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2.掌握玄奘西行的经历和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3.理解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认识鉴真与玄奘为推动中外文化交往的献身精神。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
遣唐使来唐路线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法式:法律、制度、文化等)
——《日本书纪》
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派遣到中国进行交流、学习的使节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僧侣、留学生。
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与文化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
学习门类 学习的内容
制度
建筑
文化
生活习俗
中央集权制等先进制度
建筑技术
汉字、书法艺术、典籍、天文历法
风俗习惯、传统节日
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长安城平面图
唐朝三省六部制
日本中央官制
日本和同开珎( bǎo )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文字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中国文字
建筑
比较中日两国官制、文字、货币等信息,说说遣唐使起到的作用?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754年,66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
鉴真有何贡献?
(1)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唐与新罗
1、派遣人员:
2、目的:
3、表现:
使节、留学生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的流传于民间。
新罗
三、玄奘西行
材料:自南北朝以来,中国佛门流行两大流派:一为地论学派,一为摄论学派。两派对佛性的解释各执己见。玄奘发现很难说清楚哪一派是正确的。此外,玄奘感到佛经译本太少,且有的译文晦涩难懂,往往有失原意,出现许多错误。为此,玄奘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以解决佛教教义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目的:前往天竺,求取佛经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
三、玄奘西行
基本情况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1、时间:
3、成果: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②口述《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长安—丝绸之路—天竺(那烂陀寺)
2、路线:
4、意义:
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文献
归纳: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
事件 内容 时间 身份 目的 地 目的 出行 方式 途中遭遇 意义 精神
鉴真 东渡
玄奘 西行
唐
玄
宗
时
唐
太
宗
时
僧人
僧人
日本
天竺
弘扬佛法
传播唐朝
文化
求取佛经
结伴
独行
六次出行
五次失败
历经磨难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
百折不挠
开拓进取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材料一:唐朝均田制......为中国乡村的稳定和富裕提供了基础......儒家教育系统及相关的文官体制大大巩固了中国政府......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隋、唐、宋是的域外交通很发达,尤以唐中叶为盛。无论从交通路线的远近谁,或是从交通密度的疏密说,唐均为隋、宋所不及。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长安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七下历史课本
材料四:唐王朝为了接待外国客人,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置了鸿胪寺。
——启良 《中国文明史》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唐朝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
根本原因:
唐朝国家实力强大,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课堂小结
影响
英国
唐朝
中外文化
交流
01
02
03
唐太宗时 玄奘西行
唐玄宗时 鉴真东渡
日本 遣唐使
唐与新 罗的关系
玄奘
鉴真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英国
结果
1.唐朝时期,每批来华的遣唐使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如开元五年,日本第九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这是日本访华使团人数较多的一次,包括大使、副使等官员在内共计557人。日本政府向中国派出遣唐使主要是为了( )
A.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B.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C.传授佛经、加强中日文化交流 D.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
当堂检测
英国
结果
2.“唐风渡鲸涛,真心鉴真情”,他用生命和信仰铺就了人类精神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道,他66岁时东渡成功,他的目的是( )
A.前往天竺取经 B.引进朝鲜音乐
C.进口新罗物产 D.传播中国文化
D
当堂检测
3.中日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史上友好交往也曾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下列诗句中能加以佐证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西行天竺求真本,力辩乌荼占顶峰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英国
结果
4.《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 )
A.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B.感悟玄奘西行的艰难过程
C.总结文成公主入藏的成果
D.感受鉴真东渡的精神内涵
B
当堂检测
英国
结果
5.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D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