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框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框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8-15 17: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力学专项复习二
网络构建(一)、运动和力知识结构
〔二〕力和机械知识结构
〔三〕功和机械能知识结构
测量的知识
长度
单位: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测量:
工具:刻度尺
方法:①观察 ②放正 ③读数 ④记录
时间
单位:h min s 1h=60min=3600s
测量:
工具:手表、停表
方法:①观察 ②读数 ③记录
误差
产生: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能避免
错误:可以避免
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的概念:被选做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除自身外任意物体
参照物
速度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 / t
单位及换算关系:m/s km/h 1m/s=3.6km/h
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v=s/t

概 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示意图:用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单 位:牛顿 N
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方向〕
三要素

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G=mg 〔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弹力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
使用:①观察 ②校零 ③操作 ④记录
注意事项:①保持弹簧和力的方向一致 ②弹簧不可接触底版 ③记录时不要忘记单位 ④不能超出量程 ⑤可以斜着测力
摩擦力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及应用
概 念: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类 型: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滑 动
摩擦力
大小
测量
求解
原理:二力平衡
方法:转化法
〔f=F〕
影响因素:①压力的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方向:和相对运动〔或趋势〕的方向相反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
发展
内容
理解
受到外力
运动状态改变
不受到外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二力平衡
概念 略
条件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简单机械
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平衡条件:F1L1=F2L2
应用:省力杠杆,道钉撬、启瓶器等
等臂杠杆,天平
费力杠杆,钓鱼杆、镊子、筷子等
滑轮
概 念:周边有槽,可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
定滑轮: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省一半的力,费一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既省力也可改变力的方向,但要费距离。〔F=G/n S=nh 〕
其他机械
斜面:省力,费距离。盘山公路,螺丝钉
轮轴:省力,费距离。方向盘,

功的概念
定义:包含两个必要因素,力F、距离S,S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公式:W=Fs
单位:焦耳〔J〕 1J=1N·m
物理意义:反映力的作用的成效
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
都不省功
理解:① 对于理想机械,不考虑机械重和摩擦,W机=W物
②实际中,要克服机械重和摩擦做功则有
W总=W有用+W额外
机械效 率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η=W有用/ W总
特点:无单位,总是小于1
特殊机械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η=W有用/ W总 =Gh/Fs=G/nF
斜 面:η=W有用/ W总 =Gh/FL〔L为斜面长,h为斜面高〕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所做的功
公式:P=W/t
单位:W〔瓦特〕,1W=1J/s,1KW=10 3W
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机械能
动能:①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②相关因素 m、v ,m越大、v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①概念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②相关因素 m、h ,m越大、h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①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②相关因素弹性形变,弹性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
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应用:地球卫星、荡秋千、滚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