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基础通关
一、课内建构
1.下列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捷(jié) 弄(nòng)堂 绞(jiǎo)肉 薪(xīn)金
B.咳嗽(suo) 嘱(zhǔ)咐 悠(yōu)然 草率(shuài)
C.阖(hé)眼睛 抹(mǒ)杀 校(xiào)对 喘(chuǎn)着
D.调(tiáo)羹 疙(gē)瘩 吩咐(fù) 白萨(sà)萨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学生都不以为然,觉得没必要较
真,慢慢地就会自然改善。
B.这篇文章虽然文笔有待提高,但结构安排还是差强人意的。
C.很多作家满足于写个故事就可以了,但是写得随意和草率,而且
他们对生活、素材没有提炼,没有概括。
D.爬行健身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它起源于华佗的“五禽戏”,通
过模仿动物的爬行动作,以达到健身的目的。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
(2)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 )
(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从体裁上看,《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散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回忆,抒发作者对作为“普通人”的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C.《回忆鲁迅先生》和其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都是写作为革命斗士的鲁迅先生怒目金刚的一面。
D.文中说“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这表现出鲁迅先生不惧怕死亡的淡然和争分夺秒工作的勤奋。
二、课外提升
5.下面这段话中的句子顺序乱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
如今,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6.石家庄某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走近作品】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篇课内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推荐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名句启迪】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谈谈自己的感想。
①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3)【活动三:推介鲁迅】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设立了《文人风骨》专栏,上一期推介的是闻一多。请你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一段话来推介鲁迅。
【示例】闻一多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沥尽心血传承民族文化,白话新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是他治学路上的不朽丰碑;闻一多更是伟大的民主战士,为了祖国的命运奔走呼吁,为了让“死水”泛起涟漪,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用他的言行诠释了文人的铮铮风骨。
阅读突破
一、课内建构
阅读《回忆鲁迅先生》选段,回答7—9题。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A.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B.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7.请你给这几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副词总是有着奇妙的作用。请你说一说画线句A连用两个“还”字有什么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用词精妙的角度赏析一下画线句B,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提升
阅读《忆王力先生》,回答10—12题。(8分)
忆王力先生
吴宝三
①我出生在松花江畔一个小镇的贫民家庭。贫困,却乐观向上。少年不知愁滋味,我没有一丝忧愁,让我忧愁的是似有一面高墙,张望外面世界的目光被挡得严严实实。从小学读到初中毕业,我分不清大学里什么是文科,什么是理工科,不知道何谓院系。直到1960年代,我到一个县城里读高中,常常去县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读报看书,始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
②1970年代,我有幸迈进北大的校门。在杨柳依依的未名湖畔,当我第一次见到中文系王力教授的那一瞬间,居然激动得流泪了,湖畔高耸的博雅塔被泪水模糊成一团云雾。翌年秋天,我再次见到王先生,是在学校西门附近的稻田地里。那日,文学专业的马振方老师领着同学们在稻田地里拔草。我有关节炎不能下水,所以分配我和几个女同学在路边把杂草堆放在一起,然后用三轮车运走。马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幽默风趣,称我们不能下水田拔草的为海上陆战队。这时,只见马老师快步从地里走出来,和迎面走来的一个人很客气地打招呼。我抬头仔细一看,此人竟是王力先生。近距离细细端详,老先生不像南方人,倒像地道的东北大汉,身材高大魁梧,完全谢了顶,红光满面,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他向马老师微微笑了笑,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便分手道别。马老师告诉我,这是咱们系的老师王力先生,你看他一脸严肃,其实平易近人,对学生也很随和,从来不发脾气。马老师开玩笑道,一个人的学问,谢顶程度和胡须长短大概是衡量的标准,头发越少,或胡子越长,就越有学问,中文系的王力先生和哲学系的冯友兰先生可为例证。大家听了这番话,都会心地笑了。
③王力先生的著作我看得不多,但他热心培育学生、爱护学生的事我早有耳闻。20世纪60年代,苏联曾翻译出版王力先生的《汉语语法纲要》,先生和三个青年助教一起,共同翻译苏联汉学家写的占全书一半的长篇序言。先生懂法文亦懂俄文,他多次改动,最后统稿交付出版社出版,将所得翻译稿费让三个助教平分。我入校之时,这位教授还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但那炯炯的目光,依然透出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后来我们认识了,我同他虽是师生关系,但见面了也不过相互点一点头。在校期间,我曾参加《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一本厚厚的大样,每天从早翻到晚,看得昏头涨脑。在修订过程中,我摘录几处自以为不妥的条目注释,想找个机会,避开一些人的耳目去请教王先生。
④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在32楼学生宿舍门口,传达室的电话铃声响了,看传达室的川岛先生接起了电话。川岛本名章廷谦,著名教授,鲁迅先生的忘年交。我读过川岛先生的《和鲁迅在一起的日子》,对这位老前辈肃然起敬。先生接电话后,准备上楼去喊一个同学听电话,我正好碰上胖胖的他吃力地爬楼梯,便请他回传达室,我替他去叫人。当我走到四楼楼梯的拐角处,居然迎面碰上了围着厚厚围巾的王力先生,我赶忙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卡片,一边请教问题,一边警惕地环顾四周,生怕被人看见打小报告。王力先生听得十分认真,逐一作了解答,我道了一声“谢谢”,一向神情严峻的老先生,嘴角微微露出了一丝笑容。因为提问题而耽误了叫人,我向川岛先生和那个同学道了歉。
⑤王力先生是一级教授、学部委员、语言文字大师,但从未因我提出的问题幼稚而不屑解答。1986年先生辞世,得知这个消息,我的心情颇为沉重,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北大和先生相处的往事,想起有一些字、词、成语、语法等未来得及向先生请教。北大,永远的北大,哪怕在梦中,师长王力先生的音容依旧是那么清晰。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2日,有删改)
10.选文第①段“让我忧愁的是似有一面高墙”一句中,“高墙”具体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从写作手法角度简要分析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第③④段表现了王力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达标
13.故乡是鲁迅作品中的重要元素。百草园中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故乡里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鲁镇上曲尺形的大柜台,喝酒的短衣帮等形成了鲁迅作品中独特的风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河北作家张楚在谈到文学创作时,也提到了故乡的影响。他说:“我喜欢故乡的热闹、欢愉,喜欢亲情、友情弥漫的氛围。”张楚认为他的小说中总有一种温暖的底色,这种底色恰恰源自故乡的滋养。你的故乡有哪些独特的风景或风土人情呢?又给了你怎样的滋养呢?请你写一写。(不少于100字)(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1)动作描写
(2)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3)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4.C
5.A
6.(1)示例:《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不识字却给鲁迅买来《山海经》,阿长粗俗好事却又有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她是童年鲁迅眼中偶尔可憎但时常可爱的长妈妈,在这篇文章中你可以认识到一个鲜活的、充满人情味的阿长。
(2)示例一:第①句告诉我们学习的内容要广泛,要博采众家之长为我们所用。如果只学一种知识,就会觉得枯燥。
示例二:第②句告诉我们做事情贵在坚持,即使速度慢,稍有落后或者失败,都不要紧。只要继续坚持,就能达到目标。
(3)示例: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对敌人,他横眉冷对,棱角分明;对后辈,他甘于俯首,用心提携。他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硬骨头,他更是人民可敬可爱的忠厚长者。他身上极大的反差恰是对文人风骨的最好诠释。
7.示例:鲁迅先生深夜写作。
8.“还”是仍然的意思。这句话连用两个“还”字,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之长,工作之投入和辛苦。
9.“整整齐齐”“压”“站”等词,写鲁迅先生的书桌被收拾得很有条理,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性格严谨,工作有条理、一丝不苟。
10.“高墙”指闭塞的知识环境。
11.运用了侧面描写,引用马老师的话,使王力先生随和、平易近人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具有说服力,使回忆王力先生的文章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12.关爱学生,充满正气,平易近人
13.示例:我的故乡坐落于冀中平原。这里有一望无际的碧绿原野,有浩如烟海的金黄麦田。要说最独特的风景,还当属红色圣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群山之间,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出别样的生机。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曾在此谋划新中国的蓝图。如今这里被我们称为“红色革命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