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22: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①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② 。巨大的漕船,(连绵不断/舳胪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洪敞的拱桥,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等,一应俱全。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田畴(chóu) 岔道(chà) 春寒料峭(qiào)
B.踏青(tà) 权贵(quán) 仆从簇拥(cù)
C.停泊(bó) 纤夫(xiān) 规模洪敞(chǎng)
D.桅杆(wéi) 酒肆(sì) 摩肩接踵(zhǒng)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舳舻相接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B.连绵不断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C.连绵不断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D.舳舻相接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长途跋涉的行旅则在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 ②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B.①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②汴河是当时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也是南北交通的孔道
C.①长途跋涉的行旅则在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 ②汴河是当时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也是南北交通的孔道
D.①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②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二、综合性学习
4.某中学开展了“我说友谊”的综合实践,请你参与解决相关的问题。
(1)对于“朋友”间的友谊,自古至今,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选出下列古诗词中不是表达友情的一项(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请。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班里决定要出一期关于“友谊”的黑板报,请你设计四个比较新颖的栏目。
(3)黄庆和钱海是好朋友,黄庆父母一年到头在外打工,而钱海家开公司,很富,但他从不乱花钱。这几天,黄庆为过生日与钱海闹别扭。黄庆说:“我俩是好朋友,可借你点钱请客都舍不得,很不够意思!都不如一般同学!”下面是钱海的回答,请完成练习。
我家有钱是不错,可爸妈警告我不能胡乱花钱,这周的钱马上用完了。这样,为了祝福你,我们召开一个生日小歌会,我为你唱一首歌,一样有意义的!
①为表示尊重,回答的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②画横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改为:
③画曲线句子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试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秦观)
漠漠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②似穷秋,淡烟流水③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漠漠:寂寥无声。②无赖:百无聊赖。③淡烟流水:指画屏上的景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殊词中“一曲”“一杯”,两个“一”字可见作者自吟自饮,孤单冷寂。
B.晏殊词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
C.秦观词上阕先写楼外天色阴沉,后写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哀愁油然而生。
D.晏殊词描写的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之景,秦观词描写的是深秋时节拂晓时分之景。
6.意象是指蕴含诗人情感的物象,这两首词中都有“花”的意象,试比较其不同之处。
四、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1)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赏析加点的字)
②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在文中用“‖”标出来。
①②③④⑤⑥
(3)作者的感想有两方面,这两方面是:“ ”“ ”和“ ”“ ”。(用文中词语填空)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文中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分析中路军所遇之敌情是怎样的
9.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0.三路大军的渡江经过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11.文章在叙述敌人溃退的情况后,又插入精要的议论,请说明插入精要的议论有什么好处。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
轼①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
【注】①轼:苏轼。②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③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④犀:犀角。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夕日欲颓 颓: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1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4.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的“川”是会意字,这里取其造字本义“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
B.语段(一)结尾提及谢灵运并非闲笔,而是借与谢公比肩,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C.语段(一)描写的晨、昏之景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山间朝、暮之景完全不同。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15.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文中“闲人”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六、名著阅读
18.填空题。
(1)《昆虫记》中,法布尔根据观察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描写出来,比如: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寻找配偶是它一生唯一的目标……
(2)《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段人物描写:“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 样。”这里的“他”是: 。
七、作文
19.请以“我家的‘战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叙事具体,生动形象,写出你的感悟、认识;②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A 3.D
4.(1)C
(2)示例:解读友谊 朋友真情 我与朋友 如此牵手
(3)①黄庆,你好!
②可爸妈对我的生活费用控制很严。
③我们开一个生日小歌会。
5.D 6.晏殊词中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晏殊借花落抒发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秦观借飞花似梦抒写词中主人公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哀愁。
7.(1)①“扑”与“奔驰”相照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迎面扑来的情景,准确地表现了汽车行驶的速度之快。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麦田广阔,色彩鲜明的特点,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景象。
(2)第一层描绘了作者在高原上行驶所见到的景象,第二层写在高原上行驶涌起的感想。故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3) 雄壮 伟大 倦怠 单调。
(4)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
8.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9.“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战犯的“不料”恰恰表明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出其不意,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的强烈嘲讽。 10.略写中路军、西路军的渡江经过,详写东路军的渡江经过。因为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再加上东路军的渡江区域战略意义重大,所以这样安排。 11.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又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报道的主题。
12. 坠落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3.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意思对即可。) 14.B 15.语段(一):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兼用散句,整齐中有变化;为了形式上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语段(二):多用散句,兼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用词不事雕琢,自然成文,涉笔成趣。(意思对即可。)
16.(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7.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郁郁不得志)——贬谪之人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自得或自豪)的意味——此等美景,若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言之成理即可)
18. (1)螳螂 孔雀蛾 (2)朱德
19.我家的战争
“关掉电视,去写作业,都看一天了,还看!”
“什么啊,老爸,你定义的一天到底是几小时啊! 我才刚打开额,不关·····”
一场充满浓浓烟火味的战争导火线已经引燃,双方唾液横飞,争执不休,各自坚持着自己的理由,唇枪舌剑进行着的战争已白热化,辩论已不能解决问题,终于在夹扎着“男女混合双打”的壮观场景下,本人被迫“自愿”学习了。
唉,家里这种战争,对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作为男孩子受点皮外伤不算什么。在这“富丽堂皇”的皇宫里,这对皇上,皇后对我下的圣旨已是数不胜数,这种小战争要是应付不下来,那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叫我偏偏不是这皇宫里的头呢 嘘·····小声点,要是被皇上知道我的真面目,那准会来给我定个“欺君”或“抗旨”之类的罪,我又得吃“竹笋炒肉丝”了。
就拿暑假的事来说吧,我约了几个“青梅竹马”的伙伴,准备去举行一次郊游,装好行李后,打算来一个“先斩后奏”再“溜之大吉”。正为这万无一失的绝妙神计得意时,哪料皇上却突然亲临大驾,让我措手不及。
“你准备干什么去啊 ”皇上用极其“温柔”的语气问道。
“我遇上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正准备去同学家一同学习解决难题呢。”我心怀侥幸答道。
“学习 唬谁呢 大包小包的,有这么多作业 ”皇上朝我冷冷一笑。
“额,好吧,我是想和同学一同去游玩,稍微放松一下而已啧,望你能批准。”
“好啊,作业做完了吗 ”皇上狡黠暗笑道。
“这个嘛,我明天保证完成,而且一个不漏,不错。”
“喔,是嘛 好吧,我尚且批准你,不过呢,为了防止某人忘记,我们立字为据,行吗 ”我瞬间三条汗,无语了。
甲方:某某,想与同伴去游玩,时间一天,交换条件:正确完成作业。
乙方:老爸,批准儿子游玩。时间一天,交换条件:正确完成作业,如有错漏,以一错一巴掌作为惩罚,甲方不得抵赖。
诺,又一道圣旨,每一道圣旨都是一场场无硝烟的战争。我又一次妥协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