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译林版(2019)必修 第三册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 Reading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译林版(2019)必修 第三册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 Reading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译林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4-02-27 21: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牛津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
Reading
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牛津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 Reading。教材主要以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文章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澳大利亚植物的历史和保护现状,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行介绍。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澳大利亚的植物种类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关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其在澳大利亚的保护措施。
2. 学习并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难点:
1. 文章中的生词和长句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2. 学生需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
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在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他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情况可能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增加知识面和培养相关能力。
教学策略:
1. 呈现引导策略:通过给学生呈现澳大利亚植物的照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合作学习策略:在进行阅读过程中,采用小组或伙伴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可以互相讨论、答疑解惑。
3. 激励策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或讲述澳大利亚植物保护的成功故事,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
1. 预习导入:通过展示澳大利亚植物的图片,与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2.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提问,老师及时给予引导和解答。
3. 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合适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 反馈讲解:通过课堂问答或教师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性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导入环节:
教学内容:导入学生对于自然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教学活动:
1. 准备一段关于自然保护的视频素材,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
2. 要求学生观看后,与同桌讨论他们对于自然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3. 随机抽取几组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课堂互动:
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教学活动:
1. 首先,通过简短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2. 分发课文,并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
3. 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关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
4. 指导学生标记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包括科学名词和描述性词汇。
5. 小组合作:要求学生根据标记的词汇和句子,互相解释和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在小组中讨论和分享。
结束环节:
教学内容:总结课文内容和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
1. 随机选择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总结和解释。
2. 整理学生的回答,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并请他们提出一些建议。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并感受到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对自然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体上,导入环节通过引入视频素材和学生讨论引起学生对于自然保护的认识和关注;课堂互动主要围绕文章的理解展开,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关键词汇;结束环节通过总结课文内容和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于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准备。我明白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自然平衡”,而这篇阅读文章主要讲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于一些关键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如“紧迫”和“错位”。这导致他们对于文中的一些句子理解有困难,造成了阅读的阻碍。其次,课堂练习的设计是灵活的,但是难度稍微有些低,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的改进方案。首先,我会在课前对于关键词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梳理,包括发音、词义和用法。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其次,我会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我会对课堂练习的难度进行适当提高,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接下来,我将给出三道课堂练习题,并给出答案和讲解。
课堂练习题:
1. What does the word "urgent" mean in the passage
A. important
B. immediate
C. necessary
D. serious
答案:B. immediate
解析:词语urgent在文章中的次序中出现,用来形容问题的紧迫性,表示马上要处理或解决的。
2. What are the main causes of biodiversity los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natural disasters
B. climate change
C. human activities
D. forest fires
答案:C. human activities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砍伐森林、开发土地、捕鱼等。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can governments and individuals do to protect biodiversity
A. raise awareness
B. reduce pollution
C. regulate hunting
D. all of the above
答案:D. all of the above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政府和个人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提高意识、减少污染和规范狩猎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关键词的理解至关重要,并且要适当提高课堂练习的难度,以及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这次教学给了我很好的教学经验和启示,我会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