结果公正
和有效制止司法腐败,B、C 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湖南和日本的地方州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照搬日本
地方州的模式推行变法,结果必然失败。所以正确答案为 C 项。作者并未指出改良道路在中
国行不通,A 项错误;B、D 两项偏离材料主旨,错误。
6.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的教育近代化取得一些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 D项。材料
{#{QQABAYIEogiIAAAAAAgCQwE6CgCQkAAACAoOxEAEoAAByQNABAA=}#}
无法得出“强化了西学主导地位”,A 项错误;当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B项错误;科举
制在此之前已被废除,C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工业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
苏维埃政权存在于土地革命战争期间,A 错误;工作重心没有转移,C 项错误;中共的阶级
基础没有扩大,D 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种举措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 B项。“八
字”方针是应对大跃进等左倾错误的,A 项错误;与外交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当时还
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阶段,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985 年(中
国)。据题意可知,国家希望通过对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建设需要,所以正确
答案为 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 A项;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是在 1956-1966
年,排除 C项;当时国家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排除 D 项。
10.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正确答案为 A 项。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是通过抽签产生,B
项错误;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C项错误;女性不可以参加公民大会,D 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王权受到了限制,所以正确答案为 B项。《权利法案》确
立了君主立宪制原则,A 项错误;无法体现王权与教权矛盾的激化,C 项错误;无法体现市
民利益得到保护,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在新航路开辟前,人口总量应该是最少的,新航路
开辟后,欧洲列强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人口数量下降,1750 年
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数量上升,③应该是美洲,所以正确答案为
C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引发了罪恶的黑奴贸易,非洲人口锐减,②应
该是非洲,B项错误;18 世纪中后期,欧洲发生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人口增长速度
加快,①应该是欧洲,排除 A 项;古代中国人口总量应该是最多的,明清时期由于高产作物
的引进,出现了人口爆炸式增长,鸦片战争后由于战乱、华工贸易等诸多原因人口数量下降,
{#{QQABAYIEogiIAAAAAAgCQwE6CgCQkAAACAoOxEAEoAAByQNABAA=}#}
④应该是中国,排除 D 项。
1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的两党制存在严重弊端,所以正确答案为 C 项。A、B、D
三项的结论无法得出,错误。
1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世俗统治者管理教会意味着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所以
正确答案为 A项。天主教会并未走向衰亡,B项错误;无法体现西欧民主法制的进步,C 项
错误;无法体现西欧民族矛盾加剧,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非战公约》是国际法的重要进步,所以正确答案为 D 项。A、
B、C 三项都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1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正确答案为 C 项。福利国家建设体现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
预,排除 A 项;经济大危机期间,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B 项错误;福利政
策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1)主要表现:形成三年一次的定制;录取规模大大增加;完全依据卷面成绩录取,程
序更加规范;形成严密的考试程序。(每点 2 分,答对 4 点得 8 分)
积极影响:进一步促进了社会阶层得流动;推动思想文化繁荣;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
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提供借鉴。(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2)确立了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法律规范;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推动了中国近代
文官制度的发展;文官制度未能依法落实,存在漏洞,实效有限。(每点 2 分,答对 4 点得
8分)
(3)主要表现:公务员范围为所有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丰富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每点 2 分,答对 2 点即可得 5 分)
18.(1)主要表现:完善“仓廪制度”;设立专门针对各种贫困人口的慈善救助机构;设立
专门的慈善机构收养被遗弃婴幼儿;设立政府公墓,安葬贫困死者;发展民间慈善。(每点
2分,答对 5 点得 10 分)
(2)积极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对后世的社
{#{QQABAYIEogiIAAAAAAgCQwE6CgCQkAAACAoOxEAEoAAByQNABAA=}#}
会救济制度发展提供了借鉴。(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5 分)
19.参考示例一:
论题:英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影响英镑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
阐述: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
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
系,英镑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据了霸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崛起,及至一战,
英国经济受到重创,英镑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英国经
济造成进一步的破坏,英镑地位进一步下降;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
国经济实力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存继,走向解体。
综上,英镑国际地位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强弱变化而变化。
参考示例二:
论题: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折射出国际格局的变化
阐述: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英
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两次世界大战
和经济危机,使欧洲遭受重创,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
际金融领域呈现出无序状态。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
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
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随着经济全球化加
速和多极化趋势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美元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发挥
着重要作用。
综上,国际货币体系往往反映着国际力量的对比,也是世界局势的体现。
{#{QQABAYIEogiIAAAAAAgCQwE6CgCQkAAACAoOxEAEoAAByQ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