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8 10: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16.最苦与最乐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把握本文严谨的论证思路,欣赏作者精妙的语言。
  3.领会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法,欣赏作者精妙的语言风格。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8岁学为文,9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萧伯纳说:“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苏格拉底认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而对于快乐的反面——痛苦,奥古斯狄尼斯是这样说的:“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都不同,对快乐的认识也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 梁启超对这一问题有他独到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最苦与最乐》。
【走近作者】
姓名:梁启超
字:卓如
号:任公
别号:饮冰室主人
籍贯:广东新会
所处年代:清末民初
身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主要作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新中国未来记》等。
主要成就:参与“公车上书”运动,宣传变法的主张,领导北京、上海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理论。
生平简介: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晚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积累重点字词。
【字音篇】
达观( )  恩惠( )  契约( )
监督( ) 排解( ) 大抵( )
循环( ) 包揽( ) 悲天悯人( )
guān huì qì
xún lǎn mǐn
dū jiě dǐ
【词义篇】
失意:
达观:

契约 :
不得志。
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海阔天空:
悲天悯人:
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2.理解基本内容。
(1)阅读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
 
(2)文题“最苦与最乐”中的“最苦”指什么 “最乐”指什么 请摘选文中原句回答。
  
 人人必须尽责任。
“最苦”指“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乐”指“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本文的标题颇具特色,我们的探究活动由标题展开。
【探究一】本文的标题就是论题,即议论的主题,这是一个并列短语,你可以从这个并列短语中提出哪些问题
  
示例:①人生什么事最苦 什么事最快乐 ②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析题·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小助手·
并列短语是指两个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以并列关系的短语为标题的文章,往往预示着其论述的重点或结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从这个并列短语中,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快速确定阅读重点。
【探究二】理清文章思路,尝试为自己答疑解惑。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
  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导学建议·
关于“最苦”与“最乐”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了解,但是对于两者的关系,不能够深入理解。教师可暂时将此问题放下,待细读时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如果学生出现其他疑问,视情况适时解决。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为什么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之事就在于负责任(责任未尽)”这一观点的
·学习小助手·
读第1~2段,找出作者直接表达这一观点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是由什么问题引出这一观点的。
研读·把握论证思路
作者通过与许多人的想法中最大的痛苦——贫穷、失意、老、病、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2.作者在第3段中写了几种责任 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为什么这样层层论述
·学习小助手·
可以先勾画出关于责任的句子,然后把这些句子综合起来进行概括。理解作者的论述过程,可以先将这一段划分层次,概括每一层次的内容,这样作者的论述过程就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了。
①责任的种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作者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都是责任未尽的表现,然后把对于个人的责任扩展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接着用两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最后总结:未尽责任的苦痛是最苦的。
③作者由生活情境展开论述,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然后将责任的范围逐渐扩大,再用两个“凡属”对所有的责任进行概括,这样由浅入深,能使文章层次清晰,论证有力。
·导学建议·
关于这一段的论证过程学生可能一时弄不清楚,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本段进行阅读,可以用提取关键词、把握关联词等方式来对段落层次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明了论证过程。
分析论证思路解题四法
1.段意合并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再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2.词语标志法。议论文中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能帮助理清内容层次。关键性词语:①表指代的词语,如“这样”“这些”“这种”“这个问题”等;②关联词,如表转折的“相反”“否则”“与此不同”等,表递进的“更加”“而且”等,表因果的“因此”“那么”“由此看来”等,表并列的“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等;③衔接性词语,如“也”“于是”等。
3.勾画关键词法。阅读时,要对涉及论据或论证方法的地方进行勾画。
4.整合语言法。在逐层分析每个段落的内容后,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连词将之组合起来。组合:论据+论证方法+结论。
学有法,文亦有法。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试举例分析。
·学习小助手·
论证,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明。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查阅资料,了解各论证方法的特点,再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根据论证方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涉猎·分析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列举未尽责任的具体情况,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如“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引用古语、名人名言,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再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引用曾子的话,进一步论证了尽责任的快乐,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更具权威性。
对比论证:“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与贫病老死的痛苦进行对比,照应开头,突出论证了“应尽责任而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读下面的句子及赏析,思考: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风格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请找出来读一读,也试着写几句简要赏析。
·学习小助手·
找句子时,可以先浏览,然后关注那些口语化的句子、引用了古语和俗语的句子,或是运用了特殊句式的句子,然后细读,体会其语言风格。
品读·赏析精妙语言
句子: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观点。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这句话在表达上有着平易自然、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示例:
(1)句子: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赏析: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赏析:几个设问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清晰明了,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从人生中的贫、失意、老、死这些常事入手,使得文章的语言自然,读者易于接受。
·导学建议·
除以上的例子,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1.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事例,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苦乐观” 请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学习小助手·
“苦乐观”就是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所持的态度,从文中摘录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与古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梁启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2.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孟子·离娄下》中的“君子有终身之忧”的理解。
示例:这句话翻译为“有才德的人有让他终身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意思是说,越是圣贤豪杰,负的责任便越大。责任越大,忧愁越多。这里的“忧”是指忧国忧民,它体现的是这些人有悲天悯人、仁爱之心。也正是在改善国家和人民命运的过程中,圣贤豪杰获得了更大更多的快乐。他们是在苦中寻真乐,是乐而不苦。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