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1)(A.风度优雅 B.婀娜多姿)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 )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xiāo( )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2)(A.从容不迫 B.视死如归)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节选自《“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敛( )声xiāo( )洒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
(A.风度优雅 B.婀娜多姿) (A.从容不迫 B.视死如归)
二、综合性学习
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答题。
①丝绸之路,一个诗般浪漫的名字,承担着沿线各国互通有无、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②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走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③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沿着张骞的足迹,穿梭于这条当时《最伟大的高速公路》上。
(选自2017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①句有语病,请修改。
第②句有语病,请修改。
第③句有两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请改正。
三、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在写法上有何妙处?
4.这首诗是一首咏史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藤野先生》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④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
5.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的表达效果。
6.上文画线句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结合全文分析选文第③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苍鹭
①六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小女孩匆匆跑过洒满阴影的森林。已经晚上8点了,西尔维娅担心她祖母会责怪她这么晚才回家。奶牛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来饮水,西尔维娅在一旁等着,把赤脚伸进冰冷、清澈的溪水中。
②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小女孩,”一个年轻小伙子高兴地叫道,“这儿离大路多远?”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儿小伙子。
③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他抱怨道,“但我迷路了,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④西尔维娅没有回答,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她说,“我们不怎么富裕,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他们三人坐在屋外,年轻人说他是个收集研究鸟类的科学家。
⑤“你把它们装在一个袋袋里?”西尔维娅问道。“不,”他慢慢回答道,“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她祖母自豪地说,“她十分熟悉森林,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⑥“那么,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前些天我在不远处看见一只白苍鹭,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你见到过吗?”他问西尔维娅,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跳,她在森林另一边见过它!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⑦第二天,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待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的话,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些,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⑧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⑨第三天,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⑩突然,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一只带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过来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他答应过,而她们需要钱。除此之外,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娅沉默不语,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但许多个夜晚,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鸟可能比它们的猎人更是好朋友吗?谁知道呢?
(选文有改动)
8.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年轻人的口哨声,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西尔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10.西尔维娅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11.文章第 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你对文章中年轻人打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
五、作文
13.请以“那一幕,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难以忘怀”“懊悔不已”“难过”“感动”等词语。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14.解释加点的词。
⑴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⑵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⑶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⑷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1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6.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D.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怒而诸侯惧
17.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用双声词,如“潇湘”“隐曜”,用叠韵词,如“长江”“锦鳞”;音韵和谐,语感唯美。
B.乙文运用反问句式驳斥景春,凸显孟子的雄辩风采和浩然正气。
C.甲文以“记”为主,借景抒情,没有议论,感情含蓄;乙文借“事”议论,叙议结合,观点鲜明。
D.两文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心怀“天下”,践行大道,极富文采。
18.领悟甲乙两文划线句子内涵,你认为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和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具有哪些共同品格,请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
(2)庭下如积水空明( )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苏轼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表达的感情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等句都与“闲”有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自称“闲人”。
D.文章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给人以清静雅致的感觉。
21.文中画浪线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七、名著阅读
22.书生园语文社团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各小题。
[读摘录] [猜人名]
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①他是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②他是
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跟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③他是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④他是
参考答案:
1.(1) liǎn 潇
(2) A A
2. (1)将“承担”改为“承载”。 (2)在句末加上“的丝绸之路”。 (3)将“学者”后的逗号(,)改为顿号(、);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3.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用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感情表达更含蓄。 4.示例:意在说明要想建立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人物也一样无能为力。
5.“也”字表明作者在东京所见同在国内所见的黑暗腐败情况一样,“无非”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污浊生活的失望和憎恶。 6.作者用夸张、比喻、反语的修辞手法,对一些中国留学生盘辫子的行为进行了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不学无术的思想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厌恶之情。 7.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写东京留学生情况也一样的乌烟瘴气使作者无法留下,引出下文作者去往仙台的经历。
8.两次口哨声前后照应(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9.西尔维娅初遇年轻人时感到很害怕;和年轻人相处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年轻人离去后,西尔维娅时时思念他。 10.西尔维娅是一个天真、有主见、热爱自然的小女孩。 11.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12.示例一:年轻人不应该打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示例二:年轻人打鸟是可以理解的。他打鸟是为了制作标本,供科学研究之用,这不同于乱捕滥杀。
13.参考例文:
那一幕,让我感动
午后的阳光柔柔地射在楼梯拐角处,融化了我们内心的坚冰。
——题记
几米阳光透过窗台跳动到了我们的楼梯上,轻踏着地哼着小曲,每天如此重复地走到教室。
不知经过这里多少次,都没正眼看过你,只知道在那一小角的土地有你收拾垃圾的影子。
那天,我来得很早,很早。
像以往一样地,一样地上楼,慢慢地清晰地,我又看到那身影。我一步一步走近。发现了在那拐角处的你在劳碌。我觉得倒垃圾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将桶一翻,倒进纺织袋里吗?然而,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
只见你捋了袖子,尽管袖口被补丁包围,又积聚了很多长年的污垢,缝缝补补的针线在空中随着你一起飘动。然后,和我预想的一样,将整桶垃圾倒进了麻袋里。然而,接下来却有了令我意想不到的事。
也许是太想当然的缘故,认为只要喝过吃过的东西往桶里一扔就大功告成了,这样也算是保护环境了。可是,却不曾想,那些剩粥或是吃剩的口香糖经过一夜发酵,一夜挣扎,怎么样不会牢牢地粘连在一起呢?
于是,我见你将黝黑而又粗糙的手指伸入到桶内,将顽固分子一点点用手挖掉,一点点清除。最终连同地上的垃圾一同捧进麻袋。汗珠在你脸上滑落下来,和着灰尘,混在起成了灰水。面颊上的白发,满眼的沧桑,让人为你动容。
听说,你前几年不幸下岗,妻子病倒在床,只留你一人年过半百在外给以清洁垃圾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可是,我却发现,在您的脸上,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微笑。也许“老憨”就是因为这样被人叫起来的吧。
三年悄悄而逝,我已告别了初中的美好生活,你仍坚持在那个岗位。在那拐角处默默辛苦地工作,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没变,唯一变了的是我们对您的尊重在加深,您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弯腰的那一幕,永远地镌刻在我心中。因为,那一幕,让我感动。
午后的阳光柔柔地射在楼梯的拐角处,一个人的身影,若隐若现,始终在那里默默辛劳着。
14.⑴指国都 ⑵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⑶真正,确实 ⑷同“汝”,你 15.⑴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⑵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16.A 17.C 18.共同品格:他们不管“进”与“退”、“得”或“不得”,都能心怀社稷,关爱百姓,不计个人得失,坚守大道。
19. 考虑,想到 形容水的澄澈 20.A 21.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22. 周恩来 毛泽东 徐海东 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