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23:58:01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监测
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分)
1. 货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蕴藏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以下印有《狮身人面像》图案的纸币应是
A. 欧元 B. 伊拉克第纳尔 C. 英镑 D. 埃及镑
2.《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包括 282 条法律,法典内容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
A. 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法典 B.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C. 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D. 古印度文明的成就
3.《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后经学者研究,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补写进去的。若这一推测成立,祭司的目的是
A. 强调职业世袭 B. 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解释
C. 维护国王统治 D. 树立了婆罗门教的权威性
4. 下图是公元前2500 年左右世界文明分布图,关于图中四大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流传至今 B. 都实行民主政治
C. 都属于海洋文明 D. 都诞生于大河流域
5.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对波斯帝国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基本上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实行军事、财政与民政三权分离,以遏制官员权力过大。 由此可见,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
A. 推动了文明间的学习与交流 B. 促使波斯帝国进行制度创新
C. 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经济的发展 D. 给被征服地区和人民带来灾难
6. 在古希腊,众神几乎都有自己的神庙。古罗马人则建立了万神庙,把众神集中起来供奉。在万神殿中,既能看到主神朱庇特(即希腊主神宙斯)的神殿,也能看到女神维纳斯(即希腊女神阿佛洛狄特)等神的神殿。这反映了文明的
A. 争辉斗艳 B. 融合互鉴 C. 继承发展 D. 侵夺吞噬
7. 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耶稣”“新约”“救世主”“什一税”等信息,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8. 克里斯是中世纪的西欧庄园里的一个农奴,他所从事的劳动是
A. 义务耕种庄园的共用地 B. 独立耕作自己的自营地
C. 有偿耕种庄园的林地 D. 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9.君士坦丁堡地跨欧亚两大洲,是古代东西方来往的要塞,全世界的商贾云集于此,到此的船支不计其数,船头船尾相接,就像一条狭长的人造“陆桥”,马克思称之为“金桥”。君士坦丁堡被称为“金桥”的理由是
A. 长期是东罗马首都 B. 是当时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和交汇处
C.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D. 直接促成了古代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
10.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武士团是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B. 部民时代,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农民
C. 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D.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统一日本,其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11. 史书记载,8–10世纪帝国首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也有从非洲贩运的象牙、金粉等。材料说明
A. 拜占庭帝国的商业繁荣 B. 古代埃及的农业发达
C. 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繁荣 D. 中国的手工业发达
12.14 世纪前后,在西欧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为梳毛、纺线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这表明欧洲
A.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 B. 生产组织形式封建化
C. 农村生产方式出现变革 D. 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13.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对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都在革命过程中处死了国王
C. 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D. 都受到外国军队的干扰
14.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坎坷。图示是美国某一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 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B. 图中b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C. 图中动力 F1 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D. 图中阻力 F2 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15.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789 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
B. 从 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C.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D.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二、辨析改错题(8分)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古巴比伦的《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改正: 。
【 】(2)查士丁尼统治期间,编成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在内的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改正: 。
【 】(3)《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改正: 。
【 】(4)《人权宣言》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改正: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罗马学校不是希腊学校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罗马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希腊学校教育中有用的东西,使之为罗马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帝国时期,国家逐步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罗马学校延续了许多希腊学校中开设的课程,但这些科目无不赋予浓厚的功利主义的色彩。
——摘编自季美《浅论古罗马与中国汉代的学校教育》
材料二:欧洲具有今天意义的大学出现于13 世纪。 在大学出现之前,欧洲的教育基本控制于教会手中,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更加基督化。 大学作为中世纪商业复兴的产物,它摒弃了基督教禁欲主义教育目的,在课程设置上也体现了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极力主张培养合格的律师、医师、祭师以及带有一定专门素质的公职人员。
——摘编自张艺真《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古代书院比较》
材料三:(18世纪的英国)随着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而来的高工资经济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有能力承受昂贵的教育开销。上流阶层出巨资聘请高级教员为自己或子女授课已很常见,其他阶层的成员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多,各类新建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以满足民众求知的欲望。
——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学校教育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大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培养人才的特点。 (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18世纪的英国人普遍有能力接受教育的原因(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选自《哈姆雷特》
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1800 年,英国有321 台蒸汽机,总功率为5210 马力,1826 年有1500 台,总功率有375000 马力,只能同时纺8支纱,而在几年以后就出现了同时可纺80 根纱的多轴纺纱机。 当这种多轴纺纱机使用水力推动,总共只不过经历了20年。……这样,采用机器和新技术在经济上就越来越便宜,机器也就得到推广使用。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机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作者及其反映的核心思潮。(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新的政治制度”依据的主要法律文件是什么 该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依据该法律文件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总结英国崛起的原因。(3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材料一:泥板地图,下图是已知第一幅世界地图,制作于约公元前7世纪,1881 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南。 学者认为该地图描绘了环绕世界的海洋(外圆)、群山(几枚三角形)、幼发拉底河( 内圆中弯折的长方形)等元素。
——(选自[英]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德国人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出版的“世界地图”中引用了佛罗伦萨商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写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亚美利哥·维斯普奇把哥伦布对新世界的发现包装成自己的发现。 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完全接受了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话,并以亚美利哥(Ameri-cus)的名字来命名新发现的“(世界的)第四部分”。
——摘编自【英】马克·格林格拉斯《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18》
材料三:不同文化中的(世界地图)制图者除了受地理、技术和数学方面的考虑影响,还有同样多的个人、情感、宗教、政治和经济因素。每一幅世界地图或是表现了人们对他们所处世界的态度,或是将全球历史中某些特定时刻的特定世界观具体化,常常是两者皆然。
—摘编自【英】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判断图一泥板地图最可能反映何处文明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判断依据有哪些 (至少两点)(4 分)
(2)指出材料二中“(世界的)第四部分”的中文名称。图二中发现“(世界的)第四部分”的航海路线是(填字母)(2分)
(3)对比以上两幅世界地图,分析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的原因 (4分)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监测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D B B D A C A D B A C D A C D
二、改错题
16?(1)╳  古巴比伦改为古罗马        (2)√
(3)╳ 《独立宣言》改为1787年美国宪法  (4)╳ 《人权宣言》改为《拿破仑法典》
三、材料题
17?(1)特点:继承民族传统;借鉴希腊教育经验;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管理制度;开设的课程带
有功利主义色彩。(写出2点得2分)
(2)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基督教会垄断教育(2分)。特点:课程设置世俗化;注重培养专
业公职人员。(2分)
(3)原因: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高工资的经济模式,为英国人接受教育提供了经济基础;教
育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学校的涌现,为英国人普遍接受教育提供了条件。(2分)
(4)社会需要推动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言之有理亦可2分)
18?(1)莎士比亚;思潮:人文主义(2分)
(2)《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3分)
(3)影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动力革新的周期;促进了机器的推广(言之有理亦
可,写出2点得2分)
(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制度创新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言之有
理亦可,写出3点得3分)
四、分析探究题
19?(1)两河流域文明(2分);泥板、楔形文字、巴格达、幼发拉底河等(写出两点得2分,言之
有理亦可)
(2)美洲,D(2分)
(3)由部分走向整体,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个世界(言之有理亦可2分)
(4)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促使人类探索世界,例如: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促使人们需要获得
更广阔的市场。
思想观念:思想的进步为人类发现世界注入精神动力,例如:文艺复兴、地圆学说成为
探索新航路的精神动力。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加速探索的脚步,例如: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传入欧洲,用于航
海等。
对世界的认识:新航路开辟使孤立分散的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写出任意两个因素并举
例,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分)
E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QQABQQoQogggABAAAQhCEwVqCkOQkBCCCAoGBEAAIAAAS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