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 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烂熳(màng) 绯红(hūi) 发髻(jì)
B.烂熳(màn) 绯红(hūi) 发髻(jí)
C.烂熳(màng) 绯红(fēi) 发髻(jí)
D.烂熳(màn) 绯红(fēi) 发髻(jì)
2.文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
A.罂花 成群结队 油光可见 B.樱花 成群结队 油光可鉴
C.樱花 成群建队 油光可鉴 D.罂花 成群建队 油光可见
3.首句中“无非”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 之情,为下文写 埋下伏笔。尾句“标致”的意思是 ,这里
二、综合性学习
4.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 “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 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初三(1)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有人认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承上启下,请结合全诗内容解释这一说法。
6.“抵万金”三个字有什么特殊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美丽的颜色》节选
①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②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③“……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或是来请教比埃尔·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很出名的。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程,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的气氛。”
④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
⑤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⑥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⑦……
⑧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⑨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⑩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7.选文第②段“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居里夫人为什么认为很快乐?请结合上下文陈述理由。
8.结合语境,从场景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9.联系选文内容,谈谈选文第②③段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记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美丽”的具体含义。
链接材料1: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就是后来名扬于世的居里夫人。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选自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
链接材料: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选自玛丽·居里《我的信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梦回繁华(节选)
①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11.作者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画面?
12.这幅画的最精彩之处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13.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划线句。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14.结合文中内容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张择端绘画《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是什么?
【链接材料】北宋时期,城市商业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成就一度攀上世界的高峰,张择端也似乎只是描绘东京的繁盛,令人错以为“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而实际上,画家在《清明上河图》里也画上沿街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懒散坐着的士兵,大街上乱跑的猪。
——《细说宋朝》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①,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②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况:人名。②隗嚣(wěi xiāo):人名。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天子且至( )
(2)且从所好( )
(3)不闻天子之诏( )
(4)闻隗嚣好士( )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B.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C.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D.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
18.周亚夫受到文帝器重和马援受到隗嚣敬重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巇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1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B.素湍绿潭 素:朴素的
C.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D.良多趣味 良:甚、很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 操蛇之神闻之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其如土石何
D.故渔者歌曰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按春夏秋冬四时之序,描绘了三峡四季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
B.第一段总写三峡地势,写出了三峡山峰连绵不绝和高峻险拔的特点。
C.第二段中,作者把在江水中乘船和御风、乘马作对比,突出了江水之湍急。
D.结尾一段引用渔者的话,暗示了三峡秋天的肃杀、寒冷和凄婉。
六、名著阅读
22.班级组织《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会,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阅读作品后,同学们被作品中人物的信仰所深深感动。请在下面的评论中写出相应的人物。
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我们汲取到信仰的力量。① 在早年求学期间,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期间,组建共产主义小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作为造反者遭到通缉。② 本来在国民党军队中拥有很高的军衔和地位,但他最终选择离开国民党,加入共产党。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有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信仰。
(2)红军飞夺泸定桥时,迷信的四川军队嘀咕:“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你认为红军是什么?请阐述理由。
七、作文
2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一种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种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一种美……同学们,美无处不在,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
请将题目“最美的 ”补充完整后作文。
参考答案:
1.D 2.B 3. 失望 离开东京 漂亮 反语,用来讽刺
4.(1)作业软件种类多,操作简便,备受众多学生青睐(或“它已成为众多学生使用的快捷学习方式”)。
(2)(示例)利: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方便、快捷;运用得当,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呈现同一题的不同解题方案。
弊:一遇到问题就使用“作业软件”,久而久之不愿独立思考问题,会产生依赖性;对于自觉性(自控力)差的学生,“搜作业”就变成了纯粹的“抄答案”。
5.“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承接首联国破之叹;“溅泪”因思家而流泪,引颈联思家之忧。所以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意近即可) 6.“抵万金”说明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7.①被那展开在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迷恋科学研究);②棚屋里的生活很宁静(能过不被打扰的生活);③能一面进行实验,一面谈工作(能平静闲谈);④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能专注于科学研究)。 8.示例:这是一个场景描写,镜头把夫妻的温情和科学家对事业的热情融为一体,令读者见证了科学家对发现镭真相的热切期盼。这里先用四个“转向”定格在“他们的镭”,仿佛又是一个慢镜头,把那份内心的激动期盼,清晰、细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随后写到玛丽的姿势,用“前倾”“望”的动作,把玛丽观察镭发光的认真、专注和仔细的姿势和神态展示出来,突出她独特的专心境况及热切的好奇心。用“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的镜头,表现女性科学家对科学发现母爱一般的情怀,令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9.①选文第②③段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记补充了玛丽实验过程的细节,展示了玛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真切的心理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②选文记录了一个实验过程,在叙述过程中,通过日记的内容印证了记录的情景,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10.①居里夫妇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镭的颜色的美丽);②居里夫妇提炼出镭愉快的心情;③外在美:白净端庄的脸庞、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④内在美:热爱科学、执着、勤奋、顽强的态度和精神。
11.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12.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13.整散结合;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句式工整);节奏鲜明;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14.怀念故土,怀念汴京繁华盛世。张择端对当时北宋大造盛世的假象,以掩盖北宋朝廷内忧外患的一种讽刺。
15. 将要 姑且,暂且 听从 听说 16.A 17.(1)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诏告将军。
(2)因家庭贫困,辞别他的哥哥马况。 18.文帝之所以器重周亚夫,是因为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隗嚣之所以敬重马援,是因为马援不仅志向坚定,且乐善好施。
19.B 20.D 21.A
22.(1) 周恩来 朱德
(2)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他们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为打胜打仗会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
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23.例文:
最美的微笑
善良是一根接力棒,传递着丝丝温情与暖意;爱心是一道火炬,流淌着莹莹溪水灌溉心田;微观世界,笑更是一种美丽,点燃着热情与关爱的红烛,刹那间在对方心中定格,成为一种珍藏……
今日,又是一个同样的雨天,雨凄凄然地下着,不由得令我想起多年前那个同样雨水泛滥的傍晚。妈妈当时起早摸黑地工作,而我又小,需要家长接送。放学铃声响了,教室里的同学陆陆续续被接走,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任性和茫然中,我竟选择了冒雨回家!于是,幸运和悲凉注定要一齐与我碰头。
出了校门,才知反悔。雨势汹汹,泪水夹杂着雨水,我顿生无助和绝望。“妈妈……妈……妈!”我抽泣着喊,没喊出半句又被雨水堵塞了。我就这么跑着,跑着,不知何时,有人拍了我的肩膀。“妈妈……”我失声哭了出来。“你是哪家的孩子呀,淋成了这个样子,真可怜呐!”传来的是一位陌生女子的声音,只见她怔怔地立在风雨中,旁边牵着一个小男孩——显然是她的儿子。她连忙把那把花伞也与我同遮,有些怜惜地打探:“怎么,找不着妈妈了吗?来,别怕,我们陪你一同找。”说着,那个陌生阿姨就将背包一拎,一手带着她的儿子,一手带着我。雨依然是淅淅地下着,迸溅的水花也涌上了我们每个人的面颊。但是,我的心却温暖如阳春,对,是那个善良的阿姨用爱心与热心为我编织了美好心情!
走到了一个超市门口,我们就站在那块避雨区里避雨,凝望蓝天。不一会儿,汽车的笛笛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这下,“真妈妈”来了,我不禁喜极而泣,妈妈搂着我,我把这一切都告诉她了。“傻孩子,你真运气,你是碰到了好心人了,以后你也要这样做人!”我抹了抹脸,笑了,好像雨点儿也在为我雀跃。
正要走之时,我无限留恋地回头看了看超市。我恰巧碰上了那陌生阿姨甜美的笑容,那真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我想。我一遍遍地回味着、感慨着,仿佛它在我心底已是一种珍藏。
不错的,善良,爱心,微笑,都是美的使者,因为它使许多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