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8 11: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新课标】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统一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统一意义:①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大趋势。
③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①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②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粮仓丰实;
③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
1.开通条件:①隋文帝的统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2.一中心,两至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
2.过程:
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③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②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③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④爆发农民起义(结果,也是灭亡直接原因)。
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易错易混】
1.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
2.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杨坚,开通大运河的是隋炀帝杨广。
3.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历史解释】
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条件有哪些
①隋朝社会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②隋朝完成统一,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③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2.如何评价隋炀帝
(1)功:隋炀帝时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过: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2.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2500年来,大运河生动记录了国脉的时代赓续,传承着民族的班璨文明。大运河开凿于春秋秋时期,完成于隋朝。关于隋朝大运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C.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D.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五大水系
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其中,与史书上“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的记载相符的是( )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
A.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5.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6.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超的青铜工艺 B.悠久的历史文明
C.先进的科技成就 D.独特的建筑技术
7.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长安定都
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都实行科举制
8.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9.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该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2)材料二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下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
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
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创立,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
A.唐太宗——明经科 B.武则天——八股取士
C.隋炀帝——进士科 D.唐高宗——九品中正制
4.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也主要依赖它。文中的“它”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5.“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6.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A.实行残暴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民族压迫 D.加强文化专制
7.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 )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8.唐代皮日休曾作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与诗句描绘相关的中国古代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黄河
9.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10.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
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南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
A.涿郡、江都 B.洛阳、余杭 C.洛阳、江都 D.涿郡、余杭
4.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5.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606—1905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明清两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如宋应星、李时珍、曹雪芹等。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科举制( )
A.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朝末年
B.在历史上曾经推广到世界各国
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D.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
6.解读如图,当时大运河修建和利用( )
A.沟通了南北并巩固统一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海上贸易被漕运取代 D.解除了长安遭受的军事威胁
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
【中考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B
【解析】根据材料“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表明古代人民的智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南北联系以及经济繁荣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表述正确,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3、D
【解析】依据题干“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和所学知识,开皇是隋文帝的年号,由此可见隋文帝时期已经设立了明经等科目,采取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有利于科举制的形成,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D项正确;禅让制是远古时代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排除A项;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选官制度,主要是依据门第的高低,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中“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可知,科举制重视才能,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参加考试的机会均等,B项正确;强调血缘,看重门第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排除A项;发展教育,扩大基础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重视门第与题干“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由此可知,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是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故B符合题意;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不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A;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是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是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的表现,排除D。故选B。
6、B
【解析】商代司母戊鼎、隋唐大运河、隋朝赵州桥和秦朝兵马俑,都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的见证,B项正确;只有青铜器才能体现高超的青铜工艺,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先进的科技成就,排除C项;司母戊鼎和兵马俑不能体现独特的建筑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统一了六国,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他们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C项正确;秦朝和隋朝都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排除A项;秦朝定都咸阳,排除B项;秦朝时期还没有出现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解析】结合所学,隋唐时期,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对外贸易活动频繁,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9、(1)大运河的开通,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2)坚持唯物史观,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史事。
【解析】
(1)由“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运河继续发挥着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
(2)两则书摘都对大运河的开凿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说明认识史事要坚持唯物史观,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史事。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B
【详解】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灭亡,同年唐朝建立,907年被大将朱温所灭,所以时间轴上的①处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到220年,A错误;宋元时期从960年到1368年,C错误;明清时期从1368年到1912年,D错误。
2、B
【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B项正确;隋朝建立是在581年,排除AC项;材料没有涉及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C项正确;唐太宗、武则天、 唐高宗均为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做出了贡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C
【解析】根据材料“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也主要依赖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它”指的是大运河,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的,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项正确;战国时期修建都江堰,与“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不符,排除A项;秦朝时期修建灵渠,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秦朝时 期修建长城,与“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也主要依赖它”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解析】材料“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弥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体现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D项正确;隋朝修建大运河之前就已经统一了南北方,排除A项;材料“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弥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国内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而非加速隋朝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解析】根据“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大规模地征调民力徭役和兵役,实行严苛的法律等”、“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等信息可知这三个王朝的灭亡主要是统治者过度使用民力,采取了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的残暴,而非加强中央集权、民族压迫和文化专制,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从唐到清朝一直实行科举制度 。故D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制度,排除A;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实行选官制度,排除B;刺史制度是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排除C。故选D。
8、C
【详解】"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见作者认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虽然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但是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利大于弊,C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 A排除;灵渠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征服越族地区而下令开凿的水利工程,B排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并非古代工程, D排除。故选C。
9、D
【详解】根据“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可知,隋朝郡县数量过多,故选D;隋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A;材料反咉郡县数量多,无法体现全国户口众多,排除B;材料信息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C。
10、D
【详解】材料中介绍了隋朝的来历。材料中“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说明隋朝最初国号是随朝,后来改为隋朝。故D符合题意;杨坚并没经历南朝,排除A;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杨坚,排除B;材料中“杨坚袭此封爵”说明杨坚做过“随国公”,排除C;故选D。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B正确;创立科举制、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是隋炀帝的贡献,排除AB;开创了“开元盛世”与唐玄宗有关,排除C。故选D。
2、C
【解答】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故选:C。
3、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D正确,BC排除;江都是大运河中邗沟一段南方的起点,A排除;故选D。
4、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606年,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科举制,故B符合题意;隋文帝统一全国,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故C不符合题意;武则天开创武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析】考查点:科举制。解题思路:根据”科举制“、”解读错误的是“可知本题要求选出对科举制错误的认识。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考试选官制度,但它并没有推广到世界各国,B项说法过于夸张,符合题意,故选B;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末;通过考试选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但在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使读书人集中于考试做官,埋没了其他方面的 特殊人才,ACD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6、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故A正确;南宋时期,我国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故排除B项;元朝时期,海上贸易被漕运取代,故排除C项;大运河的开通与长安遭受军事威胁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A。
7、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唐朝在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选项C符合题意;三公九卿制是汉朝官制,A排除;由“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可知,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B排除;元朝建立行省制,D排除。故选C。