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观察与批判·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12课 祝 福
1.作者知识
鲁迅(1881—1936),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并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背景知识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未完全完成,整个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和压迫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严重地束缚着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她们受尽剥削,承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地束缚着她们的身心。1919年的五四运动,提出“反帝反封建”“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为鲁迅在这一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祝福》就是在这种探索下产生的。
3.知识链接
(1)“祝福”
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习俗。每到旧历年底,地主等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其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2)封建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贞节:从宋朝起,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现象之一就是理学的出现,其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宋朝理学认为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它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到了清朝,就连未婚夫死了,女方也不能另嫁;如果妇女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守寡或自杀殉葬,地方官府还要给予表彰,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②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任何人都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祝福》中,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派,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变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对她无比仇恨,斥之为“谬种”。
③妇女的“三从”: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④封建祭祀: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方面,宗法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败坏风俗”的祥林嫂,不配在祭祀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4.读准字音
(1)钝响(dùn) (2)悚然(sǒnɡ)
(3)踌蹰(chú) (4)负疚(jiù)
(5)俨然(yǎn) (6)忌讳(huì)
(7)打搅(jiǎo) (8)聘礼(pìn)
(9)瑟瑟(sè) (10)窥探(kuī)
(11)桌帏(wéi) (12)草窠(kē)
(13)蹙缩(cù) (14)歆享(xīn)
(15)牲醴(lǐ) (16)讪讪(shàn)
(17)唾弃(tuò) (18)烟霭(ǎi)
(19)镯子(zhuó) (20)一瞥(piē)
(21)窈陷(yǎo) (22)茡荠(bí qi)
(23)渣滓(zǐ) (24)祭祀(sì)
(25)谬种(miù) (26)监生(jiàn)
(27)炮烙(páo luò)
课时1 为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设计雕像
学习目标 了解祥林嫂的命运故事情节,通过肖像、语言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在浙江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鲁镇来源于鲁迅的著名小说。为了纪念鲁迅,弘扬文化,浙江省绍兴市2003年9月28日在柯岩风景区建成“鲁镇”主题公园,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是一个反映鲁迅作品《祝福》《故乡》《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中典型人物设计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自然风光的主题型景点。主题公园内要为典型人物设计雕像,请协助完成“祥林嫂”这一人物的介绍和雕塑设计。
活动一 概括祥林嫂生平
1.《祝福》展区命名为“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根据课文内容,梳理祥林嫂的生平遭遇,画出简图。思考作者这样精心安排,有什么特别用意。
(1)祥林嫂的一生:
童养媳——丈夫去世(春天)——外逃鲁家(冬初)——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
——悄然死去(寒冬)
(2)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祥林嫂设计档案表。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姓名: 身份:
死亡时间: 遗产:
状态:
死亡原因:
活动二 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
3.“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眼睛。”眼睛是窗户,最能表现一个人精神风貌的特点。现在要制作祥林嫂不同生命阶段的雕像群,眼睛是雕像的重点和难点。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关于祥林嫂眼睛的细节描写,作为雕像群特写。并分析从这些“眼睛”的变化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填写下表。
时间 眼睛特点 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
初到鲁家
再到鲁家
临死之前
4.有人说,祥林嫂并不是一个逆来顺受者;面对悲惨的人生遭遇,她也曾反抗斗争,然而这些“抗争”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她的死亡结局。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她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2 鲁镇那群人和“看不见的手”
学习目标 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人物群像,掌握祥林嫂生活的典型环境特点。
“鲁镇”主题公园的典型人物“祥林嫂”雕像设计已经完成。鲁镇不是一座孤岛,祥林嫂生活在一群什么样的人中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丁玲曾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路上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下面我们要打造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包括人物和景物环境。
活动一 揪出把祥林嫂推向死亡的嫌疑人
1.是谁将祥林嫂这个原本勤快踏实的女人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的呢?下面是“嫌疑人”名单,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序号 嫌疑人姓名 嫌疑人小像(人物特点) 嫌疑人“犯罪动机”和“行为”
(1) 鲁四老爷
(2) 四婶
(3) 卫老婆子
(4) 柳妈
(5) 祥林嫂婆婆
(6) 祥林嫂夫家的大伯
(7) “我”
(8) 其他人
活动二 分析“看不见的手”如何操控祥林嫂
2.如果这桩命案的嫌疑人不止一个,那么,从地主阶级的代表鲁四老爷到同样是底层百姓的柳妈、鲁镇众人,甚至是从属所谓“新党”的“我”,无一幸免。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幕悲剧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默默操控着这一切。那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它是如何操控众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想象描绘祥林嫂死之场景
3.请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描写祥林嫂死时的场景。(3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3 《祝福》环境及语言鉴赏
学习目标 1.分析《祝福》中的雪景及典型环境。2.分析文中的语句“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
前两节课,我们分析了祥林嫂的形象,分析了她周围的一群人如何用一双双“看不见的手”把她推向命运的深渊。《祝福》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和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批判性。《祝福》中典型环境的描写,以及具有极高艺术性的语言也是它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活动一 分析《祝福》中的雪景
1.《祝福》中的雪景,分为雪前天空阴沉、小雪初下、大雪纷飞三个阶段。祥林嫂的命运也随之一步步走向终结,小说的情节同样渐渐进入高潮。结合“雪”的特点和文中情节,分析“雪景”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分析《祝福》中的“祝福”场景
2.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四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一生悲惨的足迹。
(1)研读课文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读课文中第二次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分析其有何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四次“祝福”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死在了飞舞的雪花之中,死在了鲁镇繁响的祝福场景之中,没有得到天地圣众的“祝福”。如果让你来为小说命名,你会选择“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与“祝福”中的哪一个作为题目?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祝福》语言艺术鉴赏
4.极普通的句子只要恰当准确地运用到具体语言环境中,也会有十足的表现力。“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两句话看着一样,但是顺序却不一样,请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处: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第二处: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地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亮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鲁迅《热风》
一百多年前,鲁迅用自己的如椽大笔塑造了一系列的“看客”形象;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却发现“看客”现象在我们身边并未消亡。结合上面的文字,思考:鲁迅塑造的“看客”形象对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课 祝 福
课时1 为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设计雕像
情境任务
1.(1)①被逼改嫁(新年过不几天,开春) ②丧夫丧子失家(春天快完了) ③再至鲁家(秋天) ④捐献门槛(冬季)
⑤被遣离开鲁家,沦为乞丐(冬至后)
(2)春天,是美好的希望,是蓬勃的生命,而祥林嫂却在这期间频受打击和摧残,寂寞枯萎至熄灭。丈夫是她的春天,孩子也是她的春天,可都纷纷离她而去。这种毁灭,若是发生在“春天”里,就显得尤其沉重悲哀。深化封建礼教的“吃人”主旨,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
2.姓名:祥林嫂,大概姓卫
身份:寡妇、逃妇、佣人、改嫁的女人、失子的母亲
死亡时间:除夕夜(或新年伊始)
遗产:竹篮,空的破碗,下端开了裂的竹竿
状态:头发全白,脸瘦削不堪,仿佛木刻,没有任何生命气息
死亡原因:被损害,被侮辱,被嫌弃;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绝望而死
3.
时间 眼睛特点 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
初到鲁家 顺着眼 是逃出来的,心里畏惧不安;顺着眼,眼神中还是有光彩的,对生活仍抱有坚强的希望。
再到鲁家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没有神采的眼睛 经历了被逼改嫁之痛,遭受了丧夫丧子之悲,失去了精神依靠,内心充满悲痛。
直着眼睛 镇上的人们笑容冷冰冰,但她全然不顾人们的冷漠,她只想日夜诉说阿毛的悲惨遭遇,她太自责,太悲痛,需要倾诉与被倾听,进而得到同情。直着眼,是内心的空洞,是精神的空虚。
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柳妈劝说她捐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祥林嫂从未听闻过这些罪名,内心充满恐惧,陷入苦闷与挣扎。
瞪着眼睛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祥林嫂最终意识到鲁镇的人不会对她有真同情;面对人们的冷漠与嘲笑,她绝望难过。
眼光也分外有神 祥林嫂捐完门槛回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话”。祥林嫂认为捐门槛后,是赎罪,也是救赎,更是重生,是希望的开始。
眼睛窈陷下去 本以为可以准备“祝福”,可四婶和鲁四老爷让她走开,她所期待的希望彻底破灭。
临死之前 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被鲁家赶走后,沦为乞丐,物质上极度贫乏,精神上一无所依直至灵魂的熄灭。眼神中尽是悲惨与麻木,散发出死亡的气息。。
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临死前渴望出现救命稻草一般的眼神,希望得到人死后没有魂灵的回答,以免在地狱里被劈开两半。但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使得她再没有一丝活着的希望
4.①不甘在婆婆家受虐待,逃到鲁镇做工。不甘受封建家长制的虐待,逃到鲁四老爷家,逃到封建政权的羽翼之下,殊不知封建家长制与封建政权是一丘之貉。
②不甘被人强逼改嫁,用生命抗婚。拼死反抗改嫁,表明以死殉节的决心。这一点又恰恰是对封建礼教提倡的“从一而终”的坚守。
③不甘被人歧视,捐门槛赎罪。捐门槛来赎罪,找回尊严,又是对封建神权和迷信的膜拜。
④不甘死后被阎王惩处,死前怀疑灵魂有无。死前怀疑灵魂的有无,又是建立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之上的。
⑤祥林嫂“逃”“抗婚”“捐”“怀疑”的这些斗争行为,在短暂的时间里让祥林嫂看到了希望,然而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她的死亡。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斗争行为是建立在愚昧和消极的观念之上的,是非理性的、软弱的,本身就充满矛盾。
5.(示例一)我觉得这个情节不妥当。它扩大了祥林嫂的反抗性,祥林嫂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此时的她更多的是心如死灰的绝望,应该如原文中那样,她再也没了活着的力气。况且这样安排,不符合“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主旨。原文的情节更能增添悲剧性。
(示例二)我觉得这个情节妥当。祥林嫂性格中有一定的反抗性,当她把毕生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捐了门槛之后,仍然“想做奴隶而不得”。在那一刻,她的委屈、她的忍辱负重、她的绝望全部爆发,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课时2 鲁镇那群人和“看不见的手”
情境任务
1.
序号 嫌疑人姓名 嫌疑人小像(人物特点) 嫌疑人“犯罪动机”和“行为”
(1) 鲁四老爷 他是守旧的老古董、假装斯文的小乡绅,自私伪善,冷酷无情。 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这一提议的反应是“皱眉”,意思是介意她是寡妇;对祥林嫂改嫁一事是厌恶但可以接受,得知祥林嫂再亡夫时表现得冷酷绝情,当祥林嫂做活不利索后则把她一脚踢开。
(2) 四婶 她唯老爷之命是从,看似善良,实则虚伪。 她贪图祥林嫂勤快肯干,为省下工钱才愿意雇用祥林嫂;祥林嫂消沉之后,她开始不满、频频警告,最后甚至撵走祥林嫂。
(3) 卫老婆子 狡猾的市侩。 她是“买卖女工”的中间人和故事的散播者,对祥林嫂的遭遇表现得十分冷漠。
(4) 柳妈 脸蹙缩得像核桃,小眼睛是干枯的,看似心善,实则乐于嚼舌,爱搬弄是非。 勾起祥林嫂对于地狱鬼神之事的恐惧,逼迫她不得不用“捐门槛”的方式救赎自己;散播祥林嫂改嫁的细节,惹得众人嘲笑祥林嫂。
(5) 祥林嫂婆婆 精明强干,很会打算,自私贪婪。 堂而皇之地收走祥林嫂的钱,并强迫祥林嫂改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把祥林嫂“卖”掉了。
(6) 祥林嫂夫家的大伯 残忍、自私。 依着封建的族权思想,理直气壮地驱赶刚刚失去丈夫和儿子的祥林嫂。
(7) “我” 有一定的正义感和进步思想,给予临终的祥林嫂一点渺茫的希望,但软弱逃避,受制于鲁四老爷和周围环境。 “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的,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8) 其他人 自私冷漠,有着廉价的同情和喜看热闹的残忍。 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对祥林嫂便是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
2.(1)“看不见的手”是残酷的封建制度和礼教思想,它们钳制着每一个人,向无辜的祥林嫂伸出了魔爪。
(2)代表封建社会的上层人物的鲁四老爷和四婶压榨着、挑剔着祥林嫂;代表夫权和族权思想的婆婆和大伯无情地欺负这个孤苦的女人,收走工钱,收走房屋;推崇守节的观念让众人都有权利去漠视、去嘲笑这个并没有做错什么的再嫁寡妇;最可怕的是,连祥林嫂自己也从心底认同这种封建节烈观。
3.(示例)天已黄昏,天空飘着雪花。她没有要到一点可充饥的食物,于是放弃了这种徒劳,回到了她存身的破庙中,蜷曲在庙内一角,身上裹着那床破被。
她累了,倦了,慢慢地,伴着饥饿和寒冷进入了迷蒙的幻梦。在幻梦中,一个男人向她走来,模糊的面孔很像是祥林,但和她只是擦身而过。而这时,一个更加清晰的面孔向她奔了过来,那是贺老六,给她带来短暂幸福的男人。她面带久违的笑容向前奔去,要扑向他的怀抱,可是贺老六一转身,就再也寻不到他的踪迹了。此时,她仿佛又看到了她的阿毛在她的眼前剥豆,刚喊了一声“阿毛”,阿毛又不见了。她急得大声呼喊,想四下里去寻找她的阿毛,却迈不动脚步。正在这时,两个面目狰狞的小鬼来到了她身边,要把她带到阴间去见阎王爷。她知道,阎王爷的裁定是要把她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她本能地大声呼喊,想从小鬼的手中挣脱。就这样,她脸上带着恐惧的表情,告别了给她带来耻辱的世界。
课时3 《祝福》环境及语言鉴赏
情境导入
1.①雪之洁白:借雪的洁白无瑕写祥林嫂的洁白无辜。在鲁四老爷和鲁镇众人的眼里,祥林嫂是有罪的,因为她没有恪守女人从一而终的节烈要求,改嫁了;即使改嫁不是她的本意,是被人用绳子捆着,塞在花轿里,被三个男人擒住拜天地的。祥林嫂反抗得出格,甚至豁出命去,一头撞在香案上。因为她可以预料到女人改嫁后被轻贱的命运。然而,她头上的那道疤不仅没替她赢得众人的尊敬,反而成了可耻的笑柄。
②雪之飘零:借雪的飘零写祥林嫂的挣扎。祥林嫂有中国传统女性一切的美德。善良、本分,能吃苦耐劳。但她同时也是有决断、想法的女人。她逃出婆家做佣人,表现出她不依赖他人,自立自守的期望;被迫改嫁时出格的反抗,表现出她不逆来顺受、任人摆布的性格;捐门槛,折射出她不甘心被轻贱蔑视、歧视的期望;临死询问鬼神的有无,更可见她并不完全是一个懦弱昏庸的女子。然而,任她百般挣扎,也实现不了她做稳奴隶的心愿,摆脱不了飘零的命运。
③雪之寒冷:写出了鲁镇众人的冷漠。祥林嫂说阿毛的死,男人们没趣地走开,女人们拿来当作她们无聊生活的调剂。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甚至恐吓她,死后会被阎罗王锯成两半。四叔、四婶判定她有罪,不洁,不准她碰祭祀用品,一步步摧毁了她。等到她死去,人们照旧欢欢喜喜过年,短工是“淡然”提起她的死,鲁四老爷大骂她是“谬种”,死的不是时候。
④雪之短暂。雪最终将要化去,正如祥林嫂的生命,不到四十岁便匆匆结束。生得凄苦,死得悲凉。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只能与飞雪相伴。
2.(1)①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②课文中“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烘托出一种沉闷悲凉的氛围,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预示着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祥林嫂是一个被鲁四老爷认为“败坏风俗”的罪人,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3)①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祥林嫂却一生与祝福无缘,她无福可祝,无福可享,无福可言,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凄惨地离开人世,形成强烈的反讽。
②鲁迅先生以冷峻的笔触揭露了那爆竹的余香和鲁镇盛大的祝福仪式也掩盖不了的比饿狼吃人更为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
3.(示例)我会选择“祝福”。
理由:①手法中的“反讽”。“祝福”是鲁镇的年终大典,有合家欢乐的喜悦氛围。然而,祥林嫂凄惨地死去。环境和情节有着鲜明的矛盾,加深了悲剧意味,更能表达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
②结构上的“线索”。小说四次写“祝福”,它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或线索,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
③主旨中的象征。“祝福”是“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然而在封建礼教、迷信观念的束缚下,鲁镇上没有任何人能得到祝福和幸福。以“祝福”为题,也潜隐着作者的精神寄托,希望人们早日摆脱封建迷信观念的束缚,真正从精神上解放和觉醒。
④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4.第一处先说人名,后下命令,语气较为缓和;而第二处先下指令,后说人名,可见四婶慌忙之至、忌讳之深,也可见四婶态度严厉之极,说明这个时候的祥林嫂被嫌弃之深,这也给这位可怜的女性增添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因为祥林嫂已经捐了门槛,她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干净的人了,所以动作非常麻利。可是大家却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四婶,从这一个小细节可以窥探出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是众人合力酿成的。
“你放着罢,祥林嫂!”这句话言辞虽简,分量却很重,捐了门槛的祥林嫂仍不能赎罪,它宣告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5.(1)比喻。突出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胆小、恐惧、怕见人的心理状态。
(2)拟人、反语。和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揭露了其草菅人命的本质。
(3)顶真。不但表达紧凑,语言连贯,而且突出了鲁四老爷虚伪、顽固守旧的性格。
(4)反复。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6.(1)“空的”“下端开了裂”,是定语后置(倒装),表示强调,突出了祥林嫂忍饥挨饿和沿街乞讨的悲惨境况。
(2)用了感叹句、疑问句和设问句式,表明“我”先是惊异,后是支支吾吾,怕负责任的心态。
微任务
鲁迅塑造“看客”形象的主要目的是批判封建思想和殖民主义对中国百姓心理的毒害。但是当今社会,依然有一些人,素质不到位,道德不完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存在问题,在社会急需的时候冷眼旁观,甚至风言风语;在应该积极投身、踊跃参与的时候,只是观望;在矛盾发生的时候,津津有味地围观做“看客”。这种行为,不利于公民的自身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