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内阅读
对比阅读。
【文段1】
盘古开天辟地(节选)
天地浑沌如鸡子①,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一日九变。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长____(cháng zhǎng)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长____(cháng zhǎng),故天去地九万里。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 ____,声为 ____,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 ____,血液为 ____,筋脉为地里②,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____,精髓为珠玉,汗流为 ____。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地里:山脉和道路。
【文段2】
盘古开天地(节选)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联系上下文,选出“文段1”括号里恰当的读音。
2.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序号。
①万八千岁
A.年 B.年龄 C.时间,光阴
②故天去地九万里
A.离开 B.失去 C.距离
3.阅读“文段1”,盘古初开天地时,天地的状态是“ ”;盘古在天地间万八千岁后,天地的变化是“ ”。(用原文回答)
4.根据“文段2”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词语将“文段1”补充完整,填序号。
①江河 ②四极五岳 ③雷霆 ④风云 ⑤雨泽 ⑥金石
5.“文段2”所描述的“盘古献身、化作万物”是这个故事的结局,“文段1”中的第 和 句话正好与“文段2”相对应。
6.仿照“文段2”,用自己的话描述“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的神奇景象。
阅读。
①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②……
③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7.第①自然段中形容色彩鲜艳的词语是 ,发挥想象,想一想海水还会有什么颜色(填颜色) 。
8.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是什么?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9.第③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来。这一段运用 、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各种鱼的外形非常好看。
10.请选出对“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 ____
A.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物产丰富。
B.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和水各占一半。
C.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十分好看。
课内阅读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①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②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③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1.第①段中加点的“划”字用得特别好,能让我们感受到大龙虾 。
12.选文第②段应该用( )的语气来读。
A.激昂 B.沉重 C.欢快
13.下列对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沙群岛的海里水和鱼一样多。
B.西沙群岛的海里鱼的数量很多。
C.西沙群岛的水很美。
14.第③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将句子摘抄下来。
15.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①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不但美丽而且样子多。
②西沙群岛海底的海参游动速度很快。
③西沙群岛上的鸟非常多。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晨对暮,____对霜。
____对细雨,
朝霞对____
桃对____,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____对花香。
16.把片段补充完整。
17.找出片段中的植物和片段中的鸟儿。
18.根据意思,选择对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夕阳 ②朝霞
傍晚的太阳。
日出时出现的云霞。
19.读了课文片段,你想到的成语是 、 。
阅读《三字经》选段,完成练习。
____守夜,____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____吐丝,____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20.将下列内容填入横线处。(填序号)
①蜂 ②鸡 ③犬 ④蚕
21.作者举这些动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很重要。(填序号)
A.做人 B.学习 C.做事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作者:屠再华)
22.摘抄这段文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3.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里一 熟一
24.片段共有 句话,介绍了粽子的 。(多选,填序号)
①香味 ②花样 ③由来 ④样子 ⑤味道
25.找出介绍粽子样子的句子 ,它是按照 的顺序来描述的。(填序号)
①从内到外 ②从远到近 ③从外到内
课内阅读。
金色的草地(节选)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 ____金色的,____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26.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7.根据选文内容,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草地 ,因为蒲公英 ;
中午,草地 ,因为蒲公英 ;
傍晚,草地 ,因为蒲公英 。
2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就发现了奇妙的变化。因此,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②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会变色。所以,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课内阅读。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29.选文主要写了周恩来目睹了 的事。因为这件事,他真正体会到了“ ”这 个词语的含义,立下了“ ”的远大志向。
30.对比下面两个句子,可以体会到第 句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出围观中国人的 。
①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②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奉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31.你认为紧握着拳头的中国人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高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2.“孔隙”的特点是 ,小船进出孔隙的方式是 。乘船必须 。通过孔隙时,“我”的感受是 。
33.内洞的特点是“ 、 、 ”的特点。其中,作者重点写了 。
34.你觉得用文中的哪两个四字词语能概括内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特点?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35.找出文中描写蔡伦造纸过程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36.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被传承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课内阅读。
①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 ____(幕 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②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 ____(lǐn lín)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 ____(he huo)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 ____(适 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节选自课文《四季之美》
37.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读音或字。
38.选段①,作者运用了 (选填“动态”或“静态”)描写,选取了 、 、 、 这些细微的景致,营造出独特的韵味。其中,“ 、 、 ”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的过程。
39.在作者眼中,冬天最美是早晨。在你的眼中,冬天最美的景致又是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试着表现出它的静态美或动态美。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40.选文描述就像一幅画,请给这幅画拟个标题 。
41.片段选自鲁迅写的《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 、 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42.请结合片段的外貌、动作描写,分别说说闰土的形象。
阅读课文语段,回答问题
①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 漂) ____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 ____)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绕 浇) ____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 载) ____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③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④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43.在第①段中的括号处填入适当的标点。
44.用“\”划掉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
45.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我”和阿妈之间的浓浓 。
46.下列选项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第①段中“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一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稻田丰收在望的美景。
B.文中反复出现的“我和阿妈走月亮”,流露着“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悦。
C.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请认真阅读下面课文的选段,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47.选文中“立刻”反复出现了四次,有什么表达效果?
48.联系上下文,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
49.联系生活,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简单写一写事情的经过。
阅读课内文段《牛郎织女》,完成下列各题。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____一来是牛跟他亲密 ____二来呢 ____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____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蛇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50.给第1自然段补充恰当的标点符号。
51.第2自然段中,“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郎可能会跟老牛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情境 牛郎对老牛说 老牛的表现
牛郎看见嫂子买了鱼回来,做了香喷喷的清蒸鱼。 牛啊牛,我今天看见嫂子做了鱼,我只能吃他们剩下的鱼骨头啊! 老牛摇摇头,哞哞地低声呼唤,似乎在安慰牛郎。
牛郎听见 牛啊牛, 老牛
课内阅读
《父亲、树林和鸟》(节选)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52.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干燥——
轻快——
53.为什么鸟最快活的时刻,容易被猎人打中?
54.下面对“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我”不喜欢猎人。
B.父亲很了解鸟,如果他是猎人,会有许多鸟失去生命。
C.猎人很辛苦和危险,“我”很心疼父亲,所以不想他成为猎人。
55.我会写一句保护鸟类的宣传语。
古诗阅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6.《浪淘沙》的体裁是 ,这首诗的韵脚是 。
57.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九曲”并不是指河流有九处转弯,而是形容河流转弯很多,带有虚指。
B.前两句实写,直接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浊浪滔天、浩瀚绵长的雄伟气势。
C.后两句虚写,间接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富有神话色彩和现实主义气息。
D.诗歌想象浪漫,表现了诗人的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58.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
①伯牙鼓琴。
②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③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④终身不复鼓琴。
5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D.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60.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61.给课文填空,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子:
②译文:
62.从文中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蝌蚪____游得____,蜘蛛房____结____忙。
63.把片段补充完整。
64.在片段中找出动物的名称。
65.选段用四字词语可以写为:蝌蚪 、蜘蛛 。像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左边绿,右边红,
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
红的最怕水来攻。
66.请找出片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67.“左边绿”“喜欢及时雨”是“ ”字;“右边红”“最怕水来攻”是“ ”字;“左右相遇起凉风”是“ ”字。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____。
雨停了。____出来了。一条____挂在天空。____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____里水满了,____也叫起来了。
68.把片段内容补充完整。
69.片段描写的是( )的情景。(填序号)
A.下雨前 B.下雨中 C.下雨后
70.片段中加点的“坐”说明蜘蛛的 和 。
71.最后一个自然段按照从 到 的顺序,描写了 、 、 、蜘蛛、 、 。
答案
1.zhǎng、cháng
2.A;C
3.浑沌如鸡子;阳清为天
4.④③②①⑥⑤
5.6;7
6.盘古倒下后,粗壮的筋脉变成了高大的山脉。健硕的肌肉变成了肥沃的田地。
7.五光十色;浅蓝的、淡红的
8.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9.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比喻;排比
10.A
11.(在海底)很自由、快活
12.C
13.B
14.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15.正确;错误;正确
16.雪,和风,夕阳,李,鸟语
17.桃、李、柳、杨、莺、燕
18.①;②
19.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20.③、②、④、①
21.B
22.青青、白白、红红
23.外;生
24.3;①④⑤
25.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红红的枣。;③
26.不是|而是
27.是绿色的;花瓣是合拢的;是金色的;花瓣是张开的;是绿色的;花瓣是合拢的;
28.正确;错误
29.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0.①;气愤之情
31.外国人在中国的地盘上竟敢如此为非作歹,真让人气愤。
32.小;工人在两头拉系在船上的绳子;仰卧在小船里;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33.黑;大;奇;奇
34.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35.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6.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37.慕;lǐn;huo;逸
38.动态;夕阳;大雁;归鸦;虫鸣;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39.冬天最美是下雪。当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40.月下刺猹
41.少年闰土;机智勇敢;可爱活泼;聪明能干
42.“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的外貌和“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的刺去”的动作,可知,少年闰土机智勇敢、可爱活泼的形象。
43.,,?
44.漂;绕;载
45.排比;亲情
46.A
47.“立刻”一词反复运用,意在表明母亲为了维持一家人生活拼命挣钱,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形象地刻画出辛劳的母亲形象;
48.因为“我”心疼辛劳的母亲,内心满怀愧疚与心酸。
49.有,大年初一,我穿着新衣服蹦来蹦去的,才发现妈妈穿着旧衣服,妈妈说她长大了,不用再买了。就省钱一直给我买,当时我鼻子一酸,就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来报答母亲!
50.。 ; , ,?
51.小鸟在说话;牛儿,你说天上的鸟儿都说了什么;点点头,哞哞地低声说话,似乎在告诉牛郎答案
52.潮湿;沉重
53.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54.B
55.保护鸟类,为环境增姿添彩。
56.七言绝句;沙、涯、家
57.C
58.弹;心志,情志;一会儿,不久;再,又
59.C
60.高山流水;比喻知己难觅或乐曲高妙
6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弹得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
6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而伯牙心里所想,锺子期可以从琴声中听出来,可见二者心灵存在默契,彼此了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63.池中,欢,前,网
64.蝌蚪、蜘蛛
65.游水;结网;展翅;飞舞;松土;搬家
66.左—右
67.禾;火;秋
68.迎面扑来,太阳|彩虹,蝉,池塘,青蛙
69.C
70.悠闲;愉快
71.上;下;太阳;彩虹;蝉;池塘;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