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苏轼《望江南》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农业的发展:
1.表现:
宋代《耕获图》
(2)粮食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
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
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
足”。
(1)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进步
秧马
水稻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3)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
花种植向北推进。
(一)农业的发展:
1.表现: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
吉贝布。 ——宋《遯斋闲览·证误》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2.原因:
(1)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大量的劳动力
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
——《宋史·食货志》
(2)南方较为稳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宋朝统治者重视
(一)农业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陆游《老学庵笔记》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宋朝织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
纺织品种较多。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手工业的兴盛:
2.制瓷业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官窑葵瓣洗
定窑孩儿枕
钧窑鼓钉三足洗
汝窑三足洗
哥窑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手工业的兴盛:
3.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
配备了指南针。
北宋水浮法指南针
车船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国内贸易:
(1)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
(2)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3)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清明上河图(局部)》虹桥
早市
夜市
1.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
2.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
3.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即草市
西市
东市
思考:宋代都城与唐代都城有哪些不同?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国内贸易:
(4)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5)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2.纸币出现: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板拓片
(1)原因:商贸繁荣促进货币交易量增长;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2)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影响: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商贸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3.海外贸易:
(1)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
非洲东海岸;
(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 ——宋高宗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为海外
贸易提供条件
思考:宋代海外贸易繁荣原因
2.造船业以及航海技术的进步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4.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
路受阻
随处可见广告招牌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济南刘家针铺商标
二、经济发展的结果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一)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期
唐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
南宋时期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出现经济重心南移倾向
江南地区经济初步
发展
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二、经济发展的结果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一)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二、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二、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政治方面: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2.经济方面: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
3.自然方面:南方气候较北方优越
二、经济发展的结果
(三)经济重心南移表现: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二、经济发展的结果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三)经济重心南移表现:
纺织中心
制瓷中心
世界商港
商业中心
二、经济发展的结果
(四)经济重心南移启示: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2.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3.经济发展要引进先进科技;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类 别 表 现
农 业 的发展
手工业 的兴盛
商 业 的繁荣
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引进占城稻;
茶叶、棉花的推广
水稻居首位;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丝绸质量高;
棉纺织业兴起;
瓷窑广泛分布,景德镇兴起。
造船业发达
纺 织 业:
制 瓷 业:
造 船 业:
商业活跃,出现草市、夜市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对外贸易频繁,设置市舶司
国内贸易:
海外贸易: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