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新课导入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标题以问句的形式呈现,既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又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呼饱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通讯的特点有:
◆报道详细深入。这是通讯区别于新闻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讯报道新闻事实,一般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等做具体描写。
◆注重思想意义。通讯一般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还特别讲究主题的开掘。
◆强调形象说话。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
◆突出评论色彩。写作通讯时,作者的观点鲜明,一目了然。
知识卡片
摁( ) 掰
坚韧( ) 淳朴( )
谦逊 覆灭
过瘾 豁亮
犁耙( )
èn
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并读准下列字音。
rèn
chún
líbà
字词清单
词语集注
_______:纵容,不加约束。文中指不受约束。
_______:坚固有韧性。比喻意志坚定顽强。
_______:谦虚恭谨。
_________:千秋万代,形容延续的岁月非常长久。
_________:(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_______:宽敞明亮。
放纵
坚韧
谦逊
千载万世
永垂不朽
豁亮
整体感知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并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为了支援正在浴血奋战的朝鲜人民,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具有现代技术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保家卫国
作者为什么认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呢 课文中有一段笔墨集中对他们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请你找出来。(用原句回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1.“最可爱的人”这是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极高的赞誉,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出关键信息,概括文中与“最可爱的人”有关的三个事例。
(锦囊1:谁+哪里+做了什么)
(锦囊2:地点+事件,为每个事例拟个小标题)
品读全文
松骨峰战斗、火中救朝鲜小孩、防空洞聊天
2.细读三个事例,理解最可爱
三个事例中,哪个事例的哪个地方给你的感触最深,请找出来读一读,做好批注,同组交流,随后分享。
句式:我对( )感触最深,因为( )
锦囊3:可关注人物、环境描写、用词或、句式;还可关注标点、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们的可爱体现在哪里?
①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仍“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这种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最可爱。
②战士们身上被汽油弹烧着了火,仍然不后退,而是带着呼呼的火苗扑向敌人,这种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最可爱。
③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打死了300多敌人,使得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种坚守阵地、宁死不屈的精神最可爱。
④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这种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牺牲精神最可爱。
第5段关于松骨峰战斗的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①作者注重对战场环境的具体描摹,渲染紧张、激烈的氛围,使人如临其境。
场面 具体语句 赏析
战斗
打响
敌人
进攻
战场
情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阻住敌人”
“用了32架飞机……汹涌卷来”
“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阵地烧红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
突出了战斗时的紧急状态。
精确到参战飞机、坦克的数量,具体说明敌方优势。
用了两次“红”字,赋予场景色彩感,将战场火光冲天、血流满地的场面一下子凸显出来。
②作者注重人物描写,特别是对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使读者如见其人。
场面 具体语句 赏析
志愿军与敌人战斗
“他们把枪一摔,……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摔”“扑”“抱”等动词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在子弹打光后仍战斗不止。
战斗结束后烈士们的遗体姿势
“有抱住敌人腰的,……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抱”“掐”“摁”“倒”“握”“衔”“扣”等动词定格了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场面,体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的事例中,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了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之处,试简要分析。
描写方法 具体内容 分析
环境描写
“火又盛,烟又大”
写出当时环境的危险。
描写方法 具体内容 分析
语言描写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对朝鲜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这是他救朝鲜儿童的思想基础。
动作描写
“踹开门,扑了进去”“先摸着一个大人,……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踹”“扑”“摸”“拉”“抓”“跳”等动词,形象写出他一心抢救群众、不顾个人安危的优秀品质。
(续表)
通过防空洞谈话中的三问三答,说说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体现在哪里。
一问 你不觉得苦吗?
一答 苦,但为人民的安宁幸福受苦值得。
二问 你想不想祖国啊?
二答 想,但要完成祖国人民的托付。
三问 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三答 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
高尚的
苦乐观
高度的
责任感
崇高的
荣誉感
这种对祖国的热爱、高尚的幸福观和强烈的使命感,最可爱。
作者在回忆这篇文章的创作时说:“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作者于是用了文中的三个事例来表现战士们的“可爱”,请同学们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典型在哪儿?
第一个事例是英雄群体形象,第二、三个事例是个体形象。三个事例从战斗、救人、思想上分别表现了战士们的可爱,具有典型性。松骨峰战斗写的是与敌人作战,表现的是对敌人的恨,能体现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救儿童表现的是对朝鲜民众的爱,能体现志愿军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的“三问三答”表现的是志愿军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能体现志愿军战士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章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志愿军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就是实现任务的例证,所以应放在首位;马玉祥救儿童体现的是战争的另一面,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是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应放在第二位;最后一个事例旨在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它是志愿军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所以应该放在最后写。
如何理解文中运用设问和反问的语句?
强调了语句所表达的观点,给读者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
作用:
强调、突出
例句: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句)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句)
深入探究
作用:
引出作为对照和衬托的另一种观点,从而更有力地论证主旨。
例句: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通过批评反面的看法,引导读者从具体事迹中深入体会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格和伟大功绩。
谁是最可爱的人
抒发感受: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议论、抒情)
具体说明:三个典型事例
(记叙)
松骨峰战斗(革命英雄主义)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
呼应开头: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议论、抒情)
歌颂赞扬
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激励大家热爱最可爱的人,并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主旨归纳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可爱的人”,如抗击新冠疫情的医护人员。请你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崇敬之情。
语言运用
写作策略
①记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
②抒情和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做到“画龙点睛”,自然贴切;
③抒情和议论要言简意赅,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中心的表达。
写作实践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无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冲在抗疫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最需要他们,他们就战斗在哪里。有人长期戴着厚厚的防护口罩,摘下口罩后那满是勒痕的脸触目惊心;有人在高温天气下身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坚守在岗位上,防护服下是湿透全身的汗水……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每个场景都足以让人动容。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抗疫医护人员的赞美之情。
课外搜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从中选取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例,与同学交流。
找出以前写的作文,看看选择的事例是否能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典型事例的数量是否合适,然后进行修改。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