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说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情。而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的特点和我国人口政策等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将对今后学习中国的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学好本节,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是为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社会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制定的基本国策。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3、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读图分析、数据分析、收集处理信息、自主学习与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人口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严峻性,初步树立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强我国国情、国策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重点、难点的确立
我国人口国情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为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能力为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用课件、课本图表相结合的教学。
指导思想:教学不是向学生灌 ( http: / / www.21cnjy.com )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读图观察法、课堂训练法、分析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1、 教学结构:
㈠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㈢ 课堂活动,观点讨论 ㈣ 建构体系,拓展创新
2、 教学程序:
教学思路总体设计如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课 前 准 备】 1、布置预习本节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要求; 2、周未让学生了解家里、亲戚、朋友家庭人口数和文化程度等情况。 让学生养成收集地理信息的习惯。
【引 入 新 课】(2分钟) (采用过渡法)我们国家960万平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米的土地上,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各个省级单位的面积和人口数不同,结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一系列有关中国人文景观的图片,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提出问题: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从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导入到人文环境的学习上。复习与思考地导入新课也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 新课教学 ︼ ︵ 36分钟 ︶ 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 1.3中国的人口 〔板书〕一、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提出问题: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居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投影)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比较表俄罗斯加拿大中 国美 国面积(万立方米)1700997960936人口(亿)1.480.2612.952.6〔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倍多,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①复习行政区划的旧知识, ②基于感性认识是认知的基础,应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 ③ 图示分析对比法,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 新课教学 ︼ ︵ 36分钟 ︶ (学生活动)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我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它们各分布在哪里?福建省人口数有多少?要求学生自己活动得出结论。(过渡)我国的人口是怎样高居世界首位呢?
人口增长速度快 课堂训练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年份人口(亿)19495.419535.919566.31964 7.119749.1198210.3198811.1199011.4199512.1200613.0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2006年时就达到13亿。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1.4倍,达到13亿。根据该曲线我国从1949到1964和1964到1974及1982到2000年每增加一亿人口各要多少年并简单地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根据这个增长趋势我国到2010、2020年人口各为多少?应用图表复习自然增长率的知识(过渡)我国众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本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讨论和团体协作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通过团结协作完成表格分析,掌握知识点,并把知识落实到图中,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表的能力。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图。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看图分析为主,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人口分布不均 〔板书〕三、人口分布不均(学生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察课本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找到江苏、广西、青海、西藏的人口密度并按其大小排队,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并画一直线分析我过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计算表格中全图和部分省市的人口密度教师可做归纳: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省,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教师小结〕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事件的长短而决定的。 〔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人口分布不均和过多的人口带来许多问题,请同学结合实际说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采用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有关人口密度的计算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人口政策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总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及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的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以学生活动的形式,结合优美的图片,不仅让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和时间上的放松,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课 堂 总 结】(5分钟)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二、人口增长速度快三、人口分布不均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本幻灯片以板书设计的形式出现,板书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简单、直观的再现,通过本幻灯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主干,由知识点到知识网,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牢固掌握。
【教 学 效 果 反 馈】(2分钟) 课堂练习 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技能,主要有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密度的计算和晚婚晚育的比较计算练习。 通过该课堂练习,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前面所学的掌握情况,又能起到个别知识点的补缺作用。
课后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的相关练习。 通过课外知识的巩固达到本节颗的教学目标。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创新能力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在对教材处理中,注重应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景,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整节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起较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整节课注重初中地理课改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以地理课特色的教学形式为载体,强调主体参与、主体历练、主体探究,以落实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