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8 10:30:39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季期期末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题答案
七年级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1.A 2.B 3.D 4.C 5.A 6.D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D 15.B 16.D 17.A 18.D 19.C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0分,23题13分,共35分)
21.(1)A魏(1分) B西晋(1分)
(2)交流之桥:丝绸之路(1分) 历史人物:张骞(1分)
联系: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型艺术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中外文明交流的见证。(意思相同即可,2分)
(3)人物:司马迁(1分) 史学巨著:《史记》(1分) 横线处内容:纪传体通史(1分)
精神品质:百折不挠、秉笔直书、爱憎分明、不畏权贵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
(4)方法:参观博物馆;阅读文史书籍;观看历史影视作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访史学专家等。(答出其中两点。2分)
22.(1)时期:商周时期(答商朝也可,1分) 文字:小篆(1分)
(2)学派:儒家(1分) 途径:创办私学(1分) 局面:百家争鸣(1分)
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3)医学家及成就: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华佗创编五禽戏等。(医学家和成就对应正确。2分)
(4)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点1分,共2分)
23.(1)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措施:(政治、经济、文化每项措施1分,共3分)
政治——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文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民族:氐族(1分) 地点:淝水(1分)
(3)内容: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答出其中两点,2分)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
(4)评分标准(4分)
等级 观点 论述 结论
一等(4分) 观点正确,1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2分。 有总结提升,1分
二等(3分) 观点正确,1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2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赋分。
观点正确,1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1分。 有总结提升,1分。
三等(2分) 观点正确,1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1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赋分。
观点正确,1分 两个史实运用都不正确,不赋分 有总结提升,1分。
四等(1分) 只有观点且观点正确,1分
五等(0分) 观点错误,不赋分;无观点,仅罗列史实,不赋分
[示例]
观点: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1分)
论述:秦始皇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分)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1分)
结论: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分)2023年秋季期期末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题
8,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
17.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
“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
与的联系。
七年级历史
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台湾
B.成都
C.开封
D.洛阳
A.展示了秦朝森严的等级制度
B.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75分:)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
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18.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
注意事项:
9.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秦始皇时期设立的掌管监察
事务的官职是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东汉王朝的统治受到了巨大打击
A.丞相
B.太尉
D.刺史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C.御史大夫
C,促进了民族交流交融
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10.成语典故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帮手。下列战役及成语与秦的兴、亡对应正确的是
19.下面两幅图片是出士于魏晋时期的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A.长平之战一一纸上谈兵
巨鹿之战
一破釜沉舟
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B.桂陵之战一一围魏救赵
巨鹿之战一一四面楚歌
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
C.长平之战一一围魏救赵
涿鹿之战一一四面楚歌
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D.桂陵之战一一纸上谈兵
涿鹿之战一一破釜沉舟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11,一位学者在谈到某位历史人物时指出:他的势力似乎实现了自己的意志,既推翻了秦王朝
2.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体、骨耜等文物共同反映了该地区的
又战胜了项羽。这位学者所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远古神话传说
B.原始农耕生活
C.贫富贵贱等级
D.早期国家产生
A.陈胜
B.蒙恬
C.李斯
D.刘邦
3.人类、粮食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须臾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祖先崇
少数民族牛耕画像砖(甘肃出土)
汉人胡食画像砖(甘肃出土)
12.“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拜”直接相关的是
A.尚武之风盛行
B.国家实现统
B.粟和装粟的陶C.人面鱼纹彩陶盆D.陕西黄帝陵轩辕庄
A.西汉的建立
B.刘邦的统治
C.文景之治
D.汉武帝大一统
A.骨针
C.胡汉相互交融
D.军阀混战不休
4.西周末年,上演了
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保护周王是遵守了
13.
明确认识历史阶段特征,是阶段和单元复习的核心内容。以下书目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20.《晋书》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史料
A.封建制的法规
B.郡县制的责任C.分封制的义务D.世袭制的传统
第9课秦统一中国
44
5.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下列图片,准备开展项目化学习。下列哪一主题符合他们的
中描述的是哪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50
项目学习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54
A.锺繇
B.王羲之
C,胡昭
D.欧阳询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57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6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0分,23题13分,共35分)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1.(12分)玉州区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开展了“让我们共同感受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
商铁铜方
14.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这两次起义的共同点是
A.新旧交替:社会激烈大变革
B.制度变迁:分封制趋向瓦解
A.都经历了充分的准备
B.都利用了宗教形式
任务一【制作简图一一梳理历史时序】
C,经济发展:生产工具大革新
D,思想活跃:变革学说的盛行
C.都是因为刑罚的残酷
D.都加速了王朝灭亡
6.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
(1)第一组同学绘制了思维导图,请将空缺(字母)处补充完整(2分)。
15,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
“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
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工程”指的是
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
A,大禹治水
B.盘庚迁都
A.印刷术
B.造纸术
C,《大明历》
D.指南针
奇正
C.管仲改革
D.修筑都江堰
祸台福
16.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杏树等果树
春秋
十六E
7.观察右图漫画内容,春秋战国时期,与其观点一致的思想家是
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北方的农林品种出现在南方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地区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北方地区
夏、商
秦朝
A.老子
西周
B
北周
B.墨子
B.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不断更迭
(吴
东晋
齐、买
C.孟子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
战国
D.韩非子
D.北方人南迁带去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七年级历史第3页
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