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8 14:24:42

文档简介

丰城中学2023-2024年上学期初三期末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总分值为8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全册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2.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这表明古代希腊城邦( )
A.古典文化繁荣 B.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C.海外贸易发达 D.奴隶制民主政治盛行
3. 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地位
4.15、16世纪的西欧农场主一般自己没有土地,而是从土地所有者那里租入土地经营农业,获得平均利润,并按契约规定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地租,并在租用的土地上雇佣劳动者为市场而从事生产。”材料描述的是( )
A.垦殖运动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农奴制度
5.下图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习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主题应是( )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郑和下西洋与物种交流
C.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兴起
6.这场宫廷政变以后,国王是被议会“邀请”前来的。国王的权力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这场“政变”( )
A.为颁布《人权宣言》奠定基础 B.使国王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
C.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D.使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7.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也曾鼓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 )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美国独立战争 D.光荣革命
8.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是因为他推动了( )
A.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B.君主立宪的确立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民主法治的进步
9.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模式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也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 C.明治维新 D.罗斯福新政
10.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这样一段信息:“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
A.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棉纺织业等 B.石油、化学工业、汽车、电力等
C.智能化、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等 D.机器制造业、互联网、汽车等
11.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转,卫星围绕行星转,彗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 )
A.社会转型的回应 B.现世生活的批判
C.客观世界的认识 D.自由平等的渴望
12.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公众号未完成的专题推送计划。为帮助同学们完成该计划,与本专题相符的历史照片应选择( )
◆文章《萨拉热窝事件简介》 ◆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漫画《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 ◆照片--------------------------------
A.《林肯在战场上》 B.《诺曼底登陆的画面》
C.《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D.《轰炸中的珍珠港机场》
13. 下图是1913-1938年美国某项经济指标变化数据图,它应该是( )
A.失业率 B.经济增长率 C.国民生产总值 D.对外贸易总额
14. 1936年底,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表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
A.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美国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C.德国尚未建立法西斯专政 D.日本已经建立法西斯专政
15. “冷战初期的国际秩序实质上只有两极,西方联盟基本上唯作为盟主的美国马首是瞻。”材料中的“西方联盟”指的是( )
A.国际联盟 B.北约 C.世界贸易组织 D.华约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保障制度。其实质是( )
A.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B.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彻底消灭贫富差距 D.推动多极化世界格局尽快形成
17.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社会保障制度不足
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18.下图为发表于1956年的时事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正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其拦住。如果将该漫画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其研究主题应是( )
A.三国协约集团的建立 B.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人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这一现象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
A.社会信息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化多样化 D.经济全球化
20.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美国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B.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二.材料题(共4题,21题10分,22题8分,23题8分,44题14分,共4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下表。
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_________ 电气时代
能源 煤炭 ②________、天然气
材料二 见下图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
——摘自《世界历史》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摘自《世界历史》
材料三 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工厂往往沿河而建,又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19世纪,英国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材料一中的①和②补充完整。(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工业革命对欧美国家带来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2分)
22.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8分)
(1)【人文精神】名人名言启迪人生智慧。下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2分)
●知识即美德。●求得知识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苏格拉底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
(2)【革命精神】绘画作品承载历史价值。请任选一幅作品分别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解读绘画作品反映的史事。(4分)
图一 攻占巴士底狱 图二 攻占冬宫
(3)【开拓精神】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下图所示数据变化得益于苏联(俄)的哪些具体举措?(2分)
图三 苏联(俄)粮食产量曲线图 图四苏联(俄)工业产值柱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向西航行;1492年10月,到达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发现了新大陆;此后,他又三次西航,登上了新大陆许多海岸。其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它使欧洲海外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方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
——摘编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材料二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哥伦布航行的重大影响。(2分)
(2)简述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内涵。(3分)
24.后“疫情”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零和”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冷战宣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4分)
(3)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6分)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初三 答题卡姓名:贴 条 形 码座位号:考场号:班级:注 意 事 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号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考生务必将自己使用的试卷类型(A或B)在规定的位置用2B铅笔选择填涂。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填空题必须使用签字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试题卷一并交上。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2分) 22.(8分) (1)(2分) (2)(4分) (3)(2分) 23.(12分) (1)(2分) (2)(3分) (3)(3分) 24.(14分) (1)(4分) (1)(4分) (2)(6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6 11 ■2 7 12 ■3 8 13 ■4 9 14 ■5 10 15 ■16 ■17 ■18 ■19 ■2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材料题(共4题,21题10分, 22题8分,23题8分,24题14分,共40分) 21.(10分) (1)(2分) (2)(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三历史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ABCBA 6-10: CBCCB
11-15:CCACB 16-20:ADBDC
材料题
21.(1)①:蒸汽时代。②:石油。(2分)
(2)影响:促进了大众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英国的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比例);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6分)
(3)主题: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2分)
22.(1)
苏格拉底;只有获取知识才能具有美德;主张通过提问获得知识。(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莎士比亚;提倡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启迪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人应该珍惜时间。(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图一:历史地位,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精神价值,为争取平等、自由而战的斗争精神;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等等(答出任意一点)。
图二:历史地位,俄国起义者攻占冬宫,揭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序幕。精神价值,无产阶级伟大的斗争精神;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树立榜样;等等。(答出任意一点)(4分)
(4)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答出任意1点,2分)
23.(1)影响:使欧洲海外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方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2分)
(2)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解决战后问题,通过了《凡尔赛条约》,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并未得到彻底解决,隐藏着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3分)
(2)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抵制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24.(1)原因: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4分)
(2)表现: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4分)
(3)观点一: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6分)
阐释: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衣“维护了核“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
观点二: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
阐释:美国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