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课《点线面》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课《点线面》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2-29 16: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点线面》美术课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首先根据《艺术课程标准》,本科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点、线、面的造型特点,掌握点、线、面的造型方法,并运用点、线、面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围绕题材,提炼主题,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本教材中选入了于生活相关的各种图片,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干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经过一年多的培养,绘画表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本课深入的引导,使学生简单运用点、线、面组合规律来表现身边事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识不同的点、线、面,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在体验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变化的形式中进行装饰,尝试用重复、穿插、均衡等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感受美能力。
情感态度于价值观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欣赏中感受点、线、面的变化,尝试用手工绘画或拼贴设计点、线、面设计。
难点:懂得运用重复、穿插、均衡的效果表现点、线、面额组合变化。
教学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2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铅笔,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颜料等。
学习过程:
引导阶段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图片:《倒立的人》 并提问: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在视觉方面得到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副画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作者运用点、线、面的自由组合,以略带具象的装饰形象构成一幅具有抽象意味的画。这幅画造型单纯、自然,色彩干净、明亮。(欣赏中,指导学生从中体会点、线、面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
出示课题:点、线、面是我们绘画中的好朋友,生活中点、线、面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吧!(板书:点、线、面)
探索新知
活动一、摄影作品欣赏,感受点、线、面在作品形成的视觉美感。
雨点:一场大雨过后树叶上,蜘蛛网上都留下了晶莹剔透的小水珠。这些大大小小的小水珠就像一颗颗小点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停在电线上的麻雀:这是我们最常见的点和线的结合啦!这些小马麻雀有的聚在一起有的分散开来,这些大大小小有聚有散的点组合在一起,看起来真有趣。
斜拉桥:斜拉桥有我们熟悉的平行线,由长线到短线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大桥由近向远延伸。
罗平梯田:云南的罗平梯田是当地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它展示给我们随意流畅的曲线,时而重叠,时而平行,纵横交叉;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它们时聚时散,为我们勾勒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提问: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点、线、面吗?(学生欣赏,观察,感受,思考并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原来,点线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艺术来源
于生活。艺术创作也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是绘画,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点线面,接着观察一组大师的绘画作品,大家找找作品中的点线面。
活动二、介绍点、线、面的知识以及关系(观看课件,直观的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点:细小的痕迹,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元素(比如小小的圆点,桃心,三角形等),活泼、小巧、形状各异
线:运动中的点或两点形成线,大致分为直线和曲线(比如波浪线,螺旋线,直线,锯齿线等),灵活,千变万化
面:扩大的点形成面,封闭的线形成面,分为有规则的面和不规则的面。,块头最大
(板书:形状各异,千变万化,块头最大)
点、线、面的关系 :一个一个小点排在一起连成一条线,线和线排在一起组成了面
活动三、引导欣赏作品
草间弥生的《南瓜》,画面中作者用了大小不一样的点,有的地方排的很松散,有的地方排的很紧密,把南瓜身上凹凸的感觉表现出来了,看来点的大小和疏密关系能让我们感受不一样的关系。(板书:疏密,大小)
吴冠中的《梯田》,画面当中作者用了粗细不一样的线条,有的地方排的很紧密,有的地方排的很松散在加上一些点点,一幅美丽的画出现在我们面前啦,原来线条的粗细和疏密关系也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板书:粗细,疏密)
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粉色的音调》,《几个圆圈》,这两张作品当中画家用了大小、形状、色彩都不一样的面互相的重叠和穿插,产生了丰富的效果,给我们无限的联想。看来面与面的重叠和穿插也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画面效果。(重叠,穿插)
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风景》:小作者用层径的鲜艳色块表现出了自己心中的风景,近处的折线表现出正在生长的草丛,橙,黄相见的色块表现出野花盛开的山坡,绿色的点表现出远处山上的小树。作品中不同的点、线与色块的结合,使画面充分丰富,富有节奏变化,留给欣赏着想象的空间。
《奇怪的脸》:小作者用拼贴的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头扎小辫儿的孩子的形象,整个画面主体人物突出,夸装概括的人物造型,叠加组合的拼贴方法,使画面生动有趣。
小结:点线面自由组合,均衡分布,融入想象,能使画面变得丰富有趣。
提问:看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觉?他们主要用了什么造型元素?通过作品的欣赏,谈谈点、线、面给我们的不同的感受。(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教师示范
美术创作实践
要求:
1.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式,创作一幅由点、线、面组合而成的作品。
2.注意作品中点、线、面的分布,发挥你的想象,使作品变得富有趣味。
3.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名字,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作品
多元展示评价
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讲台展示,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最棒?
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优点,甚至扩大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会带领学生以回顾的方式对本课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体验美术创作的美好。
并且留一个扩展延伸的作业,用废旧物品制作一幅点、线、面的手工作品,感受美术和生活相联系的乐趣。
板书设计
点 线 面
点:形状各异 疏密,大小
线:千变万化 粗细,疏密
面:块头最大 重叠,穿插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点、线、面”,学习运用点、线、面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由此我利用大师作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通过对基本元素的了解,让学生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点、线、面随处可见,恰当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的特感受,赋予点、线、面的艺术生命力是解决教学重点的要点。
通过与学生共同努力,学生们已经能使用点、线、面去表现自己的想法,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大的障碍就是线条的流畅性,在用笔时经常会有学生因为胆怯怕画错,所以不敢大胆下笔。这时我就会通过示范教给学生一些弥补错误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后逐渐的会克服障碍,下笔肯定,一气呵成,从而越来越喜欢这种绘画形式,并能够去认真体会绘画过程中的乐趣。
美术作业的评价:
美术作业的评价,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的评价,课后作业的评价,以及家庭作业的评价。课堂练习作业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反映学习效果的一个点,只要孩子达到教学重难点的最低要求就可得分。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时间较为充分,我们从构图、线条、色彩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学习态度也是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按时上交、补交的,和不交的我们都有区分。
1、按时上交,且构图美观、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得5分。
2、按时上交,构图美观,但色彩搭配有些欠缺,得4分。
3、未按时上交,补交的但构图美观,色彩搭配合理,得4分。
4、按时上交,但作品质量一般,得3分。
5、按时上交,但作品质量较差,得2分。
6、未按时上交,补交的且作品质量较差,得1分。
7、不交的,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