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18.紫藤萝瀑布
第2课时
◎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品味本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的语言美。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是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性,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宗璞笔下的紫藤萝为何能绽放出如此夺目的光彩 为何能如此准确地传达美的人生追求 为何能让闪耀的生命之光跳跃在纸页上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
(2)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
(3)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
长时间地站着
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
(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
记叙
描写
议论
3.第3段中“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运用 的写作手法,其作用是 .
。
对比、烘托
不仅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生机盎然,还暗示了紫藤
萝花甘于寂寞的个性特征
(一)修辞手法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盛开的花比作帆,将萼比作舱,形象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盛开的形态;又将萼比作忍俊不禁的笑容,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情态,更显得其美好可爱,透露出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品·重点句段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示例:用“浅紫色”写花的芳香,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了可见的“浅紫色”,把嗅觉感受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了花香带给作者的那种缥缈轻柔、如梦如幻的感觉。
(3)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示例:“伶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衰败、憔悴,同时象征人遭到了摧残。
(二)词语运用
(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示例:“迸溅”两字,赋予了花动感,生动地写出了花开的情态,让人感觉到它是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示例:用“流动”“欢笑”“生长”等词语,化静为动,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机盎然。“挑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紫藤萝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顽皮和可爱。“挨”“接”“推”“挤”这些动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紫藤萝花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同时这些词语表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花气势非凡、灿烂辉煌的样子。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密茂盛,也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任选角度赏析“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示例:运用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与人相似,而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许多部分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强国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解题攻略
分析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步骤:①抓住句子,明确修辞手法;②找出拟人化的词语,了解比拟事物的特点;③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该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揣摩其中蕴含的情感。
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赋予它人的语言(神情、态度或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它的……之情。
1.“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从写作的角度看,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析·写作方法
对比、烘托。突出紫藤萝的乐观向上和顽强的生命力。
2.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
本文作者借对紫藤萝花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态进行描写,说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奋发进取。作者借不同时期的紫藤萝花,象征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命运,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悟。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请你运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示例:每当煦阳普照大地,万物争先恐后地赶春天的趟儿的时候,一片片的柳絮就偷偷地跑到了人间。起初是一丝丝一缕缕,如朗秋时的月光那样轻柔,又像渺茫梦幻中的一丝希冀,缥缥缈缈。它轻轻地触摸着你的脸,痒痒的,带着柳絮特有的一种清香,沁人心脾。两三天过后,整个柳林便是柳絮的世界了,到处白茫茫的,如一朵朵流浪的云朵找到了渴盼已久的家园,全聚集在了这里,飘飘扬扬的,又似下了一场柳絮雪。置身其中,看春风轻轻地将它们捧起,慢慢地在空中翻转,又悄悄地将它们藏于背风处。调皮的风儿追逐着它们,一会儿将它们围成一团,一会儿又将它们推下土沟。
而柳絮就是这样,无私地把自己的美丽全部奉献给人们。一片柳絮实在太轻了,太微不足道了。轻得仿佛一声叹息也能让它的立足梦破灭。然而它们紧紧地抱成一团,尽力向大地展示它们团结的美。它们的生命是那样的短暂与辉煌,带有一种落日的壮美。狂风一起,便很难觅得踪迹了,它们却将自己的纯净与圣洁赠予了大地。它们在春天的旋律中融入泥土,化作玉露琼浆,滋润无限生灵!
简评: 选文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柳絮的生动描绘,突出柳絮诗意朦胧的美,赞美了柳絮无私奉献的精神。
1.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习小助手·
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及目的来回答紫藤萝命运的象征意义。
思·拓展思维
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导学建议·
辅助性问题设计:
你能不能画一张图或表,画出作者所说的紫藤萝的变迁史
课文所说的那“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历史,你知道哪些
“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2.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是在说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奔腾向前,表现了作者惜时而行、活力焕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启示我们应如何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挫折
观点一:遇到挫折时应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观点二:遇到挫折时,证明这条路已经走不通,应该绕开困难,寻找新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
1.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
·学习小助手·
感情升华在文章中一般通过议论抒情的手法完成,找出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句,联系课文内容及写作背景来分析。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民族、国家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时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2.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对人生意义全新的深刻的认识。请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事物,表达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示例:暮春时节,落花缤纷,红花草却开得正盛,花蕊深蕴着醇香,招来成群的蜜蜂,“紫云英蜜”的美名,受到多少人的青睐。一到插秧季节,红花草又慷慨地翻身入土,浸泡在水里,变成肥料,为赢得丰收而牺牲自己。红花草啊,你活着,是为了人类美好的生活;死去,是为了给大地增添肥料。你并不名贵,也难入观赏之林;但是你火焰似的生命,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共33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18.紫藤萝瀑布
单元主题 解密花语,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分类、归纳并概括诗文的景物特征、作者情感和蕴含哲理等内容,了解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手法。
2.能够流畅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提取文中描写的“物”,并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的特征,并能对蕴含作者情感的词句进行品读、赏析,分析阐述作者直接或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思维目标
1.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能理解并准确地概括作者描写景物、抒发思想感情的规律和方法。
2.能对文中描写景物的关键语句展开类比联想,思考“物”与“志”的关联,使物能达意,强化类比思维,提升思考的深度。
三、价值目标
在阅读、观察、思考和写作中,认识山川草木所蕴含的文化功能,理解作者在自然景物中所浸染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中寻找与自己精神情感相契合的景物,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教材内容 18.《紫藤萝瀑布》/宗璞
19.《一棵小桃树》/贾平凹
20.《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21.《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望岳》/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游山西村》/陆游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写作 文从字顺
情境与任务 参加校园广播站“听听我与花的故事”的主题征稿活动
评价与测评 1.仿照《唐诗素描》的编辑体例,结合单元任务及课堂所学,完成所选“解密诗”的编辑任务,在《花语》诗选的基础上丰富为《解密花语》作品集。
2.手绘设计一份《解密花语》作品集封面,图文结合,凸显“花”和“诗”的元素。
3.阅读宗璞《好一朵木槿花》,从创作背景、景物特点、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其与《紫藤萝瀑布》的异同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散文,找出并品读文章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句子,分析这些方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优美词句,品味其中关键语句,体会其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理解诗歌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学习诗歌中象征、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寓理于景等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学会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赏析佳句,体味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
引导学生欣赏散文,体会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通过品味诗歌语言,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及其流露出的作者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首先要了解散文和诗歌的基本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散文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及诗歌中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寓理于景的手法,整体感知作品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诗文的主旨。结合文体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通过吟诵,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发挥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的意境。学会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欣赏古诗,通过赏析名句,理解诗句包含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品味本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的语言美。
4.体会作者对人生深沉而独特的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第1课时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本植物,蔓左旋缠绕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呈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藤萝的枝叶茂密,花序大而下垂,花色淡雅,多为蓝紫色或者淡紫色,藤条长而自然弯曲,非常容易造型,将其攀附于花架、绿廊、山石等,点缀效果非常好。暮春时节,正是藤萝吐艳之时,但见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
同学们,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花草,可能会被触发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还有人赞美凌寒怒放的蜡梅……然而女作家宗璞却描写了紫藤萝。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着炫目的美丽,有着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紫藤萝瀑布》,去看看作者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她有什么感悟,而我们从中又能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
【走近作者】
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还有散文集《宗璞散文选集》。
背景介绍:本文选自《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6日,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她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的自衰到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加了直面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1.我会积累重点字词。
【字音篇】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迸溅( ) 酒酿( ) 伫立( )
挑逗( ) 绽开( ) 沉淀( )
伶仃( )( ) 仙露琼浆( )
忍俊不禁( ) 盘虬卧龙( )
bèng
diàn
zhàn
tiǎo
qióng
líng dīng
zhù
niàng
jīn
qiú
【词义篇】
解释下列词语。
(1)迸溅:
(2)稀落:
(3)伶仃:
向四外溅。
孤独;没有依靠。
稀疏零落。
(4)沉淀:
(5)挑逗:
(6)忍俊不禁:
(7)仙露琼浆:
(8)盘虬卧龙:
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忍不住笑。
逗引;招惹。
形容鲜美的酒。
回旋盘绕,像卧着的龙,形容枝干遒劲有力。
拓展:“沉淀”本指 ,
但在文中指的是 。
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颜色的积聚
2.我会梳理重要信息。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了作者观赏紫藤萝花时的所见、所思和所忆。
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小助手·
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贯串全文,可以据此分析文章层次。
默读·理清思路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6段):写作者观看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7~9段):写作者回忆紫藤萝花的不幸,并与现在紫藤萝花的艳丽繁盛进行对比。
第三部分(第10~11段):写作者由观花、忆花所产生的人生感悟。
【探究一】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探究二】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紫藤萝瀑布的 试举例说明。
浏览·整体感知
·学习小助手·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找出直接描写紫藤萝的语句,思考文章写紫藤萝的顺序及描写角度。
【探究一】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描写的,先整体写花瀑,然后局部写花穗,最后从细节上写花朵。
【探究二】 从色、形、态三个方面描写。①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②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③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导学建议·
让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讨论,然后请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对此说说你的理解。
·学习小助手·
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回答。
精读·归纳主旨
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生病、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导学建议·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然后请一名学生代表回答。
把握文章主旨六法
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标题中推测文章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主旨。
3.段落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并将之合并,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4.重复中心法,即从文中反复出现、能体现中心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主旨。
5.层次顺序分析法,即概括文章主旨时,要明确文章具体叙述了什么事,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6.关键信息归纳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小助手·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抓住文中表示情感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悟读·体味情感
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赞美了生命的活力。
本文第8段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遭遇,有什么作用
·学习小助手·
可从写法上考虑,同时结合中心回答。
意在以花象征人,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紫藤萝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同时反衬出眼前繁盛的紫藤萝花生逢其时,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