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 ACACB 6-10 DBCAB 11-15 DABCD
二、 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1)ד城市的出现”改为“农作物种植”(2)√(3)ד东晋”改为“西晋”(4)ד成汉”改为“前秦”(5)ד道教”改为“佛教”。
三、材料题(17题14分,18题16分,共30分)
17.(1)分封制。(2分)(2)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4分)(3)推恩令。(2分
(4)丝绸之路;长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6分)
18.(1)新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2分)影响:生产力发展,私田不断增多,并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2分)
(2)共同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2分)影响: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或答出现“文景之治”局面);(2分)
(3)原因: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江南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4)启示:进行经济建设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正确的政策、先进的科技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四、活动与探究题(15分)
19.(1)A:魏;B:陈。特征: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4分)
(2)直接史料;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学习汉族礼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3)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5分)
(4)善于学习别族的优秀成果;坚持自主创新,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宿松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测试题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小题3 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 )
A. 遗迹遗物 B. 甲骨文字 C. 青铜铭文 D. 史书记载
2. 据学者统计, 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 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 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89%。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 )
A. 早期猿人 B. 半坡遗址 C. 人文初祖 D. 禅让制度
3. 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是( )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老子—《春秋》—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B. 孟子—《道德经》—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C. 孔子—《论语》—“仁”“为政以德”
D. 韩非—《孙子兵法》—“兼爱”“非攻”
5. 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建立秦朝的时间大致位于下方年代尺的哪点 ( )
A. A B. B C. C D. D
6.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唱响了一段秦人、 秦地、 秦风的豪迈长歌, 导演选择的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 妇女们去佛寺拜佛 B. 餐桌上摆放着葡萄 C. 商人用五铢钱交易 D. 农民使用铁制农具
7. 下列关于佛教与道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出现于西周时期。
B. 西汉时,佛教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C. 老子创立了五斗米道,宣传发动人民群众,引发了农民起义。
D. 建立于东汉时期的少林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8. “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国人流传已久的古训。 当今, 国家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更是赋予了这句古训新的内涵。 西汉时期, 提倡节俭并能以身作则的皇帝最突出的是( )
A.汉景帝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
9.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颁布“推恩令”
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 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 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下列事件有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的是( )
A. 班超出使西域 B. 张骞出使西域 C. 长城的修建 D. 佛教东来
11. 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 )
12.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 )
A. 北魏孝文帝 B. 汉光武帝 C. 汉武帝 D. 秦孝公
13.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道具,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
A. 书桌上有毛笔和纸张 B. 墙上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C. 书桌上放着一盘葡萄 D. 书架上有一本《史记》
14. 《宋书》载:“(南朝) 荆城(荆州) 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 有全吴之沃,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出 ( )
A. 北方长期战乱社会动荡 B. 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
C. 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D. 南北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5. 魏晋南北朝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传奇,中国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①司马迁的《史记》 ②北魏的碑刻 ③云冈石窟 ④顾恺之的绘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 分,共5 小题,共计10分)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城市的出现、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中央政府正式统辖今新疆地区。
【 】“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东晋政权从此走向衰落。
【 】氐族人苻氏建立成汉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宣扬道教,开凿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三、材料题(共2小题,共计30分。其中第17小题14分,第18小题16分)
17. 创新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二:
材料一: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以保证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首创的什么制度 (2分)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分)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起兵反叛。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3) 针对材料三描述的现象,西汉的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建议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分)
材料四:古 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 沿着这条路,中国将丝绸、 瓷器等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 葡萄、石榴等。 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题干“ ”应该填写什么 (2分) 上图A处是这条“通商易货之道”的出发点,A处应该填写哪一地名 (2分) 这条“通商易货之道”的开通有什么积极作用 (2分)
18. 经济发展与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图片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该变化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二:邦规定税收十五而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此后又于公元前167年下令“其除田之租税”,连免税收十三年。…,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被汉景帝继承下来,终于使得东亚大陆被秦帝国和秦末战争严重斫伤的社会元气得以恢复。
——摘编自《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文景时期延续了汉初哪一政策 经过长期的努力,西汉出现了哪一治世 (4分)
材料三:两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战乱较多,江南地区则相对稳定。…晋代以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人口剧增,市场需求剧增,要求南方广大地区加快开发。南方特有的自然条件与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其发展速度加快。 ——摘编自何炼成《中国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4分)
(4)回顾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借鉴 (4分)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 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任务,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
【构建时空观念】
材料一:
(1)结合所学,将上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并概括该图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4分)
A: B:
【研读历史史料】
历史史料包括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前者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如出土文物、历史档案等); 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直接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材料二:1965年洛阳博物馆发掘了北魏常山文恭王元邵墓,该墓葬位于洛阳老城东北4公里,墓志表明墓主人元邵,字子开,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孙,在墓葬中出土的陶俑头戴胡式风帽,上身着汉式宽袖大衣,下身则为北方少数民族盛行的裤褶。
(2)材料二属于直接史料还是间接史料 (2分) 它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2分)
【养成家国情怀】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 胡舞、 胡饼、 尊重妇女的意识、 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时期的民族融合产生的历史影响。(5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民族交往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