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明珠校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明珠校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8 14:20:18

文档简介

初三年级历史学科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封闭和狭隘 B. 自由和自治
C. 衰败和落后 D. 割据和独立
2.中国“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A.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 发展成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 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3.“《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A. 编纂背景 B. 适用范围
C. 具体内容 D. 历史地位
4.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西方传承了--种文明特质。这一“特质”的内涵是
A. 人文主义 B. 契约精神
C. 法律至上 D. 分权制衡
5.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使非洲
A. 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B. 获得了大量劳动力
C. 丧失大量的精壮人口 D. 牟取了巨额的利润
6.“它是 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掌握着各国商品运输中的很大一部分。”“它”是
A. 西班牙 B. 英国
C. 法国 D. 荷兰
7.章西女王宣言:“我绝不会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绝对没有好下场!”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 美国南北战争 B. 拉美独立运动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8.日本明治政府取消武土垄断军事的特权,却继续向军队灌输“忠节”“武勇”等武士道精神,培养官兵对天皇的迷信。这表明,明治维新
A. 缺乏民众的支持 B. 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C. 发展了近代教育 D. 保留了旧制度残余
9.1862年,林肯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A. 争取国家独立 B. 制定联邦宪法
C. 解放黑人奴隶 D. 国家干预经济
10.小明正在复习“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他复习的主题是
A. 走向近代 B.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61.建国后的前一百年,美国往往偷取别人的技术。到了1900年,美国开始输出“美式精巧发明”。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英国独立战争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美国南北战争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12.右图为 1840- 1920 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图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战争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化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由此可以推断,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
A. 战争的目的 B. 战争的规模
C. 战争的胜负 D. 战争的后果
14.1921 年,美国倡导召开国际会议,以遏制日本,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个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15.1927 年至 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为此,斯大林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C. 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 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16.“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材料中“独特的方式”是指
A. 暴力革命 B. 农民起义
C. 改革创新 D. 非暴力不合作
17罗斯福新政中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措施是
A. 整顿金融体系 B. 推行“以工代赈”
C. 调整农业政策 D.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18.“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这一“进攻”
A. 标志着二战已全面爆发 B. 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
C. 促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D.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42年26个国家签署的
A.《凡尔赛条约》 B.《开罗宣言》
B . 《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国家宣言》
20.下列体现两极格局的史实是
A.《九国公约》的签订 B. 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塌,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一年中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的是
A. 1955 年 B. 1960年 C. 1971 年 D. 1990年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
A. 斯大林时期 B. 赫鲁晓夫时期 C. 勃列日涅夫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时期
23.《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吸收中国代表团的建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公报中这次“亚非会议”的举办国是
A. 印度 B. 埃及 C. 印度尼西亚 D. 阿尔及利亚
24.2022 年,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诉讼美国反补贴案胜诉,认定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方实施6.45 亿美元贸易报复。它体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
A. 解决贸易争端 B. 推动民主进程 C. 维护国际和平 D. 反对种族歧视
25.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关键性技术是
A. 计算机网络技术 B. 生物工程技术 C. 原子能技术 D. 航天技术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计35分)
2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7 分)
[象形文字] 材料一 在希腊化时代,埃及的语言文字尚有传承和发展。但罗马征服埃及后,罗马对埃及的文化政策也随着基督教地位的提升而变化。391年,罗马皇帝颁布关闭帝国境内除基督教外所有异教神庙的法令,古埃及的文字体系开始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宗教土壤。
(1)材料中的“希腊化时代”源于埃及曾被哪一帝国占领 结合史实分析划线部分内容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二 1799年发现的罗塞塔石碑包含象形文字,古埃及世俗体文字和古希腊文,这三种文字表达的内容一致。借助已知的古希腊文研究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被视为破译古埃及文字的钥匙……破译过程中,学者商博良功不可没。他参观了欧洲各大博物馆,古埃及的收藏品,理理出一大批文献。随后,他又率联合考察队亲赴埃及,对古埃及遗迹中的文献、壁画等做了详实的记录。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商博良在破译象形文字过程中做了哪些研究工作 (2分)
[楔形文字] 材料三 最初,人们对释读两河流域创造出的苏美尔语楔形文字没有头绪,而巴比伦祭祀们留下了破译的秘籍。当时的祭司为学习苏英尔语的人编写了苏炎尔语楔形文字和巴比伦语双语词汇对照表,凭借已知的巴比伦语,人们最终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
(3) 结合所学,列举一部对研究楔形文字和古巴比伦社会有参考价值的法律文献。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破译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有何相似的研究思路 (2分)
[线形文字] 材料四 最初,大多数人都赞同历史学家格罗特的观点,即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年代(公元前776年)作为古希腊历史的真正开端。而考古学家施里曼的研究却将其提前了近2000年,这主要是《荷马史诗》给予的灵感。1871年,他来到与史诗中特洛伊城地理环境十分相似的希沙立克指挥考古挖掘,发现了大量金、银器。史诗曾多次记载迈锡尼是“多金”
之地,受此启发,他在迈锡尼挖到更多黄金制品、城墙等,证明了爱琴文明的存在,也证明《荷马史诗》有真实的历史基础。牛津大学教授伊文思也受《荷马史诗》启示,在希腊发现了欧洲最早的独创文字———线性文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消失的文字—破解古文明的密码》
(4) 材料四中格罗特和施里曼判断希腊历史“真正开端”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有何不同 (2分)
(5)材料四中施里曼的研究说明文学作品与历史研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分)
(6) 要分别研究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线形文字,在右图中需依次走过哪三处文明发祥地 (按顺序标出序号,3分)在右图地区③,你还可以探寻到哪些文明成果 (列举两例,2分)
(7) 这些多姿多彩的文字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哪一特点 研究这些文字有何历史价值 (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欧近代文明,是西欧文明史的重要篇章。这300余年是西欧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社会变革时代,是启蒙理性萌发的时代,是以暴力革命或君主立宪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革命时代。是近代自然科学奠立的时代,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等成果诞生的时代。
—摘编自姚介厚《西欧文明》
(1)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5例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80字左右)(13 分)
材料二 二战后一些人认为,欧洲已在“多元”之中创造出“合一”……西欧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实现了本国大多数人的、有保障的生活福利,这是欧洲对人类的贡献……尽管许多人预言。取代欧洲的将是“亚洲”等地区,但未未欧洲依然有自己的历史角色。
—摘编自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2) 结合史实就材料二划线的两部分内容分别进行论述。(4分)
(3) 你认为欧洲在未来的世界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 (1分)初三年级综合测试历史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DAC
6-10 DCDCD
11-15 BCABD
16-20 DBCDC 21-25 BBCAA
二、非选择题
26.(1)亚历山大帝国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2分)
(2)参观欧洲州博物馆.整理文献:率领联合考察队亲埃及。记录右埃及遗迹中的资料。(2分)
(3)《汉谟拉比法典》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都留有与多种文字相对照的史料)两者都对照已知文字进行破译(意
思接近即可,2分)
(4)格罗特只借助文字记载进行判断,施里曼则将文学作品的记载和考古挖掘的史料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判断(此问可综合学生的答题情况,按等级赋分,回答较完整给2分,回答片
面可给1分或不给分)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为历史研究提供线索,而历史研究也可证明
一些文学作品有真实的历史基础。(言之有理即可,2分)
(6)序号:①+②+④
文明成果:佛教、种姓制度等(5分)
(7)多元性(1分)
文字能折射出各区域文明的基本状况,研究这些文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风貌
(言之有理即可,(1分)
27.(1)观点: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欧近代文明,是西欧文明史的重要篇章。
结合史实论述: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影响
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
牛顿的相关成就及其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影响
(2)1967年欧共体成立及其影响
或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及其影响(2分)
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1
或法国和联邦德国宜布成为“福利国家°。
彩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
(3)牵制美国称霸世界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