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填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闭卷考试、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要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七年级(1)班某社团成员排演历史剧“农耕生活——原始居民的日常”,其中有一幕呈现“半坡居民的生活”时,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人们在建干栏式房屋 B.男子手持铁工具追逐野猪
C.妇女们将聚农作物存放在陶盆中 D.家门口正在晾晒刚碾磨的水稻
2.秦统一之前,文字的形体非常混乱。“文字异形”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草碍。为此秦朝推行的忧一的书写标准字体是
A.金文 B.小篆 C.大篆 D.楷书
3.现在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银行在设计做标时,都参考了外面内方的造型。(如下图),这些造型与下列哪种古钱币外形相似
A.刀形币 B.蝦鼻钱 C.铲形币 D.秦半两钱
4.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由折,历史大势终归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该学者想要说明的是
A.秦朝统一的意义 B.秦灭六国的过程 C.商鞅变法的背景 D.民族大融合的作用
5.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课件上呈现了下列图片,该图片的政治状况导致东汉什么情况的出现
A.豪强横行 B.诸侯争霸 C.社会混乱 D.农业调敞
6.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
A.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 B.非洲埃及 C.中南半岛 D.雷州半岛南端
7.“不人虎穴,焉得虎子”是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A.班团 B.张骞 C.班超 D.霍去病
8.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抑柳柳成荫。汉武帝深张骞出使西域的预期目标没有达成,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开辟丝绸之路 C.促成曜君出塞 D.实现盐铁专卖
9.西汉武帝时,司马迁任太史令,他本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撰写了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资治通鉴》 D.《史记》
10.下列史实与图示①相对应的是
秦朝→西汉→①→三国→两晋→南北朝
A.确立分封制 B.华佗发明“麻沸散” C.张骞通西域 D.创立中央集权制
七年级历史 第1页 [共4页]
11.随着佛教传人我国。“六尘不能”“五体投地”“西方净土”等佛教同语也逐渐融汇到汉语中。这表明佛教
A.丰富了中国文化 B.受统治者推潜 C.和谐中印关系 D.促进民族交流
1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官院之战中的是
①曹操采用声东西药的战术②曹军火烧袁军的粮园③孔明早能借管 ④诸葛亮信东风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东汉末年,群堆并起,终成三国鼎立之势。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三国原立局直形成的是
14.三国最立局面的形成产生的进步影响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
15.司马炎在266年建立西晋,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是在
A.280年 B.316年 C.317年 D.383年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阴代更替示意图中,否晋应填在何处
A.① 队② C.③ D.④'
17.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末,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凡乎家给人是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贸易拓展 B民族交融加深 C.查船业发达 D.大量人口南迁
18.“前秦军队南下,表现出一举灭掉东晋政权的气势。然而其先头部队遭受了始料未及的失败……陷人一片湿乱。”这段文字描述的裁役是
A.巨概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配水之战
19.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总结某时期的社会状况时得出如下结论:是一个人口大流动的年代,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北方大批人口流居江淮之南。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南方经济发展。这个时期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秦汉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院唐时期
20.以下石窟艺术中飞天的变化反映出
A.内迁各族生活习惯一致
B.经济重心南移
C.边疆地区开发
D.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七年级历史 第2页 (共4页)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202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多个省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话访。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抵押,诉说者治治各国人民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阅读材料,国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建元中,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怨匈奴,无力击之。汉方欲灭匈奴,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汉朝与西域的交往
材料三 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的主要成就:河南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链接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空中丝绸之路越来越广,郑州机场的国际货运量由11,3万吨升至54.5万吨;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截止今年8月底,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9224列: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跨境店商进出口额从2014年的不足1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2209.2亿元…十年来,我省文化和旅游领域服务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1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2分)
(3)依据材料三,说说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价值。(2分)
(4)作为一名河南学子,你如果向“一带一路”上友好国家的朋友介绍河南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你会推荐哪一个知品文化旅游品牌。(1分)
22.两汉时期,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美国作家麦克·哈特写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书中将这些名人对人类历史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列,蔡伦被排在第七位。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说说东汉时期的蔡伦被排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粉)能列的理由。(1分)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部史学著作。(1分)
(3)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所著的医学著作叫什么 这部著作在中医学领域的贡献有哪些 (至少两点)(3分)
(4)材料四中的两处建筑分别是哪两个宗教的代表建筑。(2分)
七年级历史 第3页 (共4页)
23,东汉末年,杜会动荡,群雄并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儿个问题。(6分)
材料一 三分天下有其一,关东义士首起兵。屯田数载就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赞曹公孟德》
材料二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完成“统一天下”之梦,殊不天时不到、地利没有、人也不和,最终“烈火张天照云海”“赤壁接船扫地空"”。战后,曹操看看手下的残兵败将,也只能望“南”兴叹,南方的孙刘两家趁此机会扩大地盘、称王称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傲军”指的是谁的军队?(分)
(2)材料一中提到“屯兵”,那么“屯年”的具体雄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3)材料二提到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的结果是什么?这样的结果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24.历史教师在围绕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18两课时,设计了下而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6分)
请国答:
(1)任务一中的①处是哪一年 ②处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任务一中的③是由少数民族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 (1分)
(3)任务二中的④东晋的都城定都在哪儿 (1分)
(4)任务二中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两点,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5分)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467年~499年),原姓拓跋,后改姓元,名宏,鲜卑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中国古代十大贤君,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改革。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材料三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不要忘记像孝文帝元宏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盖世英雄。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一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请回答: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一说孝文帝推行哪些措施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至少三点,3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七年级历史 第4页 (共4页)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DAC 6—10:ACBDB 11—15:ACBCA 16—20:BDDAD
二、非选择题:
21.(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1分)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3)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的共同发展。(2分)
(4)老家河南;文明起源;中国功夫;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任意一个,1分)
22.(1)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大发展。(1分)
(2)《史记》。(1分)
(3)《伤寒杂病论》。(1分) 这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了对症治疗的方法;还提倡预防疾病的理论。(任意两点,2分)
(4)白马寺建筑是佛教建筑的代表。(1分) 青城山建筑是道教建筑的代表。(1分)
23.(1)袁绍军队(1分)
(2)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1分) 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曹操势力大增。(1分)
(3)赤壁之战(1分)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1分)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分)
24.(1)316年(1分) 促进了民族融合。(1分)
(2)前秦(1分)
(3)建康(1分)
(4)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任意两点,2分)
25.(1)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穿汉服。(任意三点,3分)
(2)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的实力;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任意两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