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开卷,满分50分 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 2023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时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以下可作为这一“实证”的是( )
A.考古发掘的玉器 B.书籍《良渚文化》
C.良渚文化的传说 D.动画电影《良渚》
2. 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
A.最早创立了皇帝制 B.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带领人民根治水患 D.主要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3. 在2023年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上,古人天真烂漫的简笔画甲骨文也申请出战了(如下图所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秦朝
4.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这主要得益于(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5.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种现象反映了诸侯争霸战争( )
A.促进经济发展 B.加快民族交融
C.维护周王权威 D.推动文化繁荣
6. 当前,永川区市民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该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倡节俭的主张。该思想家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7. 下表是某班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第一幕:秦朝暴政 第二幕:戍边遇雨 第三幕:揭竿而起 第四幕:张楚政权
A.武王伐纣 B.楚汉相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巨鹿之战
8. 漫画在历史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仔细观察下图所示的漫画,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创世袭 B.推恩诸侯 C.百家争鸣 D.刺史制度
9. 董仲舒认为,当时思想不统一,造成全国思想混乱,这不利于政治统一,不利于长治久安。为此他主张( )
A.焚书坑儒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独尊儒术
10.《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氏一族操纵朝政,“威权震切廷”。由此反映出东汉时期( )
A.外戚干政 B.宦官专权 C.农民起义 D.政治清明
11.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该活动体现了对古代丝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下列选项与该论坛相关的是( )
A.开凿灵渠,统一岭南 B.变法革新,富国强兵
C.出使西域,沟通中外 D.推行汉化,民族交融
12.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饱读书籍之后,负行囊遍游天下,在游历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最终写成了不朽史书。这部史书的名称是
A.《论语》 B. 《春秋》 C.《老子》 D. 《史记》
13. 西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一些佛教用语也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因果轮回”“在劫难逃”等。这说明佛教( )
A.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 B.丰富了中国文化
C.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D.融合了本土道教
14. 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15.河南卫视在某晚会中推出节目《洛神水赋》,通过水下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洛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舞姿。“洛神”曾在下列哪位人物的作品中出现过( )
A.祖冲之 B.张仲景 C.顾恺之 D.郦道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第16题13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13分)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受到我们国家的重点关注。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 汉代 魏晋南北朝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①。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播种工具②。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进灌溉工具,如③。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处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材料二 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水利示意图
(2)仔细观察材料二示意图,说出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1分)根据所学回答建成后产生了怎样的作用?(1分)
材料三 文帝重视农业,屡诫百官守令劝课农桑。文帝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2分)。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1分)
材料四 从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大地干戈不息,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北魏统一北方,中原才稳定下来,经济逐渐得以复苏。相对而言,南方一直比较安定,受战争的影响少一些。而北方流民一次次的南下,给南方输送了大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农具和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些都为南方的开发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南方经济的落后面貌迅速得到改变,赶上并且超过北方。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四,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 × ”。(2分)
A.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战乱不休。 ( )
B.在北魏的统治下,中原经济逐渐恢复。 ( )
(5)根据材料四,分析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何启示。(1分)
17.(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的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了郡县制,牢牢的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打“√”;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打“×”;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打“ ”(3分)。
A.公元前230年,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
B.郡县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 )
C.秦始皇统治时期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 )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郡县制外,秦始皇还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大一统的措施?(3分,各举一例)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渔”字铁斧 高16厘米、宽7.2厘米,斧面上有凸起的“渔”字。这是渔阳郡铁官作坊的标志。 五铢钱 直径2.5厘米,出土了百余枚,都是汉武帝及其子昭帝时期统一铸造发行的五铢钱。
(3)史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图1、图2两幅图片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 (1分)它们印证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哪两项措施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影响。(2分)
18.(11分)永川区某中学七年级同学开展了“让我们共同感受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画示意图——感知历史特点】
(1)第一组同学绘制了上面的政权更迭示意图,请和他们一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①②处对应政权名称,(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什么?(1分)
任务二【史料研读——汲取历史智慧】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2)第二组同学整理了以上史料,请你根据材料一回答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2分)影响怎么样?(2分)
任务三【撰写短文——介绍历史人物】
孔子 蔡伦 张骞 贾思勰
(3)第三组同学整理了部分历史人物图片,请任选两位以“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4分)永川区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D B C C B D A C D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第16题13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
16.(13分)(1)牛耕、耧车、翻车(3分,各1分)
(2)都江堰(1分)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1分)
(3)重视农业,劝课农桑(1分)减免田租,轻徭薄赋(1分)文景之治(1分)。
(4)判断:A.( × ) B.( √ ) (2分)
(5)原因:北方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2分)
(6)制定恰当的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发展农业科技(或重视生成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或重视水利的兴修)等。(1分任答一点即可)
17.(11分)(1)判断:A.( × ) B.( √ ) C.( )(3分)
(2)政治:建立皇帝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设立三公(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货币。文化:统一文字(3分,各例举一点即可)
(3)史料类别:实物史料。(1分)措施:盐铁官营、专卖;中央收归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2分)
作用: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经济基础。(2分,答对两点即可)
(11分)(1)①吴(1分);②东晋(1分);阶段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分)
(2)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2分,答对两点即可)
影响:使秦国的实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
(3)参考示例:
孔子,张骞。论述: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其思想被弟子整理为《论语》,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张骞,在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开通,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综合上述可知,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4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永川
区202
3
-202
4
学年
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
答题卡
) (
(
6
)(
1分
)
) (
(2)(4分)
(
3
)(
4分
)
)
客观题(请用2B铅笔将题号右侧正确答案所对应的方框涂黑)
(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
.
A
B
C
D
2
.
A
B
C
D
3
.
A
B
C
D
4
.
A
B
C
D
5.
A
B
C
D
6
.
A
B
C
D
7
.
A
B
C
D
8
.
A
B
C
D
9
.
A
B
C
D
10.
A
B
C
D
11
.
A
B
C
D
12
.
A
B
C
D
13
.
A
B
C
D
14
.
A
B
C
D
15.
A
B
C
D
)
(
1
7
.
(
11
分)
(
1
)(
3
分)
A.( ) B.( ) C.( )
(
2
)(
3
分
)
(
3
)(
5
分)
18.(11分)
(1)(3分)
)
(
非选择题
16.
(
13
分)
(
1
)
(
3
分)
(
2
)(
2分)
(
3
)(
3分
)
(4)(2分)
A.( ) B.( )
(5)(2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勿在此区域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