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23:37:08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24.1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
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在历史活动课“你好,英雄!”学习中,同学们激烈谈论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章
西女王”“华盛顿”等历史人物。你认为他们讨论的主题可能是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反殖民斗争与民族解放 D.对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
2.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的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
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 1861年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三国同盟形成
3.19世纪中期,日本和中国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 19
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后
A.沦为殖民地 B.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开始受到西方侵略 D.幕府统治危机加剧
4.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
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该材料体现林肯作为总统,在内战中
首要目标是
A.废除奴隶制 B. 维护国家统一
C.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争取国家独立
5.年代轴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下列历史年代轴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封建时代的世界 B.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 走向整体的世界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6.塑料拥有加工成本低,价格便宜,质轻且坚固耐用,用途广泛,效用多等优良性状,
自发明以来就一直深受人们热爱,并被广泛使用。但是,使用不当的废弃塑料却会
带来巨大的污染。塑料工业得以诞生是由于
A.戴姆勒的发明 B. 海厄特的发明
C. 诺贝尔的发明 D.法拉第的发明
九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JQYUgggAAhAAAQhCEwGaCEIQkBGACCoOAFAMoAAAiANABAA=}#}
7.秦华在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后,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中
不.正.确.的是
A.重要发明:蒸汽机车、汽车、飞机
B. 显著成就:电的发明和应用
C. 主要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重大影响: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8.19世纪以后,欧洲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从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
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众教育在欧洲开始推广的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需要 B.争夺霸权的需求
C. 革命浪潮的推动 D.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9.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时,要讲究史实与结论的一致性。下列搭配不.符.合.要.求.的是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迈出一大步
B. 达尔文著作《物种起源》——用科学证据验证《圣经》的记载
C. 托尔斯泰写出《复活》——反映俄国农民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D.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表达出人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1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反映
的史事是
A.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
B.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D.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11.“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各国人民展示了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崭新的寻
求解放的道路。”材料评述的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苏联模式的形成
12.《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到:“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
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
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形同虚设 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 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D.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13.1928—1937年,苏联建成 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
工、电力等部门,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是在
A.苏维埃俄国成立时 B.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
C.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影响深远。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
符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九年级历史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JQYUgggAAhAAAQhCEwGaCEIQkBGACCoOAFAMoAAAiANABAA=}#}
1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
Reform——改革。其中反映 relief——救济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指导
C. 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6.1941年 12月 7日,日军偷袭位于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
舰队。次日,美、英对日宣战,此后中国等近二十多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至此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7.这场战役从 1942年 7月开始到 1943年 2月结束,历时 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损
失约 150万人,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
折点。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德军突袭波兰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结局的不同。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
的统治。”这段话说明二战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C. 巩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利益 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争霸格局,进入冷战时期。
下列关于冷战局面表.述.正.确.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②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
③美苏主导形成的两极格局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
④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是东西方对峙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B.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D.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21.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
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
本原因是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2.腾飞组同学学习资源包里有“万隆会议”“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由此可知,他们小组学习的主题是
A.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B.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九年级历史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JQYUgggAAhAAAQhCEwGaCEIQkBGACCoOAFAMoAAAiANABAA=}#}
23.“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就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
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 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 万隆会议
24.近几年来,山亭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
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A.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 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25.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
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世界面临
A.货币金融危机 B. 生态环境危机 C.网络安全问题 D. 地区冲突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 2小题,共 50分。26题 22分,27题 28分。)
26.(22 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
民的普遍反抗;两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之后,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
从 2500 万锐减到 150 万,印加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 900 万锐减到 60 万。……非洲人
到哪里去了呢 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奴隶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
们,不得不游居到深山云雾老林。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事件的开端(2 分)。
材料中非洲人的遭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 分)
材料二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各族人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的基础上,拉丁
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
盾进一步激化,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高涨。
——摘编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中
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历史人物(2 分)。并依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的建立产生的影响。(答出一点即可,2 分)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
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
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
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九年级历史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JQYUgggAAhAAAQhCEwGaCEIQkBGACCoOAFAMoAAAiANABAA=}#}
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殖民体系逐步崩溃的两点原因。(归纳出两点即可,4分)
材料四 如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 1990年)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洲独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并说明选择理
由。(4 分)
材料五 在万隆会议 60 周年纪念活动上,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
倡议亚非国家继续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
开启亚非国家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摘编自 2015 年万隆会议纪
念活动讲话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精神”形成的时间(2 分);试分析当
今“万隆精神”仍然得到亚非国家高度认可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2 分)
(6)面对如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请你为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献言献策(2 分)。
27.(28 分)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影响国际格局,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和平
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
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到 20世纪初……德国与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国的冲
突不断加剧……
九年级历史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JQYUgggAAhAAAQhCEwGaCEIQkBGACCoOAFAMoAAAiANABAA=}#}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分)写出此次战争爆发的导
火索;(2分)在这场战争后形成的新的世界体系是什么?(2分)
材料二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
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解决危机。与此同时,
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
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 20世纪 30年代美苏在经济方面分别采取的
重大举措。(4分)
材料三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
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
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自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3)材料三中的“雅尔塔会议”是在哪次战争期间召开的?(2分)战后“同盟国
分裂”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写出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2分)
材料四
(4)图 1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当今,图 2与图 3两大组织成
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4分)
材料五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相互交流与合作。
又相互制约和防范,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5)材料五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依据材料五,写出这一趋势
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各国的相互交
流、学习与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九年级历史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JQYUgggAAhAAAQhCEwGaCEIQkBGACCoOAFAMoAAAiANABAA=}#}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历史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在历史活动课“你好,英雄!”学习中,同学们激烈谈论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章西女王”“华盛顿”等历史人物。你认为他们讨论的主题可能是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反殖民斗争与民族解放 D.对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
2.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的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三国同盟形成
3.19世纪中期,日本和中国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后
A.沦为殖民地 B.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开始受到西方侵略 D.幕府统治危机加剧
4.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该材料体现林肯作为总统,在内战中首要目标是
A.废除奴隶制 B.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争取国家独立
5.年代轴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下列历史年代轴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封建时代的世界 B.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走向整体的世界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6.塑料拥有加工成本低,价格便宜,质轻且坚固耐用,用途广泛,效用多等优良性状,自发明以来就一直深受人们热爱,并被广泛使用。但是,使用不当的废弃塑料却会带来巨大的污染。塑料工业得以诞生是由于
A.戴姆勒的发明 B.海厄特的发明
C.诺贝尔的发明 D.法拉第的发明
7.秦华在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后,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重要发明:蒸汽机车、汽车、飞机
B.显著成就:电的发明和应用
C.主要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重大影响: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8.19世纪以后,欧洲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从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众教育在欧洲开始推广的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需要 B.争夺霸权的需求
C.革命浪潮的推动 D.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9.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时,要讲究史实与结论的一致性。下列搭配不符合要求的是
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迈出一大步
B.达尔文著作《物种起源》——用科学证据验证《圣经》的记载
C.托尔斯泰写出《复活》——反映俄国农民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D.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表达出人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1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反映的史事是
A.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
B.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D.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11.“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各国人民展示了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材料评述的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苏联模式的形成
12.《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到:“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形同虚设 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D.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13.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是在
A.苏维埃俄国成立时 B.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
C.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影响深远。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相符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救济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6.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美、英对日宣战,此后中国等近二十多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至此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7.这场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2月结束,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损失约150万人,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该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德军突袭波兰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结局的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这段话说明二战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C.巩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利益 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争霸格局,进入冷战时期。下列关于冷战局面表述正确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②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
③美苏主导形成的两极格局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
④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是东西方对峙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D.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2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2.腾飞组同学学习资源包里有“万隆会议”“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由此可知,他们小组学习的主题是
A.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B.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23.“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就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24.近几年来,山亭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A.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25.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世界面临
A.货币金融危机 B.生态环境危机 C.网络安全问题 D.地区冲突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共50分。26题22分,27题28分。)
26.(22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两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之后,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2500万锐减到150万,印加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900万锐减到60万。……非洲人到哪里去了呢 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奴隶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游居到深山云雾老林。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事件的开端(2分)。材料中非洲人的遭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各族人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的基础上,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高涨。
——摘编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中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历史人物(2分)。并依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产生的影响。(答出一点即可,2分)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殖民体系逐步崩溃的两点原因。(归纳出两点即可,4分)
材料四 如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洲独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并说明选择理由。(4分)
材料五 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上,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倡议亚非国家继续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开启亚非国家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摘编自2015年万隆会议纪念活动讲话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精神”形成的时间(2分);试分析当今“万隆精神”仍然得到亚非国家高度认可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2分)
(6)面对如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请你为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献言献策(2分)。
27.(28分)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影响国际格局,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德国与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分)写出此次战争爆发的导火索;(2分)在这场战争后形成的新的世界体系是什么?(2分)
材料二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解决危机。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30年代美苏在经济方面分别采取的重大举措。(4分)
材料三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自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3)材料三中的“雅尔塔会议”是在哪次战争期间召开的?(2分)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写出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2分)
材料四
(4)图1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当今,图2与图3两大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4分)
材料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相互交流与合作。又相互制约和防范,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5)材料五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依据材料五,写出这一趋势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下册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BBBD 6—10 BADBC 11—15 ACCDD 16—20 CCDCB 21—25 DCDAB
二、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共50分)
(22分)
(1)哥伦布发现美洲(或发现新大陆)(2分);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2分)。
(2)圣马丁或玻利瓦尔(2分);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高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欧洲霸权的削弱;革命思想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激励。(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4)示例1:选择1960年(2分);理由: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2分)。
示例2:选择1990年;理由: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选择时间点正确2分,理由表述正确2分,共4分)
(5)时间:1955年(2分);原因:契合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亚非国家合作共贏;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题意写出一点即可酌情得分,2分)
(6)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等(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8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或一战(2分);萨拉热窝事件(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
(2)美国:罗斯福新政(2分);苏联:推行工业化(或两个五年计划或苏联模式)(2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二战(2分);两极格局(2分);苏联解体(2分)。
(4)经济全球化(2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4分)。
(5)多极化(2分);影响:制约和限制军事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2分)。
原则: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相互尊重国家利益需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加强国家间的平等对话,开放包容发展;建立稳定、和谐、可协商的交流机制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酌情得分,2分)。█ █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场座号

条 码 粘 贴 区 号
错误样例:
正确填涂:■ (请将选项涂满格)注意事项:
1、请把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相应位置,条码粘贴相应位置。
2、选择题必须用 2B 涂卡铅笔填涂并涂满格,修改务必用橡皮擦除干净。
3、解答题和作图题必须用 0.5mm 黑色水笔在指定区域书写和画线,非指定区域答题无效,答题超出答
题框部分无效。
4、必须保持答题卷面清洁和完整,严禁折叠,禁用涂改液。
错误填涂:
第 I 卷(选择题 共 50 分)
1 10 19
2 11 20
3 12 21
4 13 22
5 14 23
6 15 24
7 16 25
8 17
9 18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分)
26.(22 分)
(1)(4 分)
(2)(4 分)
(3)(4 分)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 九年级历史答题卡 第 1页 (共 2页) █
{#{QQABJQYUgggAAhAAAQhCEwGaCEIQkBGACCoOAFAMoAAAiANABAA=}#}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4)(4 分)
(5)(4 分)
(6)(2 分)
27.(28 分)
(1)(6 分)
(2)(4 分)
(3)(6 分)
(4)(6 分)
(5)(6 分)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 九年级历史答题卡 第 2页 (共 2页) █
{#{QQABJQYUgggAAhAAAQhCEwGaCEIQkBGACCoOAFAMoAAAiA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