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8 10:26:32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精挑细选。(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 )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2.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相,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 )
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3. 如果把夏桀、商纣、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话,其标准应是………………( )
A.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B.他们都是开国君王,勇武有为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是不修德行,统治残暴
4. 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
A.数量众多 B.工艺高超 C.种类丰富 D.分布广泛
5.《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社会动荡,百家争鸣
C. 礼崩乐坏,诸侯代周 D.战国七雄,变法图强
6.《商君书》记载,能得(故车)甲自(甲士之首级)一者,赏爵一级,益(增加)田一顷,益宅九亩。该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是……………………………………( )
A. 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B.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D.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7.2022年冬奥会会徽(右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体现了顺应自然,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理念。它的设计理念最能体现的学派思想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8.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并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起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应是………………………………( )
A. 鲜卑 B. 安息 C. 大宛 D. 匈奴
9.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速亡有关联的是…………………………………………( )
A. 统一文字 B. 行郡县制 C. 统一货币 D. 焚书坑儒
10. 《史记》记载,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韩信、萧何都是人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失败了。材料说明刘邦能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 )
A. 骄傲自大 B. 善用人才 C. 势力强大 D. 拥兵自重
11.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推恩令” B. 独尊儒术 C. 盐铁专卖 D. 北击匈奴
12.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的是东汉…………………………………………………………………………( )
A.王莽施政引起社会动荡 B.“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
C.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D.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
13.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张骞 B. 卫青 C. 霍去病 D. 班超
14.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 )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西晋时期
15.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李冰 B.张仲景 C. 蔡伦 D. 张衡
16.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秦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19.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现统一 B.南方条件优越 C.对外交往发达 D.北方人民南迁
20.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钟繇 B. 贾思勰 C. 顾恺之 D. 祖冲之
二、开心猜猜。(每空2分,共10分)
2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的国家是……………( )
22. 某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此工程是( )
23.汉高祖及其继任者实行某政策,使汉初的经济得到回复和发展。这些政策统称( )
24.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
25.北魏时期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的统治者是………………( )
三、学史明理。(12分)
26. 材料一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全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 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个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一朝代在地方上采取的政治制度?(4分)写出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名称。(4分)
(2)“县”作为今天地方行政机构的名称,是受以上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实行两种政治制度的共同目的。(2分)
四、材料解析。(12分)
27.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与纽带。
材料一“虎”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材料二 春秋战国各国文字写法不同,造成政治文化交流障碍。秦统一六国后,官方文字定为标准化的统一字体小篆,为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此外,统一的文字通过典籍和刻石保留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完整性,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血脉,不曾中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出现在哪个朝代?(2分)其字体名称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秦统一文字的字体名称。(2分)书法成为在中国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何时?(2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统一文字的意义。(4分)
五、学史增信。(14分)
28.材料一 董仲舒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要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种思想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1)据材料一,概述董仲舒主张的核心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采纳其观点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具体措施。(4分)
(3)据上述材料,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4分)
六、论从史出。(12分)
29.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起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 ①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③
第四单元 ②时期:④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①②分别代表的历史时期。(4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③④处的阶段特征。(4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第四单元所处历史时期为新的统一局面出现所准备的有利条件。(4分)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精挑细选。(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 A 2.B  3. D 4.C 5. A 6. C 7.B 8. D 9. D 10. B
11. A 12. C 13.A 14. B 15. C 16. C 17. B 18. A 19. D 20. D
二、开心猜猜。(每空2分,共10分)
21.中国 22.都江堰 23.休养生息政策 24.张仲景 25.孝文帝(或拓跋宏)
三、学史明理。(12分)
26.(1)西周、秦朝。(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
分封制、郡县制。(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
(2)郡县制。(2分)
(3)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
四、材料解析。(12分)
27. (1)商朝(2分) 甲骨文(2分)
(2)小篆(2分) 东汉以后(2分)
(3)有利于政令在全国的推行;有利于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完整性的保留等。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
五、学史增信。(12分)
28. (1)观点: 大一统思想。(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
原因:大一统思想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统一思想,保证皇帝权威;思想统一有利于政治统一。(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
(2)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
(3)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文化认同,促进民族交融;有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
六、论从史出。(12分)
30.(1)①夏商周(2分) ②魏晋南北朝(2分)
(2)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 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分)
(3)局部统一;经济发;民族交融等。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精挑细选。(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 )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2.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相,教天下种谷,立历日……”
这一传说……………………………………………………………………………( )
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3. 如果把夏桀、商纣、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话,其标准应是………………( )
A.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B.他们都是开国君王,勇武有为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是不修德行,统治残暴
4. 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
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
A.数量众多 B.工艺高超 C.种类丰富 D.分布广泛
5.《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
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社会动荡,百家争鸣
C. 礼崩乐坏,诸侯代周 D.战国七雄,变法图强
6.《商君书》记载,能得(故车)甲自(甲士之首级)一者,赏爵一级,益(增加)
田一顷,益宅九亩。该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是……………………………………( )
A. 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B.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D.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7.2022 年冬奥会会徽(右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体现了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理念。它的设计理念最能体现的学派思想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8.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并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起辽东,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应是………………………………( )
A. 鲜卑 B. 安息 C. 大宛 D. 匈奴
9.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速亡有关联的是…………………………………………( )
A. 统一文字 B. 行郡县制 C. 统一货币 D. 焚书坑儒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1页(共 4页)
{#{QQABBQSAggAgABAAAQgCQwkqCkEQkAAAACoGBEAEMAAACAFABAA=}#}
10. 《史记》记载,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韩信、萧何都是人杰,吾能用
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失败了。材料说明刘邦能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 )
A. 骄傲自大 B. 善用人才 C. 势力强大 D. 拥兵自重
11.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推恩令” B. 独尊儒术 C. 盐铁专卖 D. 北击匈奴
12.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
映的是东汉…………………………………………………………………………( )
A.王莽施政引起社会动荡 B.“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
C.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D.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
13.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
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张骞 B. 卫青 C. 霍去病 D. 班超
14.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 )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西晋时期
15.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李冰 B.张仲景 C. 蔡伦 D. 张衡
16.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秦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
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19.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
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现统一 B.南方条件优越 C.对外交往发达 D.北方人民南迁
2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
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钟繇 B. 贾思勰 C. 顾恺之 D. 祖冲之
二、开心猜猜。(每空 2分,共 10分)
2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的国家是……………( )
22. 某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此工程是( )
23.汉高祖及其继任者实行某政策,使汉初的经济得到回复和发展。这些政策统称( )
24.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
25.北魏时期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交融的统治者是………………( )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2页(共 4页)
{#{QQABBQSAggAgABAAAQgCQwkqCkEQkAAAACoGBEAEMAAACAFABAA=}#}
三、学史明理。(12分)
26. 材料一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
理土地和人民的全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 全国分为 36 个郡,后增至 40 多个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
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一朝代在地方上采取的政治制度?(4 分)写出这两种
政治制度的名称。(4分)
(2)“县”作为今天地方行政机构的名称,是受以上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实行两种政治制度的共同目的。(2分)
四、材料解析。(12分)
27.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与纽带。
材料一“虎”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材料二 春秋战国各国文字写法不同,造成政治文化交流障碍。秦统一六国后,
官方文字定为标准化的统一字体小篆,为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此外,统一
的文字通过典籍和刻石保留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完整性,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血
脉,不曾中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
整的文字出现在哪个朝代?(2分)其字体名称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秦统一文字的字体名称。(2分)书法成为在中国成
为一门艺术是在何时?(2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统一文字的意义。(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3页(共 4页)
{#{QQABBQSAggAgABAAAQgCQwkqCkEQkAAAACoGBEAEMAAACAFABAA=}#}
五、学史增信。(14分)
28.材料一 董仲舒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要罢黜百家,尊崇
儒术。这种思想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
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1)据材料一,概述董仲舒主张的核心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
采纳其观点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具体措施。(4分)
(3)据上述材料,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4分)
六、论从史出。(12分)
29.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起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 ①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③
第四单元 ②时期:④
第 16 课 三国鼎立
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 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 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①②分别代表的历史时期。(4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③④处的阶段特征。(4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第四单元所处历史时期为新的统一局面出现所准备
的有利条件。(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 4页(共 4页)
{#{QQABBQSAggAgABAAAQgCQwkqCkEQkAAAACoGBEAEMAAAC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