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7 23: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运动 学科 地理
课型 章节名称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学时 2-3
目标确定依据 课标 分析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材分析 第二节主要讲述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公转的特点和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分布。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的事实早已耳熟能详。如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很容易忽略自己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从而忽略重要的科学探索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知道五带的划分界限和五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及昼夜更替现象。 能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能用地图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
评估任务 通过提问、图片引起学习兴趣,导入本节内容。采用构建主义理论,给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判断、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启发式,让学生归纳出地球运动的规律和产生的现象。
学习策略 自学、互学、展学 比较法 归纳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环节设计)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评估要点 (评估要点就是评估任务的分解)
目标导入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1.导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平时时分懒惰,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说:今天某某的作业也完成得十分好。 2.提问: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出来的?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太阳可能从西边出来吗? 1.自然反应:好难得呀,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2.全体齐答:从东边出来,不可能从西出来。
活动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播放多媒体: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 提问:大家知道太阳每天十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去的吗? 引导学生讨论太阳为什么每天都会东升西落。 继续提问:呢么为什么会有天黑与天亮呢? 引导学生利用手电筒和大地球仪,到讲台上做昼夜形成天黑与天亮这一自然现象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拨动手中的小地球仪,让地球仪旋转起来思考:太阳为什么每天都有东升西落呢?白天和黑夜为什么在 永远不停地相互交替呢? 地球运动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西落周期24小时一天为24小时旋转中心地轴(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
出示“总结表格”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结论填写。 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纽约两个地点,要求: 估算它们之间的大致经度差。 读图1.17说出纽约与北京的时间有什么差异?用地球仪演示,纽约即将进入什么时间,北京即将进入什么时间? 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成都,用手中的地球仪实验演示说明成都与北京,哪个先天亮?并解释时间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再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纽约、开罗阿拉斯加(美国)四个地点,估算出它们之间的大致经度差。并作思考:当北京市傍晚时纽约、开罗、阿拉斯加四处分别大约是什么时候? 引导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 如果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反常现象? 如果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会有什么特殊现象? 观察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组合运动的多媒体。 齐答:东升西落。 讨论结果:地球的运动。 热烈讨论,意见不一。 师生共同演示实验,讨论形成原因。最后明确: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就是白天,照不到的那一半就是黑夜。 做实验并根据老师的提示作思考与分析,最后解释原因。 在教师的引导下填表结表。 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纽约两个地点。 ①回答:北京与纽约的经度大约相差180度。 ②在地球仪上做演示,回答:时间大约性差12个小时,当北京为傍晚时,纽约为黎明,北京即将进入白天。 通过实验明确;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所以每天都有天黑天亮,同时产生了正午、傍晚、子夜、黎明等时间差异;北京在成都的东方,比成都先天亮。 思考后明确:它们的经度大约相差90度,时间大约相差半天,而开罗位于北京西方,后天黑,阿拉斯加(美国)位于北京东方,先天黑,所以纽约、阿拉斯加、北京、开罗四个地点大约分别是黎明、正午、傍晚、子夜。 通过实验回答: ①昼夜不再交替,昼半球始终是白天,夜半球始终是黑夜。 ②太阳会从西边出来。
活动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引导学生查阅日历。 引导学生讨论四季中自己影子的变化。 板书:地球的公转。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公转。(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 让两位同学做地球公转实验:一个举“太阳”(小地球仪)、一个举“地球”(大地球仪)。提问: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倾向有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拨动手中的小地球仪,一边实验一边思考:地球是怎么公转的? 出示表格“地球公转运动特点”。仔细观察学生的演示实验,听取其理由。按学生的分析板书(填表)。 地球运动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旋转中心太阳(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变化( )转动特点地轴始终倾斜,并指向北极星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在日历上找到二分二至日,看看二分二至日大致是什么时间。 讨论:一年四季中,每天正午时分,自己的影子都一样长吗? 观看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和太阳公转。 看同学们的公转实验,讨论后回答:地轴的倾斜角度不变,且始终指向北极星。 实验并思考。 一边做实验,一边按照下表的提示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将结果填入表格,再和老师填写的内容对照。 地球运动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周期旋转中心产生的自然现象转动特点
活动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提问:既然地轴的倾斜角度不变,且始终指向北极星,太阳始终照在赤道上吗?(板书:四季的形成) 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读图看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范围内移动。引导其思考:太阳直射的至北点和至南点在哪里?请四位同学分别代表一个太阳,在五个不同时候直射地球,把本图演示出来,并说出太阳的直射点。 引导学生根据图思考并讨论下述问题:⑴太阳直射哪条线时,那天的正午,自己的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又最短?⑵北半球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在二分之二日有何不同?⑶季节是怎么划分的?⑷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有什么不同?⑸北半球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时候黑夜长? 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回答一些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用实验验证一下。回答:不是。 积极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看图积极思考讨论,作出回答。 积极思考并解释,最后明确: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移到北回归线时,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正处于盛夏季节,南半球相反;当太阳直射地球的中央----赤道时,既是春分和秋分,此时昼夜平分;当直射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为冬至日,这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正处于寒冬季节,南半球相反。
活动四 板书:五带的划分。接下来板图 讲述:极昼现象是指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上,从而出现连续白天的现象;极夜现象是指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从而出现连续黑夜的现象,极圈以内就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人们根据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和是否有太阳直射以及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吧地球分成五带。 引导学生将地球的五带在板图中填出。(板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引导学生讨论:①五带中,接受太阳光热最多的是哪一带,为什么?②五带中的哪几带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③五带的界线分别是哪里? 在图中填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听取讲述并思考:地球上的哪些范围内有太阳直射? 纷纷在板图中填注。 纷纷讨论,得出结论:①五带中,接受太阳光热最多的是热带,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③极圈和回归线就是五带的界线。
达标检测 提示:判断关键学习目标落实情况,引导学生自评
板书 设计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西落周期24小时一天为24小时旋转中心地轴(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运动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一年为365天旋转中心太阳(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变化( )转动特点地轴始终倾斜,并指向北极星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特点和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小结
布置作业 地球运动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周期旋转中心产生的自然现象
地球运动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周期旋转中心产生的自然现象转动特点地轴始终倾斜,并指向北极星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