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8 09:33:22

文档简介

青原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
七年级历史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古猿头像 现代人头像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缧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4.《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倔起》一书中写道:“早在西周王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袭而悠长的画卷”。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够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据此,下列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A.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B.司母戊鼎 C.电视剧《康熙王朝》 D.《西游记》
6.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
A早期文明的产生 B青铜文明的辉煌 C中外文明的交流 D.中华文明的灿烂
7.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件) 铁农具数量(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长沙衡阳61座楚墓 70余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1页 共4页)
8.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 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 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9.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10.如果你在历史剧《百家争鸣》中负责扮演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那么你的台词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B.“我无为,而民自化”
C.“以法为教”、“法不阿贵”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11.“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 ”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灭六国 B.焚诗书 C.行郡县 D.筑长城
12.《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说明当时秦朝( )
A.刑罚残酷 B.赋税沉重 C.人民简朴 D.徭役繁重
13.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
A.设置节度使 B.设置通判 C.实施“推恩令” D.设立噶厦
14.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
A.长安 B.洛阳 C.陇西 D.阳关
15.《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下列史事在该书中可查阅到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三国鼎立 C.孝文帝改革 D.贞观之治
16.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 世纪末
17.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以下可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电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C.司马迁的《史记》 D.诸葛亮的《出师表》
18.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权更迭频繁 C.社会相对稳定 D.经济发展快速
19.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人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20.在“5.18国际博物馆母”到来之际,志愿者小明参与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展。根据下列图片推断这一展区的主题是( )
A.泽被天下的农业 B.灿若星辰的文坛 C.四通八达的交通 D.光耀千古的科技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2页 共 4页)
二、材料题(共3小题,21题8分。22题)
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历史。
(1)阅读材料一,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2分)
材料二 文献整理
朝代 作者及文献 有关泰始皇的论述
西汉 贾谊《过秦论》 “贤文书而酷刑法 以暴虐为天下始”
西汉 陆贾《新语·无为》 “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东汉 班固《汉书·晁错传》 “法令烦僭(惨),刑罚暴酷,轻绝人命”
(2)请概括上述材料对秦始皇评价的共同点。(2分)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评价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史实,说明理由。(3分)
22.(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影响。(4分)
材料工 ①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②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③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④1936年正式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多民族团结抗战的特点。
⑤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2)用材料二的史实,补充说明A、B、D对应的观点。(填序号,每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3分)
序号: 观点
A: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B: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
⑤ C: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面对外敌,中华民族显示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予思想和吉代连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足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根据材料三,“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什么意思 (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的主张。(1分)
23.(11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3页 共4页)
材料一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一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所学知识,给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制作信息卡片。(4分)
姓名:孔子身份:儒家学派创意人 时代:①___. 核心思想:②___。 教育思想:③___; 姓名:墨子身份:墨家学派创始人 时代:战国 主要主张:④___ (写两项)
材料二 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2)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如图中人物的著作和后世的尊称。当今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借鉴了他的什么思想 (3分)
材料三 宏观考察,从魏晋—盛唐,文化运动具有一种整体性特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具有一种开拓性,即在挣脱两汉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后,多元发展,不断地创立文化新观念、开辟文化新领域。而盛唐文化则具有一种“集大成”性 周积明《魏晋——盛唐文化总体性论》
(3)据材料三回答,魏晋南北朝文化的“整体性特质”是什么 请从当时的书法艺术中举一例说明。(2分)
材料四 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4)根据材料四回答,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要点即可)(2分)
24.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兼并,华夏族与周围其他各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直到汉朝以后,华夏族才渐渐称为汉族。
—选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指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封建国家的名称及建立者。(4分)
材料二: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做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良非偶然。——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05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告南北明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2分)
材料三: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画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北齐]魏收:《魏书》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4分)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从4个“共同”作出了深刻阐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种是各民族共同培有的。 ——新华阳(习近平的民族观)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特征。并谈谈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3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4页 共4页)青原区2023-2024学年第
一学期期末检测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
单项这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AD CAB D AAAC D BCAAC CBA D
二、材料题(21题7分:22题9分23题11分,24题13分,共40分)
21.(7分)(1)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在地方实行郡县
制:秦始皇统一文字(2分,答对一点即可给1分)。
(2)共同点:实施暴政。(2分)
示例一:我同意他们的说法。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措施都是暴政的表现。
示例二: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
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还创立了大
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尽管秦始皇性格上急于求成,秦朝法律严苛,但是不能仅用暴政来对秦
始皇进行评价,需要全面看待秦始皇。(3分)
22.(9分)(1)特点: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免: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2
分)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
(2)A:①:B:②③:D:④。(3分)
(3)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23.(11分)(1)①春秋(时期)②仁:③有教无类④兼爱,非攻,尚贤(选贤能的人治
理国家)提倡节俭。(任写一个即可给分)(4分)
(2)《伤寒杂病论》:·“医圣”。“治未病”。(3分)
(3)开拓性:(1分)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1分,钟繇独创楷书书法、王羲之将书法艺术
提高到一个新阶段、魏碑、西晋设置书博士等,合理即可)
(4)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
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2
分)
24.(13分)(1)促进了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素朝,嬴政(4分)
(2)中原人民南迁,少数民族南迁(2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说汉话:促进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分)
(4)特征:多元一体(1分)
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