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益,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1.此文选自《列子·汤问》。孔子是 时期 学派的创始人,从文中看,孔子是一个 的人。他告诉我们“ ,不耻下问”;还告诉我们:” “(写一句来自论语的句子)。
2.文中 一词说明他们争论得激烈,他们辩论的问题是:太阳 和 离我们远近的问题。(填时间)其中一个孩子是从 的角度,另一个是从 的角度,他们俩的可取之处是 。
文言文阅读理解
讳输棋
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拱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
3.联系上下文,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次日,人问之曰
②与人角
4.“负”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背:②遭受:③依仗,倚靠:④失败(跟“胜”相对)。文中“连负三局”中的“负”应选第 种解释。
5.文中这个“讳输棋”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呢?
阅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完成答题。
两小儿辩日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②,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③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④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⑤,及⑥日中则如盘盂⑦,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⑧,及其日中如探汤⑨,此不为近者热而远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⑩为 汝 多知乎 ?”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②[辩斗]辩论,争论。③[以]认为。④[日中]正午。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蓬盖,像雨伞一样。⑥[及]到,到了。⑦[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⑧[沧沧凉凉]寒凉。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⑩[孰]谁。 [为]同“谓”,说。 [汝]你。 [知]同“智”,智慧。
6.读文言文要把握好句子停顿,用“/”画出画横线句子的停顿。
7.借助注释,写出文言文的意思。
本文着重在于“辩”,一小孩认为: 。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小孩认为: 。依据是: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是离得近让人感到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最后孔子都 。
8.两小孩针对人们常见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体现出他们善于 ,勤于 。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体现了孔子 。
文言文阅读理解。
忆秦娥 娄山关①
毛泽东
西风烈②,长空③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④。雄关漫道⑤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⑤漫道:莫道。⑥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9.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 、雁群、 、 、 等意象,烘托出一种慷慨悲壮的氛围。
10.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 精神。
1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 ;夕阳鲜红,艳若 。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手法描写景物,如残月如 、绿草如 等。
12.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
A.喜悦 B.壮烈 C.悲凉 D.哀怨
文言文阅阅读。
高谈哗众
甲生性坦率,高谈大步,旁若无人。乙生屡①规之。甲曰:“比表自由,无与他人事之。”
他日②,二生乘舟赴某地。舟人喧哗,对语③不相闻。甲生恨之。乙曰:“子亦知喧哗者之为侵人自由乎?然则④子之高谈雄辩,宁⑤异于是?”甲曰:“吾知过⑥矣。”
注释:①[屡]多次。②[他日]一天。③[对语]相互说话。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⑤[宁]怎么,表示反问语气。⑥[过]过错。
13.联系上下文,帮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乙生屡规之
A.谋划。 B.规劝。
②对语不相闻
A听见。 B.传播。
③宁异于是
A.不同。 B.诧异。
14.把此我自由,无与他人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15.甲生最后为什么能认识到错了?
16.下列选项中,与文言文内容相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7.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初出远(认为)
B.孔子不能决也(决断)
C.孰为汝多知乎(知道)
18.这篇短文讲述的故事内容可以概括为: 。
19.根据短文内容补充表格。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小儿甲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
小儿乙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0.“孔子不能决也”说明( )。
A.孔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
B.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
C.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
21.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从两个角度谈一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王黄门兄弟三人①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③人之辞寡④,躁⑤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注释]①王黄门兄弟三人:指王徽之(字子猷),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②谢公:即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③吉:善良、贤明。④辞寡:话少。⑤躁:急躁。
2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向三贤孰愈?
23.下列句子中与“吉人之辞寡”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推此知之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弗若之矣 D.通国之善弈者也。
24.“何以知之?”"这句话的意思是: 。
25.三兄弟中谢公认为 (填人名)最贤能,他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 。
文言文阅读。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并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6.请为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只填选项)
①及 其家穿井
A.比得上 B.到了 C.等到 D.来得及
②吾穿 井得一人
A.穿戴 B.经过 C.挖掘、开凿 D.穿透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8.根据文章内容,请将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只填序号)
①经调查分析就开始传播。
②国人接受了这种传闻。
③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楚。
④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29.甜甜告诉你说,她听说下午学校要组织大扫除,因此要占用体育课,你询问老师后发现她说的消息不属实,请你用本文学到的道理对其进行劝说。
阅读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昔有愚人入京选
②其人日
③或问其故
31.下面对“彼将何物开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项是( )。
A.那怎么办呢?
B.那用什么东西开呢?
C.他将要用什么去开启皮袋呢?
32.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3.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些什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乙]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①。
[注释]①信然:真是这样。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往)
B.孔子不能决也(决断)
C.尝与诸小儿游(曾经)
D.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只有)
3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②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6.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37.[甲] [乙]两文中,”两小儿”和”王戎”身上有哪些相似的优秀品质?
小古文阅读。
拔树凿井
伊犁①城中无井,皆汲②水于河。一佐领③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汲:打水。③佐领:清朝官名。④苟:如果。
38.下列句中的“故”字,与“故草木不生”中的“故”字意思相同的是( )
A.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
B.西出阳关无故人。
C.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39.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4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
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C.佐领聪明智慧,带人们在城中探出了水,打了井。
D.伊犁城中的人刚开始只知道到河中打水。
41.这篇文言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鼓:弹 B.志:心志、情志
C.若:好像 D.少选:少点选择
43.给下列句子断句
以 为 世 无 足 复 为 鼓 琴 者
44.从哪里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阅读回答问题。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③,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贾人:商人。③贵臣:朝廷中的重臣。
45.这篇古文主要讲了谁的事?( )
A.劣马 B.贾人 C.陈谏议 D.陈尧咨
46.“而偿其直”中的“直”是什么意思?( )
A.不弯 B.故意 C.竟然 D.通“值”
47.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戒仆养之终老。 B.贾人安能蓄之?
C.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D.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48.说说句子“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的意思。
49.陈谏议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外阅读。
读书须有疑
朱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5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D.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51.本文中的“疑”可真多,你能写出四个带有“疑”的四字词吗?挑战一下吧: 、 、 、 。
52.请把“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翻译成现代汉语。
53.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其创立的“朱子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下面都是朱熹的修真言论,请选出无关读书的一项(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D.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54.朱熹告诫我们,书贵有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们都在主张读书求知就是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下面的课文不符合此观点的一项是( )。
A.《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C.《我最好的老师》
D.《唯一的听众》
文言文阅读。
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①减。比②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③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④,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⑤矣。
【注释】①辄(zhé):就。②比:等到。③寻:接着。④他说:外传。⑤内帑(tǎnɡ):旧时指国库。
5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侵晨而起 侵:渐近。
B.聚敛无餍 餍(yàn):满足。
C.闭目以授乞者 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钱。
D.我倾家赡君 赡(shàn):赡养。
56.判断下列语句翻译的正误。
①“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 )
②“或人从之求丐”———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 )
③“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走出,(准备送给乞者的钱)随着脚步减少。( )
④“田宅没官”———房屋土地没有交给官家。( )
57.老人给了乞者多少钱?
58.“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文言文阅读。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②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命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很珍贵。③陛:宫殿的台阶。④闻命:听从教诲。
59.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雨雪三日而不霁
②公被狐白之裘
③晏子入见,立有间
④以与饥寒者
60.翻译下面的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61.景公为什么会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感觉?
62.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63.你从这则故事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至少答两点,符合文意即可)
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②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⑤能应也。
【注释】
①鬻:卖。②誉:称赞。③陷:刺穿。④或:有人。⑤弗:不。
64.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65.你从这篇文言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多言何益
子禽①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měng),日夜恒②鸣,口干舌敞③,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 墨子后语》)
[注释]①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②恒:常常③敝:疲惫、困乏
66.下列选项中的“益”与“多言何益”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 B.延年益寿 C.受益匪浅 D.多多益善
6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68.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
A.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多说话有好处。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古文阅读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日:普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6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伯牙善鼓琴 善:
②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
③伯牙乃舍琴而叹日 乃:
④吾于何逃声哉 吾:
70.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7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有删改)
【注释】①黃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④食:同“蚀”,侵蚀。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⑥诏:皇帝的命令。⑦初:一开始,刚刚。
7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②为魏郡太守 为:
③即以其言应诏 应:
7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俄而雪骤 B.黄琬幼而慧
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
7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7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76.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答案
1.春秋;儒家;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辩斗;早上;中午;视觉;触觉;都具有大胆质疑、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
3.第二天;下棋
4.④
5.他是个死要面子的人。
6.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7.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8.观察;探索;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9.西风;冷月;马蹄;喇叭
10.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11.大海;鲜血;钩;茵
12.B
13.B;A;A
14.这是我的自由,和别人无关。
15.因为别人喧哗的时候,他感到十分痛恨。
16.A
17.C
18.两个小孩辩论一天中太阳的远近变化,孔子听了不能决断,被两个小孩取笑。
19.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
20.C
21.从两个小孩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生活处处皆学问;从孔子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对待学问实事求是的态度。
22.一同;谁
23.D
24.怎么知道呢
25.王献;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26.C;C
27.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28.起初:③;中途:①;发展:②;揭示的道理:④
29.甜甜,你所说的事是没有经过证实的传闻,对于传闻,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辨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好吗
30.从前;那;有的人
31.C
32.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
33.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不能麻痹大意。
34.A
35.①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十分有智慧呢?“②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36.B
37.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不盲从。
38.A
39.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木怎么能存活下来?
40.D
41.事物之间往往有内在联系,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42.D
43.以 为/ 世/ 无 足/ 复 为 /鼓 琴 者。
44.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45.C
46.D
47.C
48.商人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49.示例:他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50.C
51.疑神疑鬼;半信半疑;坚信不疑;无可置疑
52.过了这一阶段,渐渐产生疑问,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到这时,所有的疑问都被解开,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53.C
54.D
55.D
56.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57.五个铜钱
58.表现了老师既吝啬又虚伪的特点
59.雪后天晴。;同“披”,穿。;一会儿。;给。
60.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61.因为景公自己有狐白之裘可以穿,所以不觉得冷。
62.他不懂得老百姓的疾苦,但却是个听得进劝谏的君王。
63.在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要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别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只顾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满足。
64.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呢?”那个人答不上来了。
65.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前后抵触。
66.C
67.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
68.A
69.擅长;好;于是;我
70.①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高山。②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7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72.不如;担任;回答
73.C
74.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75.①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②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月初出来的样子?
7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