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五)(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22: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chang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
(1)上面的文段选自被誉为“ ”的《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 。文段中的“△”处指的是他笔下的 。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隧道( ) 扫帚( ) 宽chang( )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4)请根据选段说说《昆虫记》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综合性学习
2.某学校八年级(1)班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网络热词我知道】
(1)网络词语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你认为下面哪个网络词语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请说明理由。
网络词一:躺平
躺平,指人在面对压力时,内心再无波澜,主动放弃,不做任何反抗。
网络词二: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源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上青年学子的庄严宣誓。这一词语是青年一代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彰显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网络词三:绝绝子
绝绝子,表示好极了、太绝了,多用于赞美。这个词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
【网络安全我采访】
(2)为了解班级同学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度,班长准备随机对同学们进行相关采访。请你帮他设计两个有针对性的采访问题。
【网络沉迷我防范】
(3)小文同学搜集到下面这幅漫画,请你帮他向同学们介绍漫画内容,并阐述其寓意。
三、诗歌鉴赏
3.诗歌赏析
品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按要求回答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元和二年秋,李贺携此诗求见韩愈。“黑云”“甲光”两句便打动了韩愈,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开头两句。(可从意境、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各小题。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④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4.选文前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请将这三方面的影响写在下面。
5.选文第①②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6.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④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7.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划法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8.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分别是什么?
9.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请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五、作文
10.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①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②愚公与智叟辩论
六、文言文阅读
在班级举行的“徜徉湖光山色,亲近古人情怀”活动中,善思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与大家一起学习古诗文。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辨其字:与“解衣欲睡”中“解”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浑身解数 B.解甲归田
12.明其意: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
13.炼其字:古人写诗作文,常在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增强了诗文的表达效果。请你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比较篇目 炼字 表达效果
《记承天寺夜游》 “但” ①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 此处形容拉满弓的强劲姿态,凸显作者信心百倍、激情无比的情态。
14.取其法:班级举行了“感知古人情怀,借鉴名家写法”学习交流会,请你就上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从写作手法角度进行分析。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 )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6.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是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景象。
七、名著阅读
18.小强同学分享了名著中的故事和他的读书心得。请你将心得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A的洞穴一般都挖在朝阳的斜坡上的草丛中。这样做的好处是洞穴外面的雨水可以迅速从斜坡流掉而不致直接灌进洞穴里去。洞穴的通道约一个手指头宽,整个深度至多有九寸。它的走向有时曲折有时笔直,尽量与地势的变化相适应。A的洞穴口留有一簇草,这一是为洞穴挡雨,再者是为隐蔽洞口,以保护整个洞穴。每当四周静谧时,它们会在洞口的草丛中嬉戏。A的洞穴里面并不豪华,但也不粗糙,洞穴通道尽头才是卧室,相比较而言,这里最为宽敞、光滑。整个洞穴显得十分简朴,干净、卫生。
心得:这段文字出自 (国别)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选段中的A指的是 ,这段文字刻画了昆虫A 的特点。
参考答案:
1.(1) 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 蟋蟀
(2) suì zhou 敞
(3) 拟人 比喻
(4)《昆虫记》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富有文学性,可读性强。如在选文中用“弹奏它的四弦提琴”来描述蟋蟀的叫声等,充满了情趣。(意对即可)
2.(1)我认为“强国有我”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国有我”是一个伟大的理念,强调为了改善国家现状,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准备,提高自身才能,并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传播的是社会正能量,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2)请问你对网络信息安全有哪些看法?请问你遇到过哪些威胁个人信息安全的情况?
(3)内容:漫画中的一个少年不顾家庭、学校、技术、法律的约束,抵挡不了网络游戏的诱惑,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寓意:警示孩子要远离网络游戏。
3.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严阵以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建议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4.①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③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5.表达方式:议论、抒情;作用:不仅评价了母亲对我的教养与影响,而且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6.内容上: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祝福之情,奠定全文感情的基调,篇末点明主旨;结构上:照应前文,总结全篇。
7.C 8.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③坚固耐用,强度高。④形式优美。(意思对即可) 9.大拱左右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意思对即可)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10.示例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经过反复商讨、多方论证,愚公的移山方案终于可以正式付诸行动了。
年老的愚公,精神抖擞,壮心不已。他带着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出发了。来到山脚下,迅速选定了移山的最佳位置,动起手来。愚公不顾年老体衰,与子孙们一起开凿山石,挖掘泥土,然后用箕畚装上土石,迈着稳健的步伐,向着渤海之滨进发,一边走着,还一边喊着:“孩子们,加油干呀,山一定能被搬走!”儿孙们更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声应着:“我们一定牢记使命,移山不止。”
如此振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北山的角角落落,乡亲们都被愚公一家的移山精神感动:“愚公不愚呀,移山,看似为自己,实则要为大家打开一条四通八达的致富之路啊!”于是,乡亲们纷纷前来帮忙移山。愚公的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愚公要把家门前的大山全部移走,开心极了,也蹦蹦跳跳地跑去帮忙。
他虽然还不能搬土运石,但人小机灵,动作麻利:爷爷累了,帮着捶捶背;伯伯累了,端上一杯热茶;叔叔累了,递上一块毛巾;哥哥累了,送上几句关爱的话语……
示例2:愚公与智叟辩论
移山的主意定了,愚公和家人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邻家的京城氏是个寡妇,她的儿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来帮忙。河曲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这么老了,也没什么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啊!”说完,继续埋头铲土,不再理会智叟。智叟斜眼将愚公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满身泥土,浑身是汗,衣服被石块磨得破烂不堪,不由得冷笑道:“真是不自量力,大山如此之高,凭你一个老头,怎么可能会成功地将其移走呢?还不如在家安享晚年。”愚公听到智叟这样说,停下手中的工作,叹了口气,正色道:“你真是顽固不化,连寡妇孩子都不如。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连续不断,是无穷无尽的,而山却不会增高加大,哪有铲不平之理呢?"一番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狼狈离去。
11.B 12.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3. 此处为“只是”之意,表明观景的闲人并不寻常,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旷达的心境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 挽 14.示例一:《小石潭记》中,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从小丘到篁竹,到水声,再到寻到水潭,富有画面感。到小石潭后,又采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细致描绘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征,同时还采用了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描绘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的微妙变化。
示例二:《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了苏轼达观的人生态度。
15. 消散 指人间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6.(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17.C
18. 法国 蟋蟀 善于建造巢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