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22:4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轮复习试题(十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蔼( ) 妯娌( )
任劳任yuàn( ) 和mù( )
(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二、综合性学习
2.综合·探究
材料一:
线上教育即E-learning,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
材料二:
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的方式已逐渐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方面,网络为教育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大部分人有机会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实现个性化教学;但另一方面,线上教育也有很多劣势,如互动性差,技术不够成熟等。
材料三:
新浪网潘程《十年内,线上教育将成主流》一文披露iTutorGroup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正大博士观点:在未来十年内,线下教育终成辅助,线上教育才是主角。
材料四:
知网署名徐博、黄卉的文章《线上教育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教育》认为,线上教育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弥补了以往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但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和因时施教的问题,因此线上教育只是辅助,要完全取代线下教育是非常困难的。
(1)请综合上面材料设置一个问题。
(2)结合疫情期间你的体验,谈谈你对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认识。字数在100字以内。
三、诗歌鉴赏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本词也做“记梦”,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梦境?
(2)李清照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但本词却气势恢宏,请选一句加以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
4.阅读《藤野先生》(节选),完成问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又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请你仿照示例,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设计一张插图并且谈谈你设计的理由。
示例: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①插图的内容:画面右边是阿长,她身穿蓝色布衫,她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画面左边是小鲁迅,正在翻看《山海经》,脸上的表情又惊又喜。
②设计的理由:这幅插图特别能够突出阿长的慈爱,她千辛万苦买来了小鲁迅渴慕已久的绘图本的“三哼经”,表现了人性中的至诚至善。
(2)鲁迅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仔细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原稿 改定稿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给人生加个意义
毕淑敏
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 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③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④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⑤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 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⑥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
⑦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⑧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漂浮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
⑨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选自《读者》2003年第13期)
5.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老师和教育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
6.“给一生加个意义”,这是作者的基本观点,她要给人生加的这个“意义”是什么?
7.怎样理解“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这句话?
8.哈佛大学对该校某年毕业生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显示: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后,为什么只有这3%的人成了社会的精英?
9.读了此文后,你认为怎样才能使你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五、作文
10.学了法布尔的《蝉》,你一定受到很多启发,请展开想象,写一篇观察昆虫的小练笔,不少于100字。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语段(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语段(三)
近奉违①,亟②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③,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④,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节选自苏轼《答谢民师书⑤》)
【注】①奉违:指与对方分别。奉,敬辞。违,离别。②亟(qì):屡次。③自还海北:指渡海北还。苏轼于元符三年被赦,渡海北还。④倾盖如故:指一见如故。倾盖,行道相遇,停车交谈,车盖靠在一起。⑤当时谢民师任广州推官,曾携诗文谒见苏轼,得到苏轼的赏识。苏轼离开广州后,谢民师多次函候,本篇是苏轼写给谢民师的复信。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应有恨 恨:遗憾
B.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
D.具审起居佳胜 具:完备
12.把语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体会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下列对语段(一)(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语段开篇对时间的表述分别使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
B.语段(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人过渡到月。
C.语段(二)中的“闲人”是作者的自称,既指自己无职无权,又指自己心境闲适旷达。
D.两个语段的语言风格不同:语段(一)浪漫洒脱,语段(二)凝练含蓄。
14.言为心声,语为心境。这三个语段都反映了(贬谪时期的)苏轼对待亲友的态度,请结合语段内容具体说说其不同点。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仅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两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妄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同“汝”,她的。) B.入则无法家拂士(同“蔽”,辅佐。)
C.无陇断焉(同“垄”阻断。) D.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
1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违背丈夫。)
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把顺从作为原则的,是妇女遵守的规则。)
C.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D.此之谓大丈夫。(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17.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用设问句提出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
B.孟子用 “妾妇之道”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只不过是顺从君主的意志,就如同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
C.孟子先“破”后“立”,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D.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如文天祥、岳飞等,都可视为孟子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七、名著阅读
18.《红星照耀中国》阅读。
(1)下面是一位同学为《红星照耀中国》拟写的人物小记。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后面横线处写下对应的人名。
A.一位极受敬重的教授,公开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他是资产阶级的叛逆。
B.一个像老虎一样强壮的大个子,被国名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的土匪头子。
(2)埃德加·斯诺1937年在伦敦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书名改为《西行漫记》。根据你对本名著的阅读积累,说说哪个题目更好些?
参考答案:
1.(1) ǎi zhóu 怨 睦
(2)解释说明
(3)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2.(1)示例:针对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不同声音,你认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是什么样的?理由是什么?
(2)线上教育培训机构这几年如火如荼,解决了学生许多问题:上辅导班的地域问题;琐碎时间复习和预习功课问题;名师资源问题等。但线下师生的交流和管控是线上教育实现不了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因此,线上教育很有优势,但线下教育也绝对不可少。
3.(1)示例:词人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奇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2)示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两句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星河欲转”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写海上起风后,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融现实感受于梦境,想象奇特。“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二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4.(1)插图的内容:画面右边是鲁迅,左边是藤野先生,先生正拿着“我”的讲义给“我”添改,“我”在一旁认真地听讲。
设计的理由:这幅插图能够表现出藤野先生对待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对“我”学习的关心之情。
(2)改定稿中,增加了“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表明作者受藤野先生的影响至深。“于是点上一支烟”是个细节,增添了与御用文人斗争的斗士的形象感。同时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5.关于人生理想和道理情操的新见解。 6.能纳入自己的心理结构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生目标。 7.任何正确的东西,只要从内心里接受它,从行动上去实践它,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否则只能是身外之物。 8.在人生旅途中,这3%的人始终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9.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有情操;能够造福于社会;执著追求(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0.西瓜虫的身子灰褐色,有些是灰蓝色的,身体扁扁的,长长的,身子一节一节,共有七节,它的脚也有七对。我一碰它,它就害怕地卷成一个小圆球,就像一个小西瓜。可好玩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它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呢!
听说西瓜虫没有听力,为什么呢?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开始做实验。我先找来西瓜虫,让它在桌子上爬,然后又找来一根树枝,在它的周围敲敲打打,可是西瓜虫却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仍然勇往直前。哦!它原来没有耳朵。
11.B 12.庭院里(的月光)好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表达效果: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澄澈的积水,正面写月光的澄澈;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虽无一字写月,却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月光。 13.B 14.语段(一)寄寓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和劝慰;语段(二)表达了苏轼对面对月色同样难以入睡的张怀民的知音之喜;语段(三)表现了苏轼对多次函候的谢民师由保持观望到乐于结交的复杂心理。(意思对即可)
15.D 16.A 17.A
18.(1) 徐特立 贺龙
(2)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好,这个书名以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示例二:《西行漫记》好,书名中的“记”会给人一种感觉:这是本叙事、写景类的普通书;“漫”字还透露出随性洒脱的意味。总体上看,这样的书名不含鲜明的政治倾向,具有隐秘性,便于在当时环境下发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