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8 08: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西

266
316

前秦
统一
北方
东晋
317
420

383年淝水之战
北朝(439-581年)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420-589年)
宋 齐 梁 陈
南北对峙 民族交融
隋朝统一
唐朝盛世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程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重点:隋的统一;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难点: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577年
北周灭北齐
581年
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
隋灭陈
统一全国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4.意义:
581(建立)
589(统一)
杨坚(隋文帝)
长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一、隋的统一
客观原因:
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长期的战乱,人民向往统一。
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主观原因:
隋朝实力强大
为什么隋朝可以实现统一?
外戚
隋文帝像
阅读课本,归纳隋朝的主要统治措施: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开皇之治” 。
经济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
时 间
垦田数额
隋初
1900多万顷
隋盛时
5500多万顷
表2:隋朝垦田表
时 间
户 数
人口表
隋文帝即位(581年)
500万
3000万
隋炀帝即位(604年)
800万
5500万
表1:隋朝户籍、人口表
表3:隋朝官仓
仓名
所在地(今)
设置时间
太仓
陕西西安

黎阳仓
河南浚县
583年
常平仓
河南三门峡市
583年
广通仓
陕西华县
583年
河阳仓
河南孟县
583年
含嘉仓
河南洛阳
606年
兴洛仓
河南巩县
606年
观察表1、2、3中数据,归纳其表现。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治理措施起到了哪些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长安
据图,隋朝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江南地区
政治军事重心
江南开发
粮食产区
如何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南粮北运
隋炀帝像(569-618)
杨广,隋文帝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605年4月14日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说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具备哪些条件?
1.隋朝统一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中央集权加强,为征发百万人提供可能;
3.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二、开通大运河
识记大运河
为什么开通大运河?(直接/根本)
直接原因:加强南北交通
根本原因:巩固全国的统治
识记大运河:
一个中心
两个端点
三个作用
四段水渠
五条水系
——东都洛阳
——涿郡/余杭
——永通邗江
——海黄淮长钱
长安


钱塘江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
读诗,说说你对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有何评价?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否定
肯定
(1)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但开凿大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
评价原则:用辨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方法。
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大都,
为了缩短航线,1283~1293年,
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
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
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
比隋朝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它
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运河
隋唐运河
浙东运河
你知道,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夏商周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

科举制
(血缘/嫡长子)
(举荐/贤孝品行)
(门第/士族垄断)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士族”的理解?(弊端)
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
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制度 选官依据 用官方法 影响
九品中正制 门第高低 按门第高低授官 权贵垄断官吏选拔
科举制度 学识高低 按才学高低授官 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对比:
阅读课文,梳理隋朝科举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1. 隋文帝,废除了旧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易错易混点
· 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 谁确立了科举制度?标志为何?
· 旧制与新制最大的不同点?
隋炀帝
通过材料说出创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3: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
——张婷《科举制度与我国知识发展的关系》
材料2: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
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5: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材料1: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仕途的局面。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4: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长达1300年,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阅读课文,说出创立科举制度的影响?
特别提示:
1.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
2.隋朝官员的主要来源并不是科举制,多为察举制。
3.科举制度经历了创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历史进程,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由国家选取良才的通途蜕变为人才成长的桎梏。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
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黑格尔
四、隋朝的灭亡
分析以下材料,你认为隋朝灭亡原因是什么?
605年-606年 建成东都洛阳 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605年-610年 开凿大运河 先后征夫约300万人
607年-608年 东修长城 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608年-609年 亲征攻灭吐谷浑,重启丝绸之路 隋军“冻死过半”
612年-614年 三次亲征高丽 三次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隋炀帝奢侈享乐,好大喜功,残暴统治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暴政,滥用民力,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
阅读下面表格,分析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同点?
秦 朝 隋 朝
历史地位
重要制度
大型工程
统治时间
灭亡原因
对后世 的影响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混战局面,建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顺应统一趋势,重建大一统的局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修长城,建驰道等
营造东都,建大运河等
15年(秦始皇、秦二世)
38年(隋文帝、隋炀帝)
统治残暴,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炀帝的暴政
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
唐承隋制,唐吸取隋亡教训,
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隋文帝
隋炀帝
开创科举
完成统一
开通运河
残暴统治
顺应时代趋势
残暴统治


隋朝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完善科举
课堂练习
1.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为“开皇之治”是因为(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2.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
A.南北交通的发展 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西汉的大一统
B
3.(2020·湖南邵阳·5)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606-1905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明清两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 如宋应星、李时珍、曹雪芹等。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科举制( )
A.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朝末年
B.在历史上曾经推广到世界各国
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D.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
B
作业:
1、整理笔记,背诵本节课知识点
2、完成练习册第一课的内容
3、预习第二课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