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初中 九年级 化学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综合复习)
1.通过综合复习,掌握酸类和碱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反应的基
本规律,深入了解酸类和碱类物质的通性。
2. 通过对酸碱知识体系的建构,初步形成物质的微粒观、变化
观,建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
3. 通过问题探究,掌握物质分类研究的科学方法,并能运用相
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在明代著作《天工开物》中对古法造纸进行了详细记载,其中“煮徨足火”这一工序中,用到碱性的石灰水浸泡竹叶等造纸原料,使原料更易分散在水中形成纸浆。现代造纸工厂中借鉴了这一做法,用碱性物质氢氧化钠进行原料浸泡。
某造纸厂使用的原料浸泡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使用后用工业盐酸进行处理后再排放,以免污染环境。处理后的废水一定呈中性吗?
问题引领
酸的通性
小明为探究以上问题,取回废水样品,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上操作,最终溶液呈无色,此时溶液呈中性了吗?为什么?
你有哪些方法证明盐酸有剩余?
不一定呈中性。无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最终所得溶液中也可能盐酸有剩余,呈酸性。
NaOH浸泡液
溶液呈无色
酸的通性
设计方案
选用试剂 物质类别 主要现象 相关化学方程式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检验溶液中盐酸有剩余的方法
含NaOH污水
(提示:NaCl也能与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AgNO3+NaCl=AgCl↓+NaNO3)
酸的通性
盐酸
酸的通性
方法1
+紫色石蕊试液
方法4
+碳酸钠
方法2
+铁片
方法3
+铁锈
选用试剂 物质类别 主要现象 相关化学方程式
方法1 紫色石蕊试液 酸碱指示剂 变红色
方法2 铁片 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 Fe+2HCl=FeCl2+H2↑
方法3 铁锈 金属氧化物 溶液变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方法4 碳酸钠 盐 有气泡生成
Na2CO3+2HCl=2NaCl+CO2↑+H2O
酸的通性
检验溶液中盐酸有剩余的方法
总结:检验溶液呈酸性(H+)的思路
利用酸的通性,选择试剂使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酸
盐+水
酸碱指示剂
金属
氧化物
活泼金属
某些盐
盐+水
盐+H2↑
新盐+新酸
碱
酸的通性
利用酸的通性,可以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某溶液是否呈酸性(或检验溶液中H+是否存在)。
问题引领
碱的通性
该造纸厂的原料浸泡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如何检验溶液呈碱性呢?
原料浸泡液
方法1:滴入酚酞试液
方法2:滴入CuSO4溶液
方法4:通入CO2 ?
浸泡液
方法3:滴入FeCl3溶液
碱的通性
检验原料浸泡液是否呈碱性的方法
总结:检验溶液呈碱性(OH-)的思路
1.加入酸碱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
2.加入含Cu2+的盐溶液(CuSO4/CuCl2)
3.加入含Fe3+的盐溶液(FeCl3)
碱的通性
利用碱的通性,选择试剂使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检验碱性溶液(OH-)的方法可用:
碱
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
新碱+新盐
某些盐
酸碱指示剂
酸
盐+水
利用碱的通性,可以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溶液是否呈碱性(或检验溶液中OH-是否存在)。
碱的通性
知识网络
酸的通性
碱的通性
中和反应
快速鉴别
Mg
NaOH
HCl
Fe2O3
CO2
紫色石蕊
酚酞
Na2CO3
CuCl2
用下列试剂来试着区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Mg
Fe2O3
紫色石蕊
酚酞
Na2CO3
CuCl2
这些试剂也能鉴别稀硫酸[溶质为H2SO4] 和石灰水[溶质为Ca(OH)2] 。
HCl= H+ + Cl-
H2SO4= 2H++SO42-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NaOH= Na+ +OH-
Ca(OH)2= Ca2++2OH-
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网络
微观认识
酸根离子不同,酸有不同性质
金属离子不同,碱有不同性质
酸的通性
碱的通性
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溶质为HCl]和稀硫酸[溶质为H2SO4],可用哪些方法鉴别?
操作 现象和结论 化学方程式
方法1 分别取样,滴加几滴AgNO3溶液 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硫酸。 HCl+AgNO3=AgCl↓+HNO3
方法2 分别取样,滴加几滴BaCl2溶液 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时,是稀盐酸。 BaCl2+H2SO4=BaSO4↓+2HCl
酸的个性
可用哪些方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溶质为NaOH]和石灰水[溶质为Ca(OH)2] ?
操作 现象和结论 化学方程式
方法1 分别取样,通入CO2气体 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石灰水。 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CO2+Ca(OH)2=CaCO3↓+
H2O
方法2 分别取样,滴加几滴Na2CO3溶液 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石灰水。 Ca(OH)2+Na2CO3=CaCO3↓+2NaOH
碱的个性
物质性质
形成观念
粒子的微观反应决定物质的宏观变化
决定
物质结构
决定
体现
决定
体现
认识规律——形成观念
物质结构
物质性质
物质用途
总结提升
分析物质先归类
共性里面有规律
共性之外有个性
归类为了看共性
1.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B
课堂检测
2.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研制的舱外航天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保障。舱外服中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物质氢氧化锂(LiOH),它可能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氧化铁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二氧化碳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A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将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应选用下列的哪一种试剂 。
(3)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
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A.HCl B.NaCl C.CuSO4 D.Na2CO3
3. 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下图归纳总结出了NaOH的
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
CO2+2NaOH=Na2CO3+H2O
4. (中考链接:2022年中考)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是NaOH溶液和Ca(OH)2 溶液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溶液,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1)小明各取两种无色溶液少许,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用干净的长塑料管分别向两 试管中的溶液里慢慢吹气,观察到A试管中有白色浑浊现象,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可判 断A试管中加入的是 (填化学式)溶液。
(2)小红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进行鉴别实验,根据明显现象也成功鉴别了上 述两种无色溶液。则小红所选的这种试剂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 Na2CO3溶液 D. NaCl溶液
Ca(OH )2
C
5.《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过程中,使用的树皮浸泡液中含有熟石灰,为避免排放后造成环境污染,你建议可选择的方法是( )
A.向浸泡液中加入显碱性的皂角
B.向浸泡液中加入大量水
C.将浸泡液回收再利用
D.将浸泡液排放到距离较远的地方
C
项目式学习活动: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制造和使用酸、碱的历史,提出你的见解,写出一份研究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