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作者知识
施耐庵(约1296—约1370),祖籍江苏苏州,后迁居江苏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自幼聪明好学,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背景知识
(1)《水浒传》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期,即宣和年间(1119—1125)。当时宋朝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滥用奸臣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百姓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以致盗贼四起。《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聚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支队伍。
(2)林冲相关故事背景
高俅的义子高衙内为霸占林冲之妻,与陆谦等设下陷阱。林冲误以为比试宝刀,便携带心爱的宝刀到了白虎堂,遂被扣上图谋不轨的罪名,发配沧州。高衙内暗中收买董超和薛霸二人在发配途中棒杀林冲,被一路暗中保护的鲁智深识破奸计并救下林冲,鲁智深本来要杀掉两人,可林冲还为董、薛二人求情。林冲受柴进厚待,并在与洪教头的比武中取胜。来到沧州后,他又用钱买通差拨、管营,加上得柴大官人关照,才免挨一百杀威棒,被派去天王堂当看守。林冲深感“有钱可以通神”。但步步忍让的林冲并没有换来风平浪静,高衙内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就此结束。
3.名家评点
(1)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金圣叹
(2)林冲真天相者哉!钱买董超、薛霸打不死,钱买管营、差拨烧不死;柴进送他些钱可以逃生,自己撒散些钱可以逃生;他人用钱害不得,自己用钱却救得;钱固有灵不灵也。李小二无钱,令妻阁后听说话,也可救得;自己不使钱,雪中庙前听说话,也可救得。不宁恨是,雪压草屋,而先沽酒;火烧草场,而先宿庙。每到山尽水穷,便两入天引手,古今豪杰处患难,从无如此凑巧。——王望如
(3)林冲早期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他具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及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鲍鹏山
4.知识链接——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章回体小说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单句的)作回目,概括这一段落的基本内容。四大名著便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明清至近代,中国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章回体的形式。现当代的一些通俗小说也仍在沿用此种形式。
5.读准字音
(1)赍发(jī) (2)酒馔(zhuàn)
(3)尴尬(ɡān ɡà) (4)防噎(yē)
(5)洗漱(shù) (6)絮烦(xù)
(7)彤云(tónɡ) (8)仓廒(áo)
(9)迤逦(lǐ) (10)央浼(měi)
(11)剜(wān) (12)迸出(bènɡ)
课时1 北宋末年,山神庙外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情节内容,分析林冲的形象。2.探究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北宋末年,风雪之夜,沧州一山神庙外,发生了一起命案,死者为高衙内的手下陆虞候、富安,以及当地牢狱的差拨。凶手初步被认定为原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现组成调查小组还原案件经过,分析案件内容,填写“案件调查表”。
活动一 调查案件经过,了解其“有预谋”性质
1.为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你精心做了调查。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现场调查表。
现场调查表
案发地点和环境
死者身份
嫌疑人身份
死者和嫌疑人之间的关系
证人
(2)你通过街访得知林冲在沧州有个比较熟悉的故人李小二,两人近几日接触较多。
找到证人李小二,讯问他们的关系和他所知道的有关林冲的事情。尝试替李小二写出符合事实和身份的证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根据李小二的证词以及走访勘查,首先得知林冲行踪这一明线,然后得到陆虞候设计陷害林冲这一暗线;原来这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暗害和不得已的“反杀”。请还原案件发生过程。(请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形式概括横线处相应的情节)
活动二 山神庙案件嫌疑人林冲专项调查
2.林冲不知所踪,但沧州却留下他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经常有“从此”发生了变化的例子,林冲就是其中的经典。林冲的性格在山神庙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之前是“忍”,之后是“狠”。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表现及形成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冲的主要性格是“忍”与“狠”,他的其他性格也很丰富。如果再用两个字概括其性格中的两个侧面,该用哪两个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设想血案能否避免,林冲能否避害
4.陆虞候、富安、差拨三人放火点燃草料场后,直奔山神庙来。假如他们用手推门的时候,并不是“再也推不开”,而是“一推即开”,一下子看到了庙里的林冲。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情节?血案能否避免?林冲能否安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林冲是一个善良、循规蹈矩、有光明前途的人,却在没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最终家破人亡、被逼上梁山。这一巨大悲剧有何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2 分析小说的环境、细节和语言艺术
学习目标 分析小说中“风雪”和“火”的作用,体会语言艺术。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它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开设《水浒传》艺术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研究课,感受其高超的写作艺术。
活动一 赏析环境描写中的“风雪”与“火”
1.小说中对“风雪”的直接描写主要有三处,请分别写出其作用。
直接描写 作用
第一处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第二处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第三处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课文中不仅多次写“雪”,还多次写“火”,请写一篇简评,赏析关于“火”的描写。(不少于3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天飞雪,四野无人,身处寒冷的山神庙,处于人生的最低谷,林冲感受颇多。假如林冲也发朋友圈,会写下什么?可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写一段抒情性文字或一首诗。
课文相关内容: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赏析细节描写
4.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非常丰富、细致的,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请找出课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赏析人物语言
5.下面每组人物语言中,一句来自小说《水浒传》,一句来自电视剧《水浒传》,你认为哪句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请说说理由。
(1)(小说)陆谦:“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
(电视剧)陆谦:“多亏了管营、差拨设了好计啊!”
(2)(小说)陆谦:“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电视剧)陆谦:“捡他的骨头回东京给太尉交差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祥林嫂与林冲面对社会现实环境作出的反应及事件结果,思考:他们在现实环境中能否依靠自身摆脱悲剧性命运?
现实环境(现实事件) 对此反应 事件结果
祥林嫂 ①第一任丈夫去世。 ②被迫改嫁。 ③第二任丈夫、孩子相继死去。 ④生存环境日渐恶劣,柳妈还预言了她死后的悲惨命运。 ⑤无法改变“再嫁寡妇”的身份,为此受尽冷眼和嘲笑。 ①逃出婆家,勤恳工作,寻找出路。 ②坚持不嫁,哭天抢地,撞破了头,试图以死明志。 ③选择回鲁镇讨生活。向鲁镇的人倾诉自己的痛苦。 ④省吃俭用“捐了一条门槛”,希望能赎清自己的罪过,并在心头重新燃起希望。 ⑤日渐消瘦,无法专心干活儿。 ①被婆婆绑回,并被对方堂而皇之地支走工钱。 ②安分度日,选择顺从。 ③鲁四老爷家嫌弃她“再嫁寡妇”的身份,不让她参与祭祀,鲁镇的人还嘲笑她的伤痛。 ④四婶依然不让她触碰祭祀的东西。说明“捐门槛”还是无法洗刷自己的“罪过”。 ⑤遭到雇主的嫌弃,被赶走;沦为乞丐,最终在众人忙于祝福的年关无声地死去。
林冲 ①被高衙内诬陷,刺配沧州。 ②初到沧州,听李小二说陆虞候等人尾随而来。 ③改去看守草料场。 ④听闻歹人的奸计。 ①心有愤恨,但无能为力,只好接受。 ②到处去寻一把尖刀,却未寻得 ③没有多想,默默顺从。 ④怒从中来,拔枪杀贼。 ①踏上去沧州的路途。 ②不多作计较。 ③认真交接、清点和看护。 ④挑起花枪,赶赴梁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课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时1 北宋末年,山神庙外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案
情境任务
1.(1)
现场调查表
案发地点和环境 山神庙外,风雪之中
死者身份 陆虞候、富安(高衙内手下);差拨(当地负责看管牢狱囚犯的公差)
嫌疑人身份 林冲,原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因得罪了高太尉被刺配沧州,现工作是监管山神庙附近一草料场
死者和嫌疑人之间的关系 林冲与陆虞候曾为多年的好友,富安曾多次参与陷害林冲之事,林冲与差拨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证人 李小二夫妻
(2)①小的李小二,在沧州开个小酒馆讨生活。林教头原是俺的恩人,当初俺在东京讨生活时,林官人就没少帮衬我,一次我因犯了案要送官司问罪,是林教头赔了钱财才让俺免于官司。后来俺自己投奔到沧州做了伙计,至今本本分分过日子。
②约是一月以前,没成想在街上碰上恩人,才知他受了官司,来沧州看管天王堂。念着恩情,小人夫妇常送些汤水来营里给恩人吃,也时常替他浆洗缝补衣裳;恩人也经常拿些银两给小的做本钱。
③一天小人夫妇在店里听见两个尴尬人跟管营和差拨商量事情,隐约听得“高衙内”“结果了他”之类的言辞——小人自知这事与恩人有关,怕恩人有难,不敢怠慢,慌忙告知。恩人登时气急,出门买了尖刀,四下去寻。那几日,真是吓煞小人了,还好恩人寻个三五日没找见,也就不大在意了。
④之后,恩人得了看管草料场的差事,俺还替他高兴,觉得他得了好差使。但是恩人有些疑惑这好差使,俺还宽慰他不要疑心。吃了几杯酒后俺们也就别过了。本来想过几日再来看他,没成想出了这等残事,不知恩人生死啊!
(3)①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②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③林教头杀敌奔梁山 ④陆虞候观火说真相
2.(1)“忍”的表现及原因:①“忍”就是忍辱负重,随遇而安。林冲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与李小二说到此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而后管营派他看守草料场,林冲虽然心有疑虑,但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做了长久打算。他看到草料场里的草屋四下里崩坏了时,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说明在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薄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②原因:这固然有林冲性格懦弱的一面,更主要的是为了说明他对生活十分渴望,渴望与妻子一起过安稳、幸福的生活;对司法、对体制尚存一丝幻想,幻想未来刑满释放,与妻子团圆,重获生路。
(2)“狠”的表现及原因:①“狠”表现在他杀三人的动作与语言中。②原因:忍无可忍,愤怒到极点才爆发。
3.(1)“善”,极其善良。如对李小二的救助,为李小二考虑等。
(2)“细”,极其谨慎细心。如他离开草料场,担心有“火炭延烧起来”,他的动作先是“搬”,再“探”,后“摸”,表现了他的细心。(3)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性格。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林冲先是“大惊”,要“教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
4.(示例)情节一:林冲和三人都会大吃一惊。三人的置林冲于死地的阴谋诡计就不能赤裸裸地说出,林冲可能不会那么愤怒,可能会饶他们一命。
情节二:林冲抓住三人捆了,逼问出他们的杀人计谋,然后杀掉了他们。
情节三:三人老奸巨猾,再一次用语言蒙混林冲放松警惕,让林冲放过了他们。
但是无论哪种情节,林冲最终都不会避开被毒害的结局。恶人一定会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5.①凸显当时的社会黑暗,官逼民反。②在专制统治下,底层百姓诉求无门,要么做顺民,有时连顺民都无法做,只得变成暴民,变成打家劫舍的“好汉”。③启人深思:为什么那个社会让好人变坏,善人变恶?
课时2 分析小说的环境、细节和语言艺术
情境任务
1.第一处:①为高潮的出现勾画了气象森寒的情景;②“卷”为下文写雪压倒房屋做了铺垫。
第二处:不仅突出了风猛雪大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
第三处: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浓烈的气氛,一场冲突即将拉开帷幕。
2.“火”的具体描写,与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一大篇文字之中,“火”推动情节发展,也推动林冲性格渐渐转变,以至于最后发生突变:①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烤火。这个老军与林冲进行交接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褥,就生起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云,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的火炭引起的。
②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短短的一句话,说明了“火盆”“火炭”“火种”的情况,表明火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儿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后来烧起的大火,绝不是由“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人在纵火。
③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时,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明火顿时在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
3.(示例)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长天茫茫,北风啸啸,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一把刀,一杆枪,无路走江湖,今却彷徨。
4.(1)文中细致地描写了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了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3)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中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5.(1)前一句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前者有居高临下之语气,说明三人中陆谦的地位最高;后者有感激之意,不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2)前一句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前者有向上司邀功显能,好再向上爬之意;后者有应付交差之感,不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群文任务
①在现实环境中,他们是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悲剧性命运。无论是祥林嫂还是林冲,都曾经尝试过用各种方法来让自己的命运“走上正轨”,但最终都走上了与最初的期待截然相反的命途。
②祥林嫂尝试过逃离婆婆的压榨,却被无情地抢回;祥林嫂不愿改嫁甚至撞得头破血流,但终归无法摆脱他人的安排;后来踏实过着改嫁的日子,夫死子亡后,夫家的大伯竟然“理所当然”地收走了房子;为了摆脱柳妈对她死后命运的恐怖预言,她花光积蓄捐了一条门槛,却依然听到鲁四婶的大声惊呼“你放着罢”。她永远得不到所谓的救赎。她服从过,也反抗过,但是反抗再嫁也好,捐门槛赎罪也罢,无不渗透着她自己对于礼教文化的刻在骨子里的认同。她反抗再嫁,不是出于她爱自己的丈夫或者反抗婆婆对她自由的控制,而是她害怕成为一个“事二夫”的失节女人;她捐门槛,更是说明她认同自己再嫁寡妇身份有罪,但她并未质问罪从何来。所以,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她都只能任由背后的巨大推手将她推向悲惨的命运深渊。
③林冲的命运必然性就更加明确。林冲理解居高位者对于下层人民的压榨,他甚至认同满是诬陷栽赃的荒唐法律,走上被流放、刺配的道路。他一次一次地妥协忍让,但从未换来上位者的丝毫宽容,他遭遇的陷害、暗杀,从未停歇,他除了手刃仇家、落草为寇,别无他法。假设没有风雪、没有山神庙、没有酒、没有火,那扇门一推即开,林冲依然无法避免被害。在极端残酷的社会中,人的力量如此渺小,他们不仅无法反抗,甚至妥协、顺从后亦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