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东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收心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2024.02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H'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的。血浆中的 H'浓度升高,会直接刺激动脉中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血浆中 H 对脑干中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但是 CO 可通过血脑屏障,并与水反应解离出 H ,从而对中枢化学感受器产生刺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可使血浆中H浓度升高,呼吸加深加快
B. H 浓度升高引发呼吸加深加快属于正反馈调节
C. 血脑屏障的存在可减少酸碱失衡对脑的影响
D. H 和CO 对呼吸的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2. 人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支配同一器官,如唾液腺的血管平滑肌同时受交感缩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支配血管的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缩小,利于完成排尿反射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能对血管进行支配,且二者作用效果相反
D. 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3. 猪与人的血糖调节机制相似,但猪摄食量大、运动量少,却不易得糖尿病。科学家为探究其原因,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果:①猪胆酸(HCAs) 占猪血清总胆汁酸的76%,人的 HCAs 只占24%。②抑制 HCAs合成后,血液中由肠道细胞产生的 GLP-1含量显著降低,GLP-1 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等作用。③在HCAs的作用下,肠道细胞膜上的 FXR 受体被拮抗时,GLP-1水平升高。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A. 糖尿病患者血清中 HCAs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B. 猪体内血糖转变为甘油三酯和合成肝糖原的效率比人的低
C. 猪体内高水平的HCAs通过提高GLP-1的含量使血糖浓度降低
D. 肠道细胞膜上的 FXR 受体表达水平越高,血糖水平越低
4.免疫吸附是指利用具有特定亲和力的物质,特异性的吸附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借助免疫吸附剂葡萄球菌蛋白A(SPA)的免疫吸附,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B.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关
C. 推测 SPA 免疫吸附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D.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被 SPA 免疫吸附
5. 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有关肾上腺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GC、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提高血糖浓度
B.图中以下丘脑作为靶器官的激素有肾上腺素、GC 和 ACTH
C.若长期大剂量使用GC,则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
D. 人在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大量增加,此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
6. 己知药物A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使发烧病人退热,科研人员为探究 A 的结构类似物B是否具有相似的作用,将 A、B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利用发热猕猴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甲 发热猕猴模型+2mL生理盐水 发热
乙 发热猕猴模型+2mLA溶液 退热
丙 发热猕猴模型+2mLB 溶液 退热
丁 发热
A. 丁组的处理为损毁下丘脑的发热猕猴模型+2mLB 溶液
B.发热猕猴模型相比正常猕猴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且产热量持续大于散热量
C. 猕猴退热时可能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此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
D. 根据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可知药物B也能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退热
7. 下图表示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速度可作为达尔文实验的因变量
B. 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生长素透过琼脂片向下传递
C. 拜尔的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因为光照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D. 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的
8.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种群密度的增长, 不同因素(a、b、c) 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和b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 种群数量超过K 值时,a 因素的制约作用会减弱
C. 寒流对某种食草动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可用b表示
D. 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可用 c 代表
9. 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浓度的天门冬氨酸(Asp)对铜绿微囊藻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 所示。统计铜绿微囊藻的数量时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图2 表示第4 天统计时一个中方格中该藻的数量(假设铜绿微囊藻在计数室中均匀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抽样检测法可用于调查铜绿微囊藻的种群密度
B. de段铜绿微囊藻数量快速增长,其增长率小于ef段
C. 图1 中两种浓度的 Asp均可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种群密度
D. 图2 表示的是用25μmol/LAsp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10. 树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树线以下分布着以乔木为主的森林,而树线以上则是矮生灌木丛或草甸等,如图1 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树线上下的主要植被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
B. 图1不同海拔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 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成正相关
D. 植被厚度较大时,会形成一道厚厚的“封锁墙”,植物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
11.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W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是生产者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 B 是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 C 包含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可表示为
1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诗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生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桂可食,故伐之; 漆可用,故割之”(《庄子·内篇·人间世》) 中的伐桂、割漆,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 中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C.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吴兴杂诗》) 中的种植结构及水乡传统农业,体现了对群落的垂直结构及生态工程整体原理的应用
D. “去其螟腾,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诗经·小雅·北山之什》) 中的农田去虫害,体现了农业生产中对能量流动的实践应用
13. 下表为四类生态系统的能量调查数据,其中净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能够传递给更高营养级的基本能量。平均生态效率是指净初级生产量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平均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量//kcal·m .年1 平均生态效率/% 平均营养级数目(n)
远洋 500 25 7.1
近海 8000 20 5.1
温带草原 2000 10 4.0
热带森林 8000 5 3.2
A. 远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最多,推测其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最多
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可以传递给最高营养级的能量约为 年
C.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营养级数目最低说明其物种丰富度最低
D. 推测生态系统的平均生态效率越高,维持的营养级越多
14. 马尾藻起源于大西洋,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漂浮状态的马尾藻由于快速生长引发海水变色的现象被称作“金潮”。我国南海某些区域发生的“金潮”对旅游经济、渔业资源、海洋环境造成了破坏性影响。图示为以马尾藻为起点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龟与海葵有捕食和竞争关系,若海葵大量减少,短时间内贻贝会因缺少竞争而增多
B. “金潮”的发生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会引起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C. “金潮”发生时,水体溶氧量下降,鱼虾大量死亡导致的水环境破坏属于负反馈调节
D. 除人工捞取马尾藻外,还可大量引入大西洋中以马尾藻为食的动物来治理“金潮”
15. 我国早在9000年前就可以运用发酵技术获得产品,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可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发酵液的 pH 等措施降低乳酸菌使果酒变质的概率
B. 利用酵母菌酒精发酵进行传统酿酒 过程中,需一直保持无氧的条件
C. 泡菜坛装八成满可以防止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产生的 CO 使发酵液溢出
D. 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由曲霉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引起
二、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科研人员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中研究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装置如图。 已知图示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并连有电表 Ⅰ、 Ⅱ、 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增大培养液Na'浓度,在P 点给予适宜的刺激,三块电表指针偏转幅度都会增大
B. 在T 点给予适宜的刺激,神经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 在 T 点给予适宜刺激,三块电表都将发生两次偏转
D. 分别给予P 点和T 点相同刺激,电表 I 指针的摆动次数相同
17. 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相互作用之后细胞被活化的过程如图。CD80/86 是 B细胞识别抗原后表达的蛋白质,CD40L 是 Th 细胞活化后表达的蛋白质,BCR 和 TCR 分别是B细胞和 T细胞表面的受体,CD40、MHCⅡ、CD28 均为细胞表面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化 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是抗原刺激和 CD40L
B. 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与Th 细胞可相互提供信息
C. B细胞表面的 BCR 与该B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识别相同的抗原
D. B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以将抗原信息加工后呈递给 Th 细胞表面的 TCR
18. 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 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 8 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光敏色素突变体不能合成相应光敏色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PAC的浓度和光敏色素的有无
B. 在一定PAC 浓度范围内,PAC对主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C. 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赤霉素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
D. 由图2可知赤霉素对主根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
19. 普通大蓟马和西花蓟马是寄生在豆科作物上的两种害虫,捕食螨是两者共同的天敌。为明确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给予三种不同的培养条件,在每种条件下同时培养两种蓟马,分
别统计了两种蓟马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普通大蓟马对于菜豆豆荚和豇豆豆荚的喜好不同
B. 在未加入捕食螨的情况下,西花蓟马终将取代普通大蓟马
C. 加入捕食螨后,在菜豆豆荚上普通大蓟马的种间竞争能力变强
D. 寄生作物的种类和捕食者的存在都会影响两种蓟马的种间竞争
20. 微囊藻是生活在湖泊中的一种蓝细菌,它产生的藻毒素难以降解,并能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某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数据(单位: 如表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能量 生物类型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X 未利用的能量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Y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Z 5.0
肉食性动物 6.8 0.5 8.2 0 11.0
A. 藻毒素能促进微囊藻繁殖,从而提高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B. 微囊藻大量繁殖会使生态系统中能量X 减少
C.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D. 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约为17%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55分。
21. Ⅱ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主要表现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1) 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作为信号分子直接作用于胰岛B 细胞,使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 (答出两点即可),又能抑制血
糖来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促进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还有 。
(2) 脂肪细胞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为探究人参皂苷(GF2) 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用1μmol/L 地塞米松(DEX) 处理小鼠脂肪细胞得到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并进行如下处理,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表中 X 溶液为 。
②请根据表中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
③根据表中结果,推测 GF2 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 。
(3) 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多尿、多饮。据此推测,糖尿病患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 (填“偏低”或“偏高”),临床中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其含量,该操作的理论依据是 。
22. 细胞癌变后通常会表达特异性的膜蛋白,引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作出应答。
(1)细胞癌变后,机体中的树突状细胞可激活 细胞,后者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新形成的一部分细胞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癌细胞并与其结合,进而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使癌细胞凋亡,该过程还会受到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调控。
(2)药物X 可用于肝癌的治疗。为研究药物X的作用机理,将肝癌细胞与T 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加入适量用A 溶剂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X 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肝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的对照组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②若要探究药物X能否直接杀伤肝癌细胞,需要增设的实验是 。
③若药物X 不能直接杀伤肝癌细胞,则图示实验结果说明 。
(3) 已知T细胞表面的PD-1 和癌细胞表面的 PD-L1 结合后,T细胞的活性会被抑制,无法有效识别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为进一步研究药物X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利用癌症模型鼠进行实验,测定不同组小鼠中 T细胞表面 PD-1 和癌细胞表面 PD-L1 的表达量,结果如表所示。
X 药物剂量//mg·kg PD-1 PD-L1
0 1.2 0.9
5 0.8 0.8
10 0.7 0.4
15 0.1 0.3
结合(2)中的实验结果和上表中数据分析,药物X 的作用机理是 。
23.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包括离子毒性、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直接妨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降低农作物产量。因此,盐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1) 当植物处于盐胁迫环境中,土壤中过量的 Na+进入植物细胞后,会对细胞质基质中多种酶产生毒害作用。此时植物根系细胞中质膜(即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 Na 转运蛋白的作用均会增强,从 Na+转运蛋白功能的角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是 。
(2)为了避免幼苗受到盐胁迫的毒害,某些植物会通过改变自身激素的含量来抑制种子的萌发,据此推测, 的含量会升高, 的含量会降低。
(3) 乙烯是参与植物抗盐性的一类重要激素。研究发现,外施乙烯会提高拟南芥的抗盐性,而外施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则会提高水稻对盐的耐受性,这说明 。
a.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盐胁迫下大豆中乙烯含量的变化,检测了大豆幼苗在盐胁迫下,3种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A、B、C) 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有:① ;② 。
b.已知盐胁迫会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积累,从而严重破坏细胞结构和大分子。科研小组发现乙烯不会影响正常条件下水稻细胞中 ROS的产生,但是在盐胁迫下它却显著提高了 ROS
的含量,欲证明在大豆中也存在同样的调控机制,选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大豆幼苗、NaCl溶液、ACC(一种乙烯合成前体,外源添加ACC 可用于研究乙烯的作用)
实验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24. 在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拥有自然形成的高山常绿杜鹃植物群落,且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种鸟类在树冠、林间灌木和地面的不同高度上取食和筑巢。下图为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中不同鸟类的分布情况。
(1)不同鸟类的觅食生境不同,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 。
(2)图中所调查鸟类的觅食生境都相对稳定,说明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 ,其意义是 ,产生的原因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
(3) 芦花黄雀与大山雀都捕食飞虫,它们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对两个种群分布的影响是 。
(4) 调查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在一次调查中,第一次捕获N 只并全部标记,第二次捕获 N 只,其中有M 只被标记。若大山雀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 (填“偏高”或“偏低”),原因是 。
25. 云南高原某湖泊流域面积较小,水体自然置换周期长, 自净能力较弱。湖泊中的 N、P等元素主要通过藻类→浮游动物→虾、银鱼→水鸟、人的途径离水上岸。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等生物。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实现自净,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
(2) 该湖泊被污染后,虾和银鱼的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导致湖泊中的N、P含量急剧增加, 从N、 P离水途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3)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引入了水生植物海菜花(一种可被人类食用的大型水草),引入后湖泊中的 N、P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还向水体中投放了土著经济鱼类金线鲍,这主要遵循了 和 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从能量流动研究意义的角度分析,引入海菜花和金线鲍的优势是 。(答出两点)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B D A D C B D D C D B C A ABD ACD AD CD
非选择题
【21题答案】(1) 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 神经递质
(2) 生理盐水 DEX可通过降低葡萄糖转运膜蛋白(GLUT-4)基因表达量,降低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GF2可以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膜蛋白(GLUT-4)基因表达量,提高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 增加细胞膜上 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加快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含量降低
(3) 偏高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22题答案】(1) 细胞毒性T 辅助性T
(2) 将肝癌细胞与T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等量的A溶剂 在肝癌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用A溶剂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X溶液,测定肝癌细胞的凋亡率 药物X能促进T淋巴细胞杀伤肝癌细胞,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3)抑制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和癌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使T细胞活性增强,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23题答案】(1)质膜上的Na+转运蛋白将Na+排出细胞,液泡膜上的Na+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隔离到液泡中,以
防止细胞质基质中Na+的过度积累,从而降低Na+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2) 脱落酸 赤霉素
(3) 在不同植物的抗盐性中乙烯的作用不同 盐胁迫下乙烯的含量会增加 盐胁迫12h内乙烯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大豆幼苗均分为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甲组和乙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丙组和丁组加入NaCl溶液,其中乙组和丁组外源添加等量的ACC;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大豆幼苗中ROS的含量 四组大豆幼苗中ROS的含量关系:甲=乙<丙<丁
【24题答案】(1)植物的垂直分层为不同为鸟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 生态位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协同进化
(3) 种间竞争
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 甚至错开
(4) 偏高 大山雀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 M 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偏高
【25题答案】(1) 藻类 自我调节能力
(2)虾和银鱼减少,水鸟捕食和人类捕捞减少,导致湖泊中的N、P离水减少
(3) 海菜花在与藻类竞争中占据优势,吸收了水体中的N、P,海菜花被人类采食后,吸收的N、P离水上岸 直接价值和间接
(4) 协调 整体 增大流入湖泊的总能量,并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