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与妻书》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与妻书》 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20: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2)与妻书
1.作者知识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5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 年春,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 年4 月27 日夜,林觉民在起义时加入敢死队,带头冲入两广督署,撤出途中因中弹受伤被捕,清两广总督张鸣岐亲自审问,林觉民侃侃而谈,阐述了献身革命,振兴中华的道理,畅述时代之必然趋势,痛斥了清廷的罪恶,显示了辛亥志士的气概,后从容就义。
2.背景知识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后来,同盟会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是当时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3.知识链接——书信
(1)书信
称书为“信”,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例如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翰”“尺简”“尺纸”“尺书”;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信又有了“鸿雁”“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原指信的封套,后来就称信件为“函”;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书简”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又有“双鱼”“双鲤”“鱼书”等名称。
(2)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所写书信给的对象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①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②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③用于师长:函丈、尊鉴、道席等。④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⑤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⑥用于夫妇:俪鉴等。⑦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3)书信格式
①称呼:顶格书写,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此致敬礼”。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此致”二字后不加标点,“敬礼”二字后可加感叹号表示诚意。
⑤署名和日期:另起一行,在右下方位置署名,日期写在名字下方。
4.名家评点
(1)这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顾甫涛
(2)数十年来一直传诵人口,激动人心,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中富有魅力的一页。——卢斯飞
(3)全篇以质朴的语言,直抒心声,体现了英雄本色和儿女情长的和谐统一。——赵景云
5.读准字音
(1)称心快意(chèn)
(2)几家能彀(gòu,同“够”)
(3)必不能禁(jīn)
(4)使之肖我(xiào)
(5)依依旁汝也(bàng,同“傍”)
(6)念六夜四鼓(niàn,同“廿”)
课时1 走进“20世纪中国最美情书”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感受深情;理解内容,梳理行文脉络。
自杜甫道出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便成为与家人表达情感、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家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于《百年革命家书》的张太雷、赵一曼、黄继光、郭永怀、孔繁森、许杏虎等100位革命英烈的家书,不仅弘扬了优良家风,也传承了红色基因。这些书写家书的革命英烈,也代表了千千万万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中华儿女,他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串联起我们党走过的峥嵘岁月,折射出百年大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期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觉民先生的《与妻书》,找寻答案吧。
活动一 疏通文本,把握文本内容
1.《与妻书》历来是备受欢迎的诵读名篇。在诵读中能了解作者的“两难”,在诵读中能感悟作者的深情。请梳理文章内容,并根据诵读提示,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解释词语 诵读提示
(第1段)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    )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诵读“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一句时,重音应放在“永别”上,语速较缓,读出沉痛、难舍之情。 诵读“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时,作者那支颤抖着的笔,以及潸然落下的泪珠,仿佛就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多么触目惊心,径直拨动我们的心弦。诵读时,可用发颤的声音读出其对爱妻的生死惜别,传达出作者不愿离妻而去,但又不能不离妻而去的极度矛盾、痛苦的心情。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     )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    )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诵读“吾至爱汝”一句时,应直抒胸臆,读出作者对妻子炽烈的爱;诵读“使吾勇于就死也”一句时,应于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中,读出一种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浩气。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两句,作者用犀利的语言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应读出一种愤恨之情;“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中,后一句应重读,它以问句的形式强调造成人民妻离子散的正是清朝的残酷统治。
(第3段)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    )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    )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汝忆否?”一句应重读“忆”字。一个“忆”字,带出了一连串的回忆,引出了对夫妻恩爱过往的追忆。
(第4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    )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    )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    )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    )形容之。 诵读“吾真真不能忘汝也!”一句时,“真真”应重读,此处运用叠音词,言切情挚,感人肺腑。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这几句是作者回忆婚后的甜蜜生活,诵读时语调要轻缓,富有抒情性,营造出一种美好、温馨的动人图景。
(第5段)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    )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    )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     )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    )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    )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      )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几句,诵读时重音应放在“可以死”上,这三个字反复出现,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惨不忍睹的现状。整体诵读这一部分时,语速要快一些,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读出愤慨之情,因为这样的黑暗现实,只能催人奋起而勇敢前行。
(第6段)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    )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今与汝无言矣”一句,似乎要收住话头,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语气要低沉,“矣”字要重读。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表现出作者对牺牲的从容和对妻子的依恋。
(第7段)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     )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     )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    )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未三月念(     )六夜四鼓(    ),意洞手书。 “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这几句应读出哀痛欲绝之情。一个“不能见汝”,一个“不能舍吾”,想见不能见,不舍非得舍,剜心挖肝,肝肠寸断。
(第8段)家中诸母(      )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当尽吾意为幸”一句应读出挂牵之情,最后叮嘱爱妻“尽吾意”,表现出作者的无限眷念之情。
活动二 梳理行文脉络,如何让妻“察吾衷”
2.本文写作的直接原因是作者担心妻子不能“察吾衷”,所以整篇文章以“吾衷”为主线统领全文。作者是如何让妻子体察自己的人生志向的?请概括内容,梳理行文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附表: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句子 解析
几家能彀 同“够”
念六夜四鼓 同“廿”,二十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福利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古义:幸福。 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
模拟 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象,揣摩。 今义:模仿。
3.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泣 汝泣告我 名词作状语,哭着
偶 汝幸而偶我 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
瓜 瓜分之日可以死 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
善 卒不忍独善其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
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敬重;第二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幼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幼”,形容词作动词,疼爱、爱护;第二个“幼”,形容词作名词,小孩
乐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义项或用法
语 吾尝语曰 动词,告诉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动词,告诉
何事不语 动词,说
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名词,信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动词,写
身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代词,自身
且以汝之有身也 名词,身孕
5.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省略句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先”后省略介词“于”
必以告妾 “以”后省略代词“之”
当哭相和也 “哭”后省略介词“与”和代词“汝”
判断句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为”表判断
定语后置句 钟情如我辈者 “如我辈”是“钟情”的定语
课时2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学习目标 赏析文章所用手法并分析其效果,感悟烈士的家国情怀。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句话也许就是林觉民写《与妻书》时的真实写照。为了真实感受林觉民的内心世界,了解林觉民的人生,你开启了一段“寻找烈士林觉民的足迹”的旅行,你决定到林觉民故居,身临其境,亲自去感悟家书中的内容。
活动一 在林觉民故居,感受夫妻情深
1.假如这里是林觉民故居,院内要根据《与妻书》所写内容设置一些场景和人物情态蜡像,你认为要设置哪几个场景,并推测每个场景之内作者林觉民内心的情感波动。
林觉民故居位于福州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住在西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蜡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著名作家冰心曾居于此。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点赏析画面:“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在革命纪念馆,感受民族大义
3.林觉民于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故居同时也是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林觉民为什么参加起义?请在文中找出原因和描写当时社会背景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本文中,林觉民是如何对妻子说“天下”的?又是如何看待“家”与“天下”的关系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体会英雄气和儿女情融汇的艺术
5.这封绝笔书中运用了许多典故(所谓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诗句)。请结合文本填出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内容。
典故 出处 作用
“司马春衫”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 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太上之忘情” 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太上忘情”,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②
“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语出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旧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③
“骨化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④
“破镜能重圆?” 事见唐朝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 ⑤
“独善其身” 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现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⑥
6.作者是怎样将儿女之情与英雄之气结合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911年春,24岁的林觉民回国后,瞒着父母和妻子,和族亲林尹民、林文跟随黄兴等人,秘密筹划发动黄花岗起义。他深知凶多吉少,便于深夜写下了两封绝笔信《父书》和《与妻书》。4月27日,林觉民随黄兴等人攻入广州总督衙门,与清军人马遭遇,展开激烈巷战,林觉民受伤被俘。在受审时,他慷慨激昂,说:“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几天后被枪杀,英勇就义。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林觉民牺牲后,陈意映果然悲痛欲绝,一度想轻生殉情,在林觉民父母的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活了下来。腹中孩子因她悲伤过度也早产了,幸而无恙。
可是,陈意映终究抑郁过度,她勉强活了两年,就在悲痛中病逝了,年仅22岁。她和林觉民的长子,也在9岁时夭折了,令人无比痛惜。他们为革命付出了太多!但愿他们在地还为连理枝。凭这份生死相随的感情,凭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凭敢为天下先的家国情怀,《与妻书》就值得千秋传诵,就足以令人感动落泪。
请以陈意映的口吻,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不少于1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 (2)与妻书
课时1 走进“20世纪中国最美情书”
情境任务
1.(第1段)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完成
(第2段)同“够” 扩充 体谅,体察
(第3段)与其 不如 经受 表示感叹
(第4段)农历每月十五日 已经 有身孕 指笔
(第5段)只是 还是 多情 任性 像 今后的日子
(第6段)靠近
(第7段)实在,的确 婚配,嫁给 想象,揣摩 大恸 俗同“廿”,二十 四更天
(第8段)各位伯母、叔母
2.①第一部分(1~2段)信的开端:悲痛心情,表明心志。说明写信原因(从此阴阳两隔)与心情,同时表明“初衷”: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
②第二部分(3~5段)信的主体:反复倾诉,不断解释。我至爱你,我也爱国,艰难选择。
③第三部分(6~8段)信的结尾:希望理解,再表悲恸。再次诀别,希望爱妻理解自己。
3.①献身救国 ②社会黑暗
课时2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情境任务
1.要设置四个场景。①第一个场景是“四五年前某夕”林觉民与妻子的对话场景。他对妻子说:“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这番话应是林觉民婚后赴日本留学假期返故里时所说。他在日本比在国内更加接近反清革命中心,献身革命、为国捐躯的宏愿已经确立,只是担心一旦牺牲了,妻子忍受不了失去爱侣的悲痛。“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这份“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爱,是至爱。
②第二个场景是两人婚后蜜月生活的场景。“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初婚三四个月,林觉民与妻子新婚燕尔,恩爱非常。表现出林觉民对幸福的无限留恋。
③第三个场景是“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这时新婚不久,作者写信给父亲说要远赴南洋,急得老父去厦门找他,但他却早已回家。这次外出,显然有特殊任务,但不便直接告诉妻子。所以妻子要他“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希望远走天涯长相随。表现出林觉民对妻子愿意生死相随的感动。
④第四个场景是“前十余日回家”。这次林觉民从日本归来,身负革命重任,本拟将实情告诉妻子,又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胜其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试图减轻压抑在心底的难言之苦、永诀之痛。诚如古人所叹“举杯消愁愁更愁”,这醉中之苦仍是对妻子的至爱所致。
2.①冬日月夜,一对爱侣临窗低语,携手庭中,在月光与疏梅交相掩映中互诉心怀。和平、宁静、温柔、幽谧的夜色,烘托着、渲染着人间醉人的幸福。这段文字,既有一种逼真传神的形象美,又有一种清新醉人的情趣美。②作者基本上采用了四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娓娓动听,明净如洗的语言,极富诗的韵致。③夫妻之间的柔情蜜意:“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只在虚实之间,既明朗又微妙,给人以不尽的遐想。④信中为了表达对妻子的至爱至情,时时出现叠字,如“低低”“切切”“真真”“日日”“依依”“的的”等。⑤这段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也传达了对人生无限眷恋的浓烈情感。
3.(1)起义原因:一颗仁爱、博爱之心,无私、牺牲自己为天下人的心;一份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①“助天下人爱其所爱”,②“为天下人谋永福”,③“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
(2)社会背景:①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②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③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4.(1)文中林觉民给妻子的信中,这样说“天下”:他说“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依据书信对象的心理,切近“有情人”的心理,表明“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祝福,进而是“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决心,最后是“谋永福”的目标。志向宏阔高远,又自然地把“我们”融入其中。
(2)文中谈到“家”与“天下”的关系时,有这样一段话:“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从中可看出,表面上是“小家”让位于“天下”,实际上为“天下”就是为更多的“小家”。为天下人的“小家”,牺牲自己的“小家”,也是为了赢得以后“小家”的幸福。
5.①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疾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②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③意思是极目远望,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④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⑤意在说明在反动势力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⑥表明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和舍生取义的抱负。
6.①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叙述抒情和议论抒情相结合,把革命的道理、斗争的哲学巧妙地融会在夫妇之间的絮语倾诉之中,使作品汇成一种情波飞流、叩心夺魄之势,因而愈发显得娓娓动人,摇人魂魄。
②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这篇《与妻书》主旨精深、情意浓郁。文章中,作者对自己与妻子之间真挚爱情的回顾感人至深,他先用记叙和描写的手法为我们勾画了几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真挚自然,诚恳动人。又由于把抒情和议论作为记叙和描写的发展和升华,因而那些描写和记叙又显得旨趣高深,用心精妙。
③《与妻书》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有其一定的特色。作者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其以身许国的耿耿忠心、万死不辞的凛然正气,较多地运用了反诘句、感叹句、排比句和对偶句,从而使语言显得整齐而匀称,壮烈而有力。全文激情充沛,情感跌宕,汇成了一股汹涌奔腾的文势,直击人心,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又多用典故,使得文章深厚,意韵丰厚。
微任务
(示例一)
觉民吾君如晤。妾闻此书,君已永逝,不想君成阴间一鬼,但愿君为天上一神。妾回此书,泪墨同下,思绪同飞,飞去落足之地,意为拳拳之心,未竟书而欲置笔,又恐妾步时间之洪流,不闻君之声息,只闻妾之叹息。
君为妾之骄傲,妾之血骨,妾之挂念于心。断肠之人,君为故乡。司马青衫,妾亦不能断情也。妾亦随君,无情无义;妾亦替君赴死,无怨无悔;妾亦随君,望今后必有远行。
回忆洞房烛夜,窗前疏梅竹月影,低低切切皆惜情。妾为一生相守,守吾君心,骨化石,天打雷惊,妾自不动;海枯石烂,妾不随俗。宁可远岸赴君死,不曾吹落北风中;宁可披巾亲上阵,不曾怨恨与君情!
意映书
(示例二)
觉民:
距收信那日已有一年之余,吾仍不愿信汝可能现于青云之上乎。毕竟,汝的的夜夜入吾梦,第不曾出现在后街跨过小厅,殷殷唤吾意映。汝谓不为太上之忘情人,吾亦不是。故汝怎忍留吾孤身于假寐和现实之中两难。汝忆否?觉然心动之时,明晓彼此之意,等汝明媒正娶,吾不愿忘此且至今仍信汝灵旁吾。依新已六岁有余,小意洞也已咿呀学语。与使汝于九泉之下哭相和,无宁吾与汝共欢喜双宿飞。
你的意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