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劝学诗》
尚武
重文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一)北宋的建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1.建立时间:
2.建立事件:
3.建立者:
4.都城:
960年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东京)
1.方针:
2.结果:
北 宋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965年灭后蜀
966
963年
970年
978年
979
北 宋
东京
宋
开封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北宋的局部统一: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南唐 李昇 镇海、宁国节度使、大元帅
吴越 钱镠 镇海军、镇东军节度使
前蜀 王建 西川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剑南两川节度使
楚 马殷 武安军节度使、天策上将军
闽 王审知 武威军节度使
南汉 刘 清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北汉 刘知远 许州、朱州节度使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司马光《涑水记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记闻》
961年七月初九日晚上,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酣之际,赵匡胤面带愁容地说:“我非尔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高枕卧也。”石守信等人冷汗直流,连连表示对皇帝无比忠诚。赵匡胤又说:“卿等固然,设麾下有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到了这时,这些将领已经明白了,大家主动提出回家养老,“皆称疾请罢。帝从之,赏赉甚厚。”
1.军事上:(1)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
——范祖禹《范太史集》
1.军事上:(2)措施: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军事上:(2)措施: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3)影响:利: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有效
的镇压地方上的反抗。
弊:边防空虚,导致北宋在民族战争中屡败。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政治上:(1)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和中央权力
①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宰相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宰相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宰相财政权)
(2)措施: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政治上:(2)措施: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知州实行三年一
换制度;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
(3)影响:利:加强了皇权和中央权力
弊:造成官僚机构的臃肿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经济上:(1)措施: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
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国家所置诸路转运使,即汉刺史、唐观察使之职。
——《宋会要》
军事上 ①解除_____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对_____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
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
方的联系
禁军
军队
政治上 ①在中央:采取_________的方法,削弱
_____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实施_________制度
经济上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设置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分化事权
相权
三年一换
转运使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收精兵
夺其权
制钱谷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一)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从宋太宗起文臣成为宰相和正副枢密使的主要人选,宋太宗一朝,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
——赵毅《中国古代史》
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北宋文官出行图
(二)表现: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表现: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
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
局面。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影响:
1.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财政支出增加。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北宋年间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三、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
北宋政治风气保守,行政效率低下;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北宋)包拯
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
——蔡襄《论兵十事》
(二)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三、王安石变法
(三)概况: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1069年,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1074年罢相。后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病逝于钟山。
1.时间:
2.皇帝:
3.主持者:
1069年
宋神宗
王安石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军事
募役法
方田
均税法
农田
水利法
保甲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三、王安石变法
(四)措施:
三、王安石变法
(五)影响:
收到了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其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六)结果:
农田水利法实施后,各地兴修的水利工程达一万多处,大量农田得到灌溉,而青苗法不仅帮助了农户度过了青黄不接的困难时刻,并且也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继续蔓延,大大刺激了宋朝农业生产。
——《中国通史·王安石变法》
分化事权
内外相制
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北宋政治的特点
北宋建立
措施
影响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
政治上
经济上
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表现、影响
王安石变法
背景、目的、概况、措施、影响、结果
本课小结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局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